朱镕基一向廉洁奉公,晚年捐款4000万,这么多的巨款从何而来?


朱镕基总理的前半生很是坎坷,他刚上中学没多久,日军便攻陷长沙,他被迫跟着家人转移到湘西避难。不久后,他进入一所临时中学继续学业,在动荡与不安中努力学习,锤炼自身能力。他上大学的时候,又赶上了解放战争,期间历尽了苦难与波折,甚至一度还有生命危险。

直至建国后,国家归于太平,他终于可以沉下心来,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汲取知识上。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东北某工业部门工作,仅仅1年后,他便因表现突出被调到中央直属单位任职,历任副处、正处干部。动荡时期,他受到冲击,在基层劳改了5年,1975年方才官复原职。
动荡结束后,他辗转多个关键部门任职,做出过不少骄人的政绩。1987年,上海市长一职空缺了出来,党中央决定在政府内部公开招聘,选用能者担任此职。彼时朱总理正好想去地方历练一番,于是果断报名参选。当年下旬,他在上海市委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竞聘演讲,成功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听众,由此当选为上海市长。

朱总理是个讲求务实的人,他不喜欢待在办公室里,任期内一大半时间都在基层走动、视察,一旦发现问题,他基本都会当场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要求尽快解决。有一次,他去参观刚刚开业的大型菜市场时,突然被一位老太太拦住去路,老太太拉着他的手一个劲的诉苦,说家附近的排水系统有问题,只要一下雨就堵塞,污水四处流淌,恶臭难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居民日常生活。
朱总理对此很是重视,马上打电话给市政部门的负责人询问详细情况。对方表示会尽快核查,然后派人解决。朱总理当场就怒了,表示老百姓都到自己面前告状了,还有什么好核查的,如果三天之内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主动辞职!

江总书记离开上海,进入政治局工作后,朱总理便接替他,担任沪地市委书记。彼时已经进入90年代,广东经过10年的发展,实现了崛起,成为整个南方的经济中心,人均GDP高得吓人。而上海起步较晚,经济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这让朱总理很是着急,他曾数次上书国务院,替沪地要政策和资源,结果却频频遭到推脱。
时间来到1991年,邓公南下上海疗养,朱总理趁此机会向邓公大吐苦水,称上海的发展遭遇瓶颈,恐怕难以实现崛起。邓公闻讯后,立即返回北京,指示国务院要想办法帮扶上海,不能眼睁睁看着沪地在“泥潭”里挣扎。不久之后,姬鹏飞总理便连续批下好几个项目给上海,并筹措了一笔钱给朱总理,作为他施政的“启动资金”。

朱总理一时大喜过望,马上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很快便做出了一番了不起的业绩。不久之后,在邓公的推荐下,他被调到国务院任职,主管城建、工业、财经等部门。1998年,经由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一致同意,他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成为国家行政部门首脑。
他上任之后,一方面继续稳抓廉政建设,出重拳打击贪腐,一方面将改革推向中、西部地区,协调全国发展,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理念。新世纪初,他结束任期,光荣退休,晚年他一直过着恬淡的生活,很少出席公开活动。
他曾将自己的讲话稿整编成文集出版,因为内容翔实、观点明晰而大受市场欢迎,销量多达数十万册,所获四千万版税他一分都没留,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用于帮扶弱势群体。值得一提的是,朱总理在退休后一直以普通人的身份自居,从来不摆架子,始终谦和待人。闲暇无事时,他会去听一听京剧,陶冶情操,打发时间,有时也会提笔写一些散文,但却从来不再任何媒体上发表。

另外,他个人始终遵守一条禁忌,那便是绝口不谈政治,在与人聊天的时候,每逢涉及到时政话题,他都马上闭口不言,从来不发表任何见解。现如今,朱总理已经90多岁了,两鬓已然斑白,但精神依旧矍铄,讲起话来条理清晰,一点也不糊涂。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