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丨谁还没点极端言论



点击蓝字
  关注我吧

绝大多数的极端言论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很容易被反驳。如果是我这样一般的闲散人发表的,倒不值一提,权当胡言乱语。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发表过相关言论,尤其是名流说的,往往引发舆论风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极端言论,无非是夹杂情绪的观点表达,或者是夹杂观点的情绪表达。受众若要理性评判之,有必要两个方面都要着手,否则就是浪费脑力。如果只想情绪性地评判,那就可以信口开河不管逻辑了。比如很多女性朋友笃信的一句话“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如果仅作为客观的观点表达,肯定是无须详细辩驳的谬论。但如果把情绪考量进去,那千千万万篇有意义的学术论文都可以呼之欲出了。
在我看来,极端言论是人的思想遵循主客观统一的产物,换句话说,能发表极端言论的人,才能算是不拘于理智不恪守逻辑的性情中人。如果人的思维完全是电脑程序的运转模式,一环环扣得死死的,那许多靠异想天开而创作和欣赏的文学艺术都要破产,甚至人们对于所有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兴味都要大打折扣。
人与人之间的争论,很多就是极端言论之间的对抗。因为兼具理性和情绪两重属性,这种争论基本上不能分出胜负。理性层面论据薄弱的,就加大情绪输出,反之亦然。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吗?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有宣泄情绪的需要,理论支撑不足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地大胆宣泄。而如果是有观点表达的需要,也有必要添点情绪化的内容提升士气。如果是双方不在一个频道上,一方情绪性地胡言乱语,另一方小心翼翼地说教,这就没有意义了。既不能向对手宣泄情绪,又不能说服对手接纳自己的观点,纯属浪费生命。
很久以前,红学先师俞平伯先生在自己的书里发表了一段极端言论,大体意思就是给前八十回的《红楼梦》续书是不可能的,任何人如果要不自量力续写,注定是失败的。这段言论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说不存在情绪表达的成分。多年后野心勃勃的刘心武先生续作《红楼梦》之后,就有好事者跟他谈及了俞老先生的这段言论。刘老师的回答当然也是有点道理的情绪化表达,大致意思就是老先生没写过小说,他没有资格作出这种论断。后来,写过很多小说的王蒙先生为了支持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原笔的观点,也发表了一段续书不可能的极端言论,当然也构不成反驳刘心武老师的有力论据。
所以,如果没有肩负人类精神导师的重任,对于不会对自己人格方面造成伤害的观点或情绪,可以大胆地用极端言论的形式发表出来,与外界舆论做一个交互,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至于那英多年前评价刀郎的那种言论就需要收敛着点了。相信大多数的正常人面对正常的极端言论,知道其所有人的真实意图,也不会去做低情商或低智商的杠精行为。古往今来,有哪一位思辨力卓越的圣贤没有发表过不堪一击的极端言论呢?在此我也发表一句,没有发表过极端言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本文选自《拾字路口》

撰文、编校、排版:谢国超
发布、客服:季司亦
封面图制作于金山海报
配图来自秀米图片素材
语音由惰性公子提供
音乐由谢国超先生提供
建议、转载、投稿请联系客服
批评、举报、投诉请联系医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