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丨阅历是用来遗忘的



点击蓝字
  关注我吧

我认为读书看报刷视频阅推文,一定要写笔记做评论,因为留下痕迹就是留下来过的证据。我们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什么都不留下,就太遗憾了。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知识,脑子里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少部分,所以留存证据很有必要。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总是怀疑自己浑浑噩噩过了前半生,什么实事也没有做。
我是最近刷自己的各个新媒体平台还有学习平台,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涉猎的领域如此之广,很多现在自认为一窍不通的东西,竟曾花过苦功研究过,并小有成绩。这不是纯靠记忆的唤醒,而是明晃晃的记录证明。这些记录里面,大部分可以一眼鉴定是出自我的手笔,但还有少部分,如果不是坚信没有无聊的盗号者帮我刷过,还真难心安理得地认领。

我大学的时候学得最差的是新媒体,包括新媒体编辑和新媒体运营。但是现在回查以前的资料,猛然发现这两种课程的笔记我是做得最多的。我曾经在上完课以后还手抄过《传播学教程》的笔记,有薄薄的一大本,蓝纸黑字没话可说。当年我觉得这门课很重要,但我学得太差了,有必要狠狠巩固一下。可惜的是,那么认真巩固了的知识,现在不翻书,对于相关方面的知识还是一片茫然。
杨振宁先生上课的时候强调要把知识点化为自己的直觉,意思就是学过不代表记住,记住了之后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读取也不代表记住。就像乘法口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掐手指头把它完整演算出来。但是,这种能力算是对这种知识的掌握吗?
其实学过就忘了的知识,跟没学过也差别不大。阅历丰富但是记忆力不行的,还不如没有那么多的阅历。拿阅历来证明现在的知识储备是行不通的。试问哪位大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但是高考时候掌握的那六门学科的知识,上大学之后还有多少保留的呢?同样的,大学专业并不能代表学生真正的专业技能。中文系标点符号用法都整不明白的大有人在,谁敢说他大学没有学过?

我有上万字的书评可以证明我详细阅读过《红楼梦》很多次,但是我退居幕后一段时间,再碰到人跟我谈论书里面的各种我其实百分百认真看过的细节,我还是有点含糊。人的知识技能不是全靠记忆留存的,很多时候需要靠外力辅助来唤醒。像我这样一分钟能打上百字的人,可以说键盘各个按键的位置都已经在心中形成直觉了,但要突然给我一张白纸让我把它们画出来,我脑子会比它还空白。
——本文选自《拾字路口》
撰文、编校、排版:谢国超
发布、客服:季司亦
封面图制作于金山海报
配图、音乐由谢国超先生提供
建议、转载、投稿请联系客服
批评、举报、投诉请联系医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