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那些事——科普碎念二合一


1
石油的开发与使用历史
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在近代开始大规模使用。不过人类接触石油的历史很早,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古书就有关于石油的记载。石油被用作药物和燃料使用。希腊拜占庭帝国时期,当地人使用石油混合一些氧化剂作为一种化学武器使用,装配到战船上面,喷出“希腊火”攻击敌方战船。

拜占庭帝国疆域

拜占庭的喷火船(假想)
这种希腊火可以利用海水介质飘在海面上燃烧,能够迅速烧毁敌方战船。阿拉伯帝国舰队几次围攻拜占庭,都败在这个希腊火上面。工业时代,石油成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二战中,很多人疑问德国为什么要去动苏联,他们把德国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和苏联开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和苏联开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石油。德国在早期的闪电战战术,对石油的消耗是非常大的,随着战线拉长,越来越多的战车需要越来越多的石油补给,否则战车就无法开动。拿下苏联,对于控制高加索,里海和中东至关重要,由于对石油命脉的依赖,导致德国去冒险,并最终失败。
贴两张自制的图


2
石油与地区热点
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在波斯湾-北非一带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石油,使得这片不毛之地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闪亮的地方。但是这里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民族矛盾,以及缺乏水资源等生存资源的现实,使得这片石油之海的“水很深”。中东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冲突不断。不仅有新旧殖民势力之间的冲突,还有内外宗教部族的冲突,以及区域外大国的明争暗斗。表面上战争都没有直接打着石油的幌子,但实际上,每一次战争都和石油密不可分。
除了五次中东战争之外,还有许多战争都和石油分不开。我们来看第一次海湾战争,虽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有很多“名号”,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伊拉克和科威特关于鲁迈阿油田的争端。鲁迈阿油田主要在伊拉克境内,有一小部分伸入到科威特境内。由于科威特海拔较低,而且在油田那一端开采的强度很大,伊拉克一直控诉科威特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双方矛盾激化,并引发战争。

鲁迈阿油田示意图

海湾战争示意图
后面的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的核心导火索,都是有关石油以及货币的争夺,而并非西方国家打的所谓的**旗号。石油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局势。苏联一直是油气大国,拥有世界一半的天然气资源。在国内陷入停滞以后,石油成为重要的外汇支柱。70年代油价高企的时候,苏联也高歌猛进。后来油价狂跌,苏联经济也就陷入了困境,并导致国家分裂更迭。

苏联西部的油田
3
石油资源分布和成因

世界油气图,小编自制的扫描图


世界石油分布相当不均匀,石油产区如图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中东,北非,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巴西的石油资源是很丰富的。中国,罗马尼亚这些地方也有大量的石油分布。有的地方石油就很少了。
石油是什么产生的,目前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就是有机成因,一般认为石油来源于海藻。或者其他的海洋生物。所以海相沉积盆地的石油资源是比较丰富得。

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图
正文到此结束,下面是吃瓜时间,只看科普的,现在就可以退出了。
4
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心态崩了
这几天石油为什么突然又热了起来,就不用解释了。大家看一看各大平台的热搜。
 





