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卖36万元?
一张保单,让小米SU7的售价再次成为热议。
原来,网传一张关于小米SU7保单,上面的价格为36.14万元,很多网友纷纷推测,这到底是不是小米SU7的最终售价?
虽然,这个价格已经被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给辟谣了。
但是,很多网友们依旧觉得这个价格差不多。
说实话,就小米SU7的售价,已经不知道猜过多少个版本了,也记不清被雷军辟谣了多少次,真的是疲惫。
然后,也看到一位车评人发表了如下的言论。
“小米SU7,敢买36万,你可真不要脸,36万我可以买奥迪A7、宝马5系、奔驰E级了,为啥要买小米?如果真的有人去买小米,那就是给小米汽车当小白鼠。一般汽车研发要经过三高测试,高原、高温、高寒测试,调整设计方案再验证,一个完整的测试周期就是两年,所以,德系车一款新车的开发时间就是5-7年;日本的车开发周期是4年;而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发一款车最多需要2年。所以,这些新能源汽车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三高测试,只能让你们第一批车主做小白鼠,在市场中验证,这就是为啥理想汽车第一款车理想One上市四年就停产,价格降一半,因为问题特别多”。
关于这位博主的言论,有点不敢苟同。
① 小米SU7,为啥就不能卖36万?
如这位博主所言,小米SU7就不配卖36万,只有像奥迪A7、宝马5系、奔驰E级才配?
不知道这位汽车博主到底是不是专业的,在发表言论的时候,都不去查一下汽车价格。
首先,奥迪A7,就算是已经在官方指导价的基础上降了14万多,其最低配依旧在45万多,落地可能也得50多万,36万,可能只能买个入门款的奥迪A6了。
当然,宝马5系,也不可能卖36万,最低配落地肯定也会在50万左右。
奔驰E级,同样也是50万级别车型,如果36万能买到,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其次,国内卖36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并不少,比如,华为新问界M7,蔚来ET5(续航710公里版本)、还有极氪001等等。
那么,这些车敢卖36万,为啥小米SU7就不能卖36万呢?
这些车,比小米汽车又高端了多少呢?如果,对比配置的话,小米SU7的配置并不低,在很多参数上都是遥遥领先。
所以,小米SU7的最终定价,我想,雷总肯定会综合各方因素,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定价,并不会太离谱。
② 小米SU7,早都已经顺利完成了三高测试(高原、高温、高寒)!
正如这位博主所言,一辆新车上市前确实要做不少测试,“三高测试”肯定属于最基本的测试,小米SU7,早都已经完成了这些测试。
夏天的烈日下,小米SU7在新疆完成了夏测,当时,胡峥楠还发布了在新疆夏测的照片,并且展示了小米SU7的能耗表现:车上四人,在 37 度的环境下,保持 50 公里 8.8 度电/百公里的优异成绩。
卢伟冰当时也发布动态,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在新疆进行了夏测,并且进展非常顺利,超过了预期。
当然,小米SU7的冬测,肯定也少不了。
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小米SU7是在漠河进行了冬测,就整车动力性能冬季标定、三电性能、电池热管理系统标定、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底盘测试、整车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等电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测试。
所以说,小米汽车,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在质量上的把控将会非常严苛,正如雷军说得:“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我想,小米SU7肯定是靠得住的。
何况,拿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周期、测试时间、测试流程与新能源汽车做对比,本身就不合理,因为,其三大件完全不一样,构造也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新车上市的时间更短,更新迭代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
③ 任何一辆新车,都有首批车主,难道他们都是“小白鼠”?
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新车上市后,总是会有第一批车主,那么,对于这些车主,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
如这位博主所言,他们都是“小白鼠”。
这种说法,不光不尊重车企,也不尊重这些首批车主。
我想,所有新车上市之前做过的所有测试,大部分都属于极限测试,已经完全能够覆盖到我们的日常用车场景。所以说,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大胆购买喜欢的车型,根本不用有太多顾虑。
如果,真的有车企,敢拿消费者做“小白鼠”去帮自己测试新车,那么,可能也就距离倒闭不远了!
这位博主,嘲讽小米汽车的同时,还不忘拉踩一下理想汽车。
众所周知,理想One的停产,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多,而是因为新车上市,为新车型让路,属于新老车型的正常迭代,毕竟,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四年已经属于迭代慢的了。
写在最后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动了一些合资车的蛋糕,毕竟,蛋糕就那么大。
所以,也会招致一些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故意抹黑、打压。
不过,这都没有关系,我想,在广大冷静、理智的消费者面前,任何故意抹黑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言论都是“纸老虎”,消费数据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反击!
同意的点赞!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