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开国少将,76年企图发动武装叛乱,中央:剥夺其解放勋章


在动荡时期,王洪文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培植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搞出一个“第二武装”,其中,尤以上海的“第二武装”规模最大,闹得最凶,其人数约有10万多,配备有相当数量的轻武器,其指挥官名叫李彬山,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少将。

李彬山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跟着是农协成员了,土地革命爆发后,他加入中共领导的游击队,主要活动在湘赣边界地带,多次沉重打击反动派武装力量,极大鼓舞了红色阵营的士气。国民党方面对他是恨之入骨,几次发布悬赏令,出重金买他的性命,可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气急败坏的反动派为了发泄内心的怒火,居然对他的家人下手,将他的母亲和哥哥打成重伤,并将他的父亲抓进监狱迫害致死。
李彬山得知此消息后既悲痛又愤怒,他很想为家人报仇雪恨,但最终他还是压抑住了怒火,没有做出过激的事情来,他很清楚这是反动派的诡计,自己绝对不能上当!2方面军主力离开湘赣,向西转移之后,李彬山便率部离开了经营许久的苏区,以躲避国民党军的疯狂反扑,转而在湘北重新开辟根据地驻留。

在此期间,有一些一直不坚定的人受不了风餐露宿的生活,选择脱离革命队伍,但李彬山自始至终都心向共产主义,即便再苦再难他都没有想过要放弃革命。一直到1937年下旬,党中央派来信使,将他和所部召到南昌接受改编,从此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新四军。1938年初,他率部穿越华东,抵达江苏与山东交界地带驻扎,连同八路军多次战胜日军,取得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李彬山在华野主力部队担任师干部,曾参加过对胡琏部、李仙洲部的围攻,1949年中旬,在突破了长江防线之后,他挥师南进,在友军的配合下迅速击溃上海之地,解放了十里洋场。上海警备区成立后,他担任副政委,1952年短暂在朝鲜战场待过一段时间,1955年受领少将军衔后,再度返回上海警备区任职。

1966年,上海受动荡的影响乱作一团,李彬山见状连忙向军委请示该怎么办,但军委却没有给他任何回复。与此同时,张春桥主动找上门来拉拢他,希望他能加入“革命派”,李彬山一时没有把持住自己,听信了张春桥的谗言,于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1967年,他参与了对上海市政府的围攻,上海市革委会成立后,他担任委员。
为了进一步扩大上海“革命派”的势力,李彬山决定拉警备区的一把手廖政国“入伙”。廖将军是个正直的人,自然看不起李彬山和张春桥的所作所为,因此拒绝与其狼狈为奸。这可惹恼了李,李当即开始网罗“黑料”攻击廖将军,称廖存在“右派思想”。张春桥随后也点名对廖将军进行批评,这让廖将军一时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久的压抑最终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慢性病,1972年,他溘然长逝。

廖将军离世之后,李彬山本想顺势接管警备区,不料周总理却改派另外一位将军到上海主持军务,李因此未能如愿掌控上海的部队。于是乎,在王洪文和张春桥的支持下,他转而纠集一部分民兵和积极分子成立了“第二武装”,公开与警备区对抗,甚至将解放军列为“假想敌”,实在令人震惊!
1976年,张春桥等人被逮捕,李彬山闻讯后大惊失色,他在与马天水等人商议过后,决定继续负隅顽抗,跟党中央“对着干”。1976年,党中央派出工作组进驻上海,李一时如临大敌,他马上将手头的武装集合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当然,这一切在党中央看来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在一连串的政治压力下,李彬山最终束手就擒,他的“第二武装”也随之土崩瓦解。

1977年,李彬山被关入监狱之中,1980年,法院认定他犯有严重的罪行,将他的公职全部开除,并剥夺其一级解放勋章,他此时方才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1981年,他继续服刑,一直到80年代末才被允许保外就医。晚年的他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曾经的光辉岁月早已远去,留给他的只剩下一些美好的念想。90年代初,他患上了严重的肝病,1995年中旬,他因病离世,时年83岁,他的葬礼非常简单,家人们只为他办了半天的遗体告别仪式,随后便将他的遗体火化安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