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想禁止“红二代”进入高层,有人立即反驳道:还是自家孩子可靠


80年代初,人民政权进入一个新老更替的过渡期,一些老同志因为年事已高,慢慢从关键岗位上退下来,年轻同志则顺势递补上去。这本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邓公在仔细审阅了中组部提交的新干部任用名单后,却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红二代”过多。

以省部级干部为例,中组部的任用名单中,有将近三成都是“红二代”,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如果再过个3年、5年时间,恐怕“红二代”便会全面“接管”人民政权,形成对权力的“垄断”,到时候中国恐怕就会变成“家天下”,这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红二代”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有高有低,有的“红二代”品行优良、文武双全,足以担当大任;而有个别“红二代”则是无法无天、嚣张跋扈,堪称现代的“纨绔子弟”,让这种人当政只会“坑害”老百姓。比如朱国华、陈东平等等,他们出身高干家庭,却不思进取,为民谋利,反而仗着自身权势为非作歹,肆意欺凌老百姓,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出现,邓公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便是限制“红二代”进入人民政权核心权力层,而已经担任国家高干的“红二代”也要进行降级处理。此事很快便在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包括陈云在内的很多同志都坚决表示反对。陈云认为,“红二代”继承了革命家庭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是值得信赖的对象,至少不会背叛国家和党组织,去做卖国求荣的事情。由于党内反对的声音太大,邓公限制“红二代”的决意也就没有推行下去,最终不了了之。
时间来到80年代中期,有不少“红二代”看到商海大有作为,于是便争先前往广东、上海经商,并陆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挤占了不少市场份额,甚至一度形成了对某一领域的垄断。邓公认为,如果继续放任“红二代”们经商的话,其一定会形成一个政商集团,并在未来挟资本倒逼政府,“绑架”权力,干扰党中央行政、施政。

所以邓公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时禁止“红二代”经商,动用强制手段关停他们的公司,并冻结他们的资产。这一次,陈云没有表示反对,他长期搞财经工作,对于垄断的后果一清二楚,所以他坚定的与邓公站在一起,授意商业部、公安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行动,对所有“红二代”的公司进行审查。
有很多“红二代”在商海受挫之后,便又选择重回政坛,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安安稳稳过普通生活。但也有一些“红二代”不服气,干脆跑到香港、澳门甚至是美国打拼,意欲东山再起,延续自己昔日的辉煌。

其实邓公不光限制“红二代”权势泛滥,对于一些老同志也多有劝勉和限制,比如从1982年开始,邓公便号召老同志们从关键岗位上退下来,让年轻人上来历练一番,积累行政经验,为将来“接班”做准备。老同志们不能一直掌握着权力,否则便会像苏联一样,深陷“老人政治”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最终使整个政权失去活力,进而走向灭亡和瓦解。
从1982年开始,老同志们纷纷响应号召,主动选择离休,至1988年,老同志们基本全都退了下来,而以江同志、朱镕基总理为代表的新一代革命群体则异军突起,迅速成为人民政权中坚力量。1989年,邓公决定退出政坛疗养,将国家大权移交给江同志。陈云、胡耀邦同志等人随后也跟着邓公一起离休,这预示着人民政权正式迈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邓公晚年还一直关心着国家发展,自1990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会外出巡视,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会向党中央建言献策,比如在90年代初,他便建议国务院加大对上海的扶持力度,国务院随即照办,陆续给了上海一些优惠政策。最终,在国务院的帮助下,上海实现了腾飞,并由此获得了“魔都”的称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