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欣赏——1966一版一印中国地图册


‍新中国成立以后,地图出版蓬勃发展。在民国基础上,有诸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册,包括复兴舆地学社,亚光舆地学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地图出版社等单位编制。这些地图编制信息多样全面,版次多,能够恰到好处反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和行政区划的变动。
早期全国图集册主要是中国分省地图系列,这个系列包括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16开,分省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16开印量约95000册,16开带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后来又出版了32开的普及本(带晕滃地形)以及50开的袖珍版本(不带地形)。此外,1954年出版的分省精图(36开,带晕滃地形)也是发行量大广受欢迎的。这些图集册能够看出早期地理工作者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
1956年开始,发行了新版的中国分省地图。这些地图都是36开带素描地形版本,采用早期字体。到1966年,全新改版的中国地图册开始发行。这些地图册制图更加精美,但是删去了早期的素描地形阴影,今天欣赏的是一版一印的中国地图册。
封面

全国图




这本图集的装帧主要是单面蝴蝶装的形式,印刷简单,阅读方便。不过有个缺点是容易开胶。总图比较简略,主要是介绍了中国的政区,地形,交通。政区图一如既往用的是竖版中国地图。所以竖版中国地图实际上也是“自古就有”,而不是近期才使用的。
分省地图


1966年,天津还没有直辖,那时候天津是河北省的省会。北京市区地图看,今天的东三环北三环和南三环已经存在。有一个说法是,北京的“三环路”最早就是环城路,因为修了东南北三段所以得名“三环路”,而不是第三圈环路。后来拆除城墙以后,沿着城墙修了新的环路,就顺势命名为二环路。

铁路勾勒出了山西省精美的轴线,这也构成了山西今天的城镇格局,沿着同蒲线和石太铁路分布。



东三省城镇和交通线,在当时中国是最密集的。



地图可以看出,目前苏鲁争议的三个岛屿,在当时明确划给山东的。

沪宁杭地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水系和公路铁路发达,工农业物产丰富。




仔细看可以发现,江西的鄱阳湖和东面县城波阳县的字并不一样,这是因为经历过地名变更,但是当地仍然习惯称呼鄱阳,所以后来又改回去了。



地图上可以看到,郑州已经是河南最大城镇和交通中心。郑州作为铁路城市,火车站就是城市传统中心。



那时候广东包括海南岛和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另图详细展示,由此可见当时对南海的重视。相比之下1994年中国地图集,南海基本上就没有了,只是用很小的概略图示意。







四川省比今天大一些,重庆没有直辖。盆地内外城镇密度相差很大。

成渝地区和京津冀,沪宁杭一样,是仅有的三块拥有地区附图展示的区域,由此可见这块区域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四川省幅员辽阔,跨度大,整个省范围的地图,难以把省内城镇全部展示,所以成渝地区在中国地图册中都习惯附图展示。


云南省国界在当时刚刚划定,国界和今天基本上相同。在早些版本的云南省地图,国界要向外展出一些。从交通和城镇格局看,那时候成昆铁路还没有修建,云南和外界交通还比较闭塞。

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不过地图出现西藏自治区的字眼比1965更早,这个图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地图。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也可以加QQ群交流,群号929221572。
特别提醒:由于网络传输问题,文章配图无法发送高清原图,压缩之后也有色差。如果需要高清原图,关注公众号以后可后台留言索取~

高清图图影如图。

欢迎关注呀,互相学习
往期阅读:地理素材:蓄洪滞洪分洪区的区别
地理知识汇总:经典的垂直带谱(中国篇续集)
地理知识汇总:经典的垂直带谱(中国篇)
地理试题素材:中国伟大的生态工程成就
地理视野——湖泊变迁(中国篇一)
地理视野——湖泊变迁(中国篇二)
速看~1917年的中国城市图
最美等高线系列:陕西省最美的地图集
植物地理:那些常见的行道树植物最远可以分布在哪里?
地理视角:卫星图下辨认植被和地貌
影视剧里的穿帮镜头——地图篇(二)
最美等高线2:山西省地图集1973
中秋地图专题:那片新月沃土——内蒙古地图集1973
地图欣赏:最美等高线(四川地图集1981)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