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丨谈谈我的“失恋”诗



点击蓝字,关注我吧


过去的十多年,我尽可能地尝试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有一些我比较满意的作品,如果可以选代表作,我的古诗词,必推去年花了一年时间创作的二十四节气诗,而现代诗,非八十一篇“失恋”诗莫属。
现代诗是我在众多文体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也是目前作品数量最多的。但是我一开始创作现代诗的初衷并不纯粹。我初一的时候开始创作现代诗,缘由是老师让每周交一篇周记(也叫随笔),体裁、题材不限,为了省力,我便常用现代诗来敷衍。后来转移到业余时间自娱自乐,也是因为爱好上了音乐创作,想拿写现代诗来练写歌词。时间长了,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后,便有了整理的想法,整理了一部之后,又有了创作下一部的想法。慢慢地,形成了一年写一部诗集的惯例,那些不纯粹的初衷才渐渐得到过滤。
《失恋》原本是我2016年的时候的文集《在线请留言》里面的作品,是独立于依照惯例每年要创作的诗集之外的,最开始只有一篇,写了第二篇之后,萌生了创作一个八十一篇的系列的想法。虽然之前也有过创作组诗的想法和实践,但这样走系列化路线的模式还是头一次,算是顺应了那个时候不断寻求创新的思潮。写了五六篇后,决定抽出来单独编一个诗集,写了二十几篇后,就写顺手了,可以按部就班地安排创作进度,不需要特意去寻找创作的契机,或者是绞尽脑汁。直到后来,圆满完成了第八十一篇的时候,还有种不舍停笔的感觉,不过,不舍归不舍,加量的念头从来没有,毕竟适可而止是我工作的基本宗旨。
八十一篇《失恋》,采用固定的格式,分上下两段,各十二行,两段形成对偶,一韵到底。采用这样的格式,是为了统一体例,同时也为了方便创作,因为对于我这样创意贫乏的人来说,对仗、韵脚都是可以帮助寻找思路的工具。由于这个原因,我对古代的骈体文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如果生在近代,或许会混成孔乙己那样的书生。
这八十一首诗从2016年11月开始,到2018年10月终止,创作的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是由于我个人生活的变动,但是,创作的初衷一直没有跑偏。我最开始写的第一篇,是有感于当时盛行于校园的早恋之风,目睹了许多当事者觉得是悲剧,旁观者看起来可能是喜剧的事情。后来,结合现实中、书本上、线上、幻想中的故事,有了更多方位,更多层次的思考,于是在作品的主题、描述对象上有了多元化的呈现。这部诗集不是反对恋爱,也不是表达对爱情的悲观情绪,更不是我个人没机会谈恋爱所以写诗发泄,而是反对不合时宜的恋爱、不切实际的恋爱,以及不纯粹的恋爱。就像悲剧的小说往往是为了通过展现不美好的事物表达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我写这部诗集的根本目的,也是在期遇美好的、纯粹的爱情。
我一直在努力探寻爱情的真谛,但不是性情中人,也不是具备严密的理性思维的人,只能在作品中反复表露一些不成熟的论调,好在这只是文学层面上的行动,对现实生活造成不了什么影响,或许还有流传的价值,可以为恋爱前、恋爱中、恋爱后的人们,都提供一些思考的素材。
最后说一句广为流传的套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我的《热恋》八十一首是不可能创作了。
——本文选自《拾字路口》

点击查看《失恋81首》全文
撰文、编校、排版:谢国超
发布、客服:季司亦
配图来自秀米图片素材
封面图制作于金山海报
音乐由谢国超先生提供
建议、转载、投稿请联系客服
批评、举报、投诉请联系医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