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总理的人生经历是非常波折的,父亲在他的很小的时候就被敌人害了,而母亲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带着他四处辗转躲避,途中他吃尽了苦头,经常风餐露宿。等到母亲返回成都老家,得到亲属接济之后,生活境遇才好转了一些,至少不用再为衣食发愁。
抗战爆发后,经由周总理帮助,李鹏从成都转移到延安生活、学习,邓颖超同志得知他是烈士的后代,不禁对他生出了怜悯之心,平日里对他多有照顾和勉励。李鹏清楚的记得,自己在小时候有一些驼背,邓颖超见状,便拍了拍他的后背,告诉他男孩子要挺胸抬头,不能老是弯腰,否则没有气概。
在延安的时候,李鹏还和毛主席有过几次接触,毛主席虽然是红色阵营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但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待人非常和善,主席和李鹏说话的时候,全程挂着笑容,语气也非常温和。而主席在得知李鹏喜欢读《三国演义》之后,更是忍不住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以后必成大器。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局势日渐明朗,党中央开始考虑全国解放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打仗需要武才,而搞建设则需要文才,可眼下整个中共革命队伍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寥寥无几,这让毛主席和周总理很是担忧,最终,在经过商议之后,主席和总理决定派遣一批知识青年到苏联去留学,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后也好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李鹏幸运的被选中,于1948年下旬前往莫斯科学习水利技术,7年后,他完成学业,载誉回国,在分配工作的时候,他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基层,上级首长遂将他安排到东北某水电厂工作。彼时的东北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基础设施比较差,基层工作者的生活环境极其艰苦,可这并没有吓倒李鹏,不论再艰苦,他都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他的心里只有国家和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李鹏已经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伙子,邓颖超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着他,定期给他写信表示问候,而且还在冬季来临的时候,给他寄了一床棉花被子,供他御寒取暖,这让李鹏很是感动,他一边抹眼泪一边写信给邓颖超表示感谢,并且在信中亲切的称呼邓颖超为“邓妈妈”。
动荡结束之后,李鹏受到党中央的重用,在80年代初出任国务院副总理。邓颖超得知此事之后,不顾病躯,坚持上门找李鹏谈话,叮嘱他即便身居高位也一定要坚持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千万不能脱离群众,李谨记邓颖超的教诲,一直高调办事,低调做人,自始至终坚持群众路线。
1985年,在法国的帮助下,中国终于启动了首个核电站建设项目,这可是一件大事,在项目正式签字落地的时候,李鹏作为国家领导人肯定要出席,为了向外界表示他的家庭和睦,他还特意带上了妻子一起参加该活动。期间邓公看到了李鹏夫妇,不禁调侃两人道:上海人怎么嫁去四川了?
李鹏稍加思索,回应邓公“云南人不也和四川人成了夫妻?”,邓公是四川人,而邓公的夫人卓琳正是云南人,李鹏这也算是“以彼还之”了,邓公听了李鹏的话,不禁爽朗大笑,直呼李鹏脑筋转得快。后来,李众望所归担任国务院的一把手,任期内,他协助邓公、江总书记两任国家领导人推行改革政策,一步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走向繁荣。
李鹏与妻子养育了3个孩子,长子也是学水利出身,曾经担任过国资企业的管理人,业务能力十分突出,2008年,经由国务院和中组部批准,他进入政府工作,在最新一轮政府换届时,他被钦点出任交运部长。
次子天生对部队抱有很深的感情,青年时于是青年时便入伍从军,至今仍在继续服役;唯一的女儿也是一位“强人”,她曾经在美国某名校读书,毕业后回国发展,曾经在多个部门担任中层领导,为国家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曾经还多次登上了新闻头条,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国务院为了表彰她的贡献,批准她享受特别津贴,现如今,她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此,也让我们祝愿她未来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