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下旬,党中央派遣工作组前往上海整顿社会风气,清扫动荡残余势力,不久后陆续逮捕了马天水、徐景贤等人。后来,徐景贤为了争取立功表现,在审讯中主动向党中央交代了一条“重要线索”,那便是在1976年8月初的某天晚上,他和丁盛在上海某饭店密谈了两个多小时,期间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当即将丁盛叫到北京问话。
丁盛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第一时间赶往中南海,接受纪登奎等人的质询。纪登奎沉稳老练,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将徐景贤的口供拿给丁盛看。丁盛看完口供后,大惊失色,连忙反驳道:一派胡言!与此同时,他坚称自己对党组织和人民赤胆忠心,从来没有贰心。可当党中央问起他是否和徐景贤密谈过时,丁盛却突然变得支支吾吾,脸色也陡然变得铁青。很显然,徐景贤的供述并非是空穴来风,徐肯定和丁是见过面。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76年8月,丁盛奉命到上海视察防务,期间下榻在某国营饭店。8号晚上九点多,丁盛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正准备睡下,这时,徐景贤突然求见。徐是上海市委、革委会的高干,背后有马天水、张春桥等人撑腰,是个“不好惹”的对象。于是丁盛便强撑着困意,又披衣起身,来到会客室,和徐景贤见了一面。
丁盛是军人,言行举止都离不开带兵打仗,他先是对上海警备区的海防做了评价,随后又建议上海市委将上海的码头扩建一下,这样也方便军舰停泊。但徐景贤显然对这些话题并不感兴趣,只是一直默默的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一直到半个小时后,丁盛讲话讲得口干舌燥,自然而然停了下来,徐景贤这才接过话茬,开始聊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后来的情况徐景贤和丁盛的供述大相径庭,党中央无法判断谁的话是真的,谁的话是假的。
时间来到1977年,根据党内大部分同志的意见,丁盛最终还是被判定与“四人帮”存在纠葛,他的处境也随之急转直下。没过多久,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同志大发雷霆,当众批评丁盛,直言他作为大军区的首长,不洁身自好,在敏感时期居然还往“黑窟窿”里钻,简直是糊涂!
1977年3月,南京军区与上海警备区同时开始对丁盛进行批判,并对他过去存在的一些错误进行揭发和指证,这直接导致丁盛的党内地位一降再降。很快,他的职务被撤销,他本人也被投入监狱中关押,他的家人则被赶出军区大院,并取消了所有优厚待遇,丁盛的妻子和儿女为了讨生活,一度被迫去打零工,生活过得很是艰难。
时间来到1982年,经由军事检察院判定,丁盛犯有多项罪名,但因为社会影响较小,因此决定不对他进行起诉,将他当场释放。不过他的军籍也将不再被保留,他本人被安置到南昌养老,每个月能领到一百五十元的退休金,也足够他平时衣食用度。
丁盛对于党中央的处理是很有意见的,他曾经多次上书申诉,但都没有得到正向回复,这使得他愈加气愤。1984年,丁老将军在外出散步的时候,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随即眼前一黑重重摔倒在地上,虽然没有受伤,但老将军的负面情绪却在此时被激发,倍感委屈的他一时失声痛哭,在场者见状,也都纷纷红了眼。
1984年下旬,中组部派来一位同志慰问丁老将军,老将军顺势将自己的遭遇和苦楚一股脑全都讲了出来。对方很同情他的遭遇,但却又爱莫能助,最终也只能将了解到情况撰写成报告,递交给上级处理。1989年,经由党中央同意,丁老将军前往深圳与自己的女儿团聚,在女儿的精心照顾他,他的身体状况又了很大改善,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当年年底,他在老伴的陪同下,前往北京做最后一次申诉,结果却仍未得到正向回馈。自此之后,老将军彻底释然,不再执着于平反,余生的他安心过日子,努力经营家庭,倒也自在、畅快。
值得一提的是,党中央后来恢复了丁盛的军籍,并且将他安置到广州军区某干休所,同时准许他享受师级干部的待遇。1999年,他因病去世,时年八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