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中央警卫团的官兵在中南海抓捕王洪文等人的同时,卫戍区的部队也按照事先安排集体出动,先控制人民日报社等媒体部门,而后再羁押以金祖敏为首的十余人,他们都是王洪文的党羽,此前兴风作浪犯下了很多错误。
金祖敏生于乱世,青少年时饱受战火困扰,直到建国后,他方才结束担惊受怕的生活,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建国初期,国内急缺各类人才,金祖敏因为早年上过中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被当地教育部门聘为某小学的教员,1953年,他因为表现突出而被推荐到速成学校学习会计专业,毕业后被委派到某工厂工作,60年代初,他被提拔为基层管理人员。
金祖敏平日里为人比较仗义,而且也热心肠,谁遇到个什么困难,他都愿意帮上一把,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很好,平时也愿意听从他的指挥。1966年,动荡开始在上海蔓延,金祖敏敏锐的察觉到了政治风向的变动,他立即予以响应,率先在厂内喊出了“革命”的口号,并很快赢得了一众工人的支持。
在建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后,金祖敏随即开始对工厂的领导层发难,先后将厂长、副厂长“斗倒”,自己逐渐把控了整个工厂。当年下旬,金祖敏带人走上街头游行,并参加了王洪文组织的“北上”运动,是“安亭事件”的重要见证者。在此期间,他被王洪文“敢作敢为”的精神打动,随即主动投入王洪文的麾下,成为其“左膀右臂”。
当时上海除了王洪文之外,还有另外一股很强大的势力,这两伙人一直在互相争斗,谁也不肯退让。王洪文为了击败对方,不断让金祖敏带人与对方周旋,最终成功找到了对方的弱点,一举将其瓦解,自此之后,上海就只有王洪文一股势力了。
上海革委会成立之后,金祖敏担任了组织部负责人,1969年更是被提名为中央候补委员,次年,在王洪文的提拔下,他又如愿当上了市革委会副主任,职衔与副市长相当。往后数年间,他在王洪文的指示下,接连迫害了好几位老同志,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行政秩序,阻碍了人民政权发展。
1975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享受部级待遇,同时还在中央其他部门挂职,手中掌握着不少实权。毛主席去世后,王洪文曾搞了一个“小班子”,妄图取代中央办公厅,当时金祖敏便是这个“小班子”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的是宣传工作。当年10月初的某一天晚上,金祖敏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他的心一直很慌,于是便打电话给王洪文,结果却被告知王去了中南海。
金祖敏当即意识到大事不妙,他想要反抗,但一切都已经迟了,没过多久,卫戍区的官兵包围了他的家,并且当面向他宣读了党中央的命令,对他实施隔离审查。金祖敏闻讯后没有说话,主动伸出了双手,一位战士立即上前给他戴上手铐,并将他送到临时安置点看押。不久之后,他又被转移到秦城监狱关押,期间党中央派人给他做了思想工作,并要求他写检讨承认错误。彼时的金祖敏已经从动荡中走了出来,他自己也清楚自己给国家带来了不少灾难,因此很诚恳的写了悔过书,请求党组织和人民原谅。
时间来到1982年,最高检接手了他的案子,检察官认为他认罪态度良好,没有任何抗拒行为,因此决定不对他进行起诉,将他无罪释放。经济体制改革时期,金祖敏被聘为一家合资企业的高管,他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积极投身到对上海的建设中,让上海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走向繁华和兴盛。1996年,他因为身体原因退出了领导岗位,1997年9月,他身患重病,不治身亡,走完了饱受争议的一生。
金祖敏起初是个好同志,办事认真、工作积极,在同事中间有口皆碑。但可惜的是,在动荡时期,他受到了激进思想的误导,走向了一条歧路,在王洪文的带领下犯了不少错误,以至于让动荡愈演愈烈。动荡结束后,他痛定思痛,改正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摈弃“教条主义”,从而焕发新生,成为新时代的好公民。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他积极投入到招商引资中,为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贡献了不少心力,这也算是“戴罪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