实际上,看各种热搜,小编都是以吃瓜群众身份看的,而现在小编是主角,身处漩涡当中,被原油宝坑到一朝回到解放前。不过想了想,有一次亲身经历热点事件的经历,也还是不错的。
再一看网上,各种原油维权群也应运而生,小编也加了很多。可见这一波操作引发的关注之大。
这件事引发的讨论很多,我这里就不唠叨了,简单来说,大家遭受了本金全无甚至倒贴至少三倍的损失,可谓是空前的惨。
一方面,资本市场确实水很深,另一方面,原油宝产品巨亏背后,存在产品设计、交易规则不清晰等多个缺陷。
  第一,移仓问题。按照中行原油宝合约规则,4月20日22:00启动移仓,但中行未成功移仓,导致客户巨亏。
实际上这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中行按照合约时间交割移仓,就不会出现巨额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宝选择在WTI原油最后结算日的前一个交易日才启动移仓,而国内的其他银行,工行、建行、民生等银行都在一周前为客户完成移仓。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庆幸工行账户北美原油早早就自动移仓了,不然后果难以想象。”有投资者说。
  而中行移仓太晚的问题,连该行支行员工都在集体吐槽:“为什么我们行移仓这么慢?”
  对此,中行在回应中表示,“按照协议约定,合约到期时会在合约到期处理日,依照客户事先指定的方式,进行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
  但问题是,中行到底是应该主动积极作为,还是只需按客户事先指定的方式处理?要知道,很多投资者根本不具备应对类似极端情形的能力。
  第二,保证金制度成摆设。原油宝交易界面明确写明是保证金充足率低于20%时,系统将按照单笔亏损比率从大到小顺序的原则对未平仓合约产品进行逐笔强制平仓。
  然而,中行原油宝在当晚22:00暂停交易后,从22:00直至5:00,WTI原油期货收盘时,中行没有对客户的保证金低于20%、0、甚至亏损部分进行任何强制平仓操作。
  对此,中行则在回应中表示,原油宝产品,在市场价格不为负值时,多头头寸不会触发强制平仓。对于已确定进入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的,将按结算价为客户完成到期处理,不再盯市、强平。
  但投资者的疑问是,当油价出现负值的极端情形后,银行却不再执行盯市及强平的操作,任由投资者暴露在风险敞口之下。这是否合理?
  第三,交易系统不稳定。自3月以来,中行原油宝系统一遇大涨大跌就崩溃或者宕机。
  4月3日,原油大涨近20%,中行原油交易app直接瘫痪,令不少投资者未能及时平仓,导致盈利直接被砍掉一半。如今大跌,中行原油宝则无法移仓,投资者本金亏没了还要赔银行钱。
  而这点,中行的声明中则完全没有提及。
  第四,原油宝的结算规则不清晰。按照合约规则,合约结算日若客户仍有未平仓合约,中国银行将冻结客户的交易专户,按照中国银行的公布的原油宝产品合约结算价,办理结算,将采取当期合约结算价平仓该产品余额数量,释放冻结保证金。
  这里所说的“结算价”,是以银行冻结客户时的价格结算还是以WTI原油当天的结算价结算,也令投资者存疑。如果按照第二天凌晨5点北美原油的结算价来计算,早早在当晚22:00冻结客户账户的意义何在。
  “本来22:00之后我看到它跌了,大不了就平仓呗,但这期间我们自己是交易不了的,因为原油宝说已经启动移仓,那为什么之后还没有出现‘负油价’的几个小时里,中行迟迟没有移仓。”一名投资者表示。
  中行则在回应中表示,按照协议约定,在进行“移仓和轧差”操作时,合约结算价由中行公布,参考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相应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期货交易所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
  还是那个问题,当晚22:00冻结客户账户的理由和意义何在?
  第五,挂钩原油的产品,风险等级产品认定问题。中行原油宝产品,虽然不带杠杆,但实际上原油价格的波动巨大,已经超越银行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要求,然而银行却将其与理财产品混在一起销售,是否涉及向不符合风险等级要求的客户开放买卖金融产品。
  第六,风控以及风险提示问题。原油宝涉及的规模和头寸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当晚遇到如此罕见的波动,在原油价格逼近0、甚至是负价格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有没有交易员执行风控,眼睁睁的看着价格跌至负值以下,最后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价附近结算。
  中行也在声明中确认,原油宝是不带杠杆的产品。投资者认为,理论上最多也只是亏完本金。值得注意的是,CME早在4月15日就修改软件编程,应对负油价,中行有没有进行相应的结算风险的提示。
  第七,擅自删除交易记录。22日公告后,中国银行App原油宝操作界面内容被全部清空长达10小时,包括各类合约的行情、客户持仓情况、交易记录等均小时不见,还要重新签约保证金账户。
  “意思是,我本金亏没了,还要补缴倒欠银行的钱,在这个基础上,中行还当我这些交易、操作都没发生过是吗?”有投资者直言。
  记者注意到,今天下午四点半左右,相关交易记录、持仓情况等已恢复显示,但各类合约行情仍为空白。
  第八,隐秘的高倍杠杆。根据原油宝的交易设计,当出现结算价为负值的极端情形时,看似无杠杆的产品反而会呈现杠杆无限放大的情形。举个例子,某人以20美元买入,按-37美元结算,只倒亏不到2倍;但如果是1美元的时候买入,按合约设计,还是按-37美元结算,亏损将达到37倍。今天网上更是流传一个极端案例,有人以0.01元的价格投入1万元“抄底”,结果结算价却是-266元,倒欠银行2.66亿,实际杠杆达到了2.66万倍。
  显然,中行晚上的回复,并没能完全解释上述疑问。
当然,很多东西还是要在合理范畴解决,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最后,还是欢迎关注我们哦~以上内容纯属乱入,今天破例一次。核心部分还是地图旅游相关。
回到正题:
上一期流水地貌的部分答案(忘了上一期是什么了?点这里镜头下的微地貌——流水篇)
冲沟/V型峡谷/新月冲积侵蚀

冲沟,阶地

洪积扇:

河漫滩

多级河流侵蚀阶地

发辫曲流,牛轭湖

深切冲沟:

哈哈。别忘了关注我们哦。

往期回顾
镜头下的微地貌——流水篇
条条大路通北京,条条大路通成都
地图上的兴衰——沔县和阳平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