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贪官污吏的克星,退休后为何不回家乡,原因令人敬佩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末,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目睹了地方的种种乱象之后,决意开展一次彻底的反腐行动,把贪官污吏全都抓进监狱里,整肃革命队伍,杜绝不正之风进一步蔓延。

朱总理向来刚正不阿,尤其讨厌以权谋私的人,当年他在当上上海市长后,便在市委的支持下,在沪地开展了一次大清查,光是在财政部门就抓了好几个搞职务侵占的。此举极大震撼了上海的贪官污吏,自此之后,没人再敢胡来,沪地的政治风气由此越来越清朗。90年代末,他当上总理后不久,南方便爆发了特大洪灾,他急忙赶到一线指挥抢险救灾,顺便慰问受灾群众。
在此期间,有人向朱镕基反映,说长江的防洪堤有质量问题,这一次的洪灾与此有莫大的关联。总理闻讯后第一时间前去查验,果然发现了不少猫腻,这让他很是气愤,他直接当众表示自己一定会严查此事,把贪官、懒官全都揪出来!当年下旬,他去安徽某地视察粮储的情况,到达粮站之后,站长热情的接待了他,并且陪同他挨个查看了粮仓的储存情况。

粮仓倒是都装满了,粮食数额也与登记册上的一致,一斤都不差。但朱总理注意到,粮仓里的粮食居然全都是今年新产的,没有一袋陈年,这明显与粮储机制不符,于是朱总理便暗中调查了一番,结果发现粮站居然欺上瞒下,大搞投机倒把,借助公权力疯狂谋取私利。
其实粮站原本一袋粮食都没有,只是因为朱总理要来视察,粮站站长才连夜从别的地方“租”了一批粮食糊弄人。得知真相的朱总理不禁怒火中烧,当场表示粮储部门太不像话了,连自己都敢骗,简直胆大包天!
这两件事让朱总理意识到,干部队伍已经有腐败的苗头了,必须要尽快予以遏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便与最高检、中纪委等部门的领导谈了一次话,决定在体制内进行一次“整肃”行动,严肃革命队伍的纪律。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整肃”刚开始便遭遇了重大阻力,起因是中纪委在巡查海关部门时,发现有干部与走私分子来往密切,中纪委意识到事关重大,于是继续向下深挖,结果起获了一个牵涉甚广的走私案,有两位副部级高干以及一众厅局级干部牵涉其中。有些同志担心继续查下去可能会影响党内团结,因此劝解朱总理就此罢手,只处理几个主犯,其余人等就既往不咎了。
但朱总理却坚持要追查到底,绝对不能放过一个犯罪分子,江总书记也持同样的态度,坚决支持朱总理继续把该案办下去。一直到2002年,此案才宣告了结,期间一共有300余名干部被逮捕,另有数十位商人被送上被告席。朱总理当年中旬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直言不讳,称办案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压力,但自己没有因此而退缩,坚决把反腐这件事做了下去!

2003年,朱总理的任期到了,随即光荣离休。卸下一切职务之后,朱总理像是变了一个人,在任时总理很少笑,一直都保持着严肃的神情,可退休之后,他突然变得和善了许多,遇见谁都是笑眯眯的。这表明朱总理彻底放下了紧绷的神经,做回了自己。另外,朱总理在退休之后多了很多空闲时间,他开始重拾自己过去的京剧爱好,经常去剧院听戏,有时还会情不自禁的登台唱上两句。
除此之外,朱总理还重拾了读书的爱好,他很喜欢看哲学类、文史类的书籍,光是《资治通鉴》他就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值得一提的是,朱总理家乡的人民政府曾多次邀请他回老家看看,但他均没有应允,这倒不是他不爱家乡,而是害怕有人会拿自己回乡这件事为噱头,搞什么商业活动赚黑心钱,朱总理将名誉看的很重,自然不会去蹚这趟浑水!

现如今,党中央已经将反腐常态化,中纪委会定期派遣巡视组到各地去巡检,一旦发现有干部违纪会立即严肃处理,绝对不会放任贪官祸害老百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