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70年代时候,各省相继出版了自己的省级地图。1967年吉林省地图集,是东三省第一部普通地图集。这部图集制作的非常精良,采用的是等高线分层设色方式描绘地形,十分精美,是地图中难得的艺术品。吉林在地图制作中,是东北地区的佼佼者。
我们今天就来欣赏1967年的吉林省地图集,穿越到那个特殊时代的东北,体验一个浓缩了新中国以来诸多变化的地区。
No1:封面和序图
封面和同时期地图没啥区别,图幅名题字,烫金大字,附带省级轮廓,简约朴素中透着庄重。
扉页是苏联风格,浮雕式侧橡,题字等。后期地图采用这种风格的并不多。
图例展示,通过图例可以发现这个图集的特色,除了基础地形地物描述以外,有样板田,劳动大学等充满当时时代特色的标注。
1967年吉林省省界跟今天差不多,但是回顾历史,吉林省界限是变动最大的,如果上溯到清朝吉林将军时期,和今天差异就非常大了。吉林将军时期,吉林省范围大致是第二松花江(这个概念目前停用,这里指代上游松花江)以北,松花江和黑龙江以东一直到日本海,包括库页岛。此时的吉林包括中国最长的海岸线。1908年设置吉林省时候,范围也在松花江以东,以北区域。民国时候,东北局势变动比较大,即便不考虑伪满洲国区划,区域内省份也有多次拆分重组。而今天,吉林省大部分地方在松花江以南,形成今天格局。
吉林省地形大致东高西低,和中国大致相反,这也是吉林地形神奇的地方。另外,吉林省是内陆省,没有海洋,但吉林地图常常有海洋等深线的标注,这也是吉林独特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吉林省地图集,都是以普通地图为主,自然和人文的专题图,是在另一本图,吉林国土资源地图集中刊登。这些内容将在后期介绍。
No2:省辖市
1967年地图中,吉林只有两个省辖市,长春和吉林。这两个也是吉林省新型和传统的省会。吉林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在今天,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外,其他地级市全部分布在省界或者国界附近。
长春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城市,建国后一度短暂升格为直辖市,随后成为吉林省省会。长春市辖区范围并不大,从图中还可以看出,1967年,长春市辖区包括了南部的水库和集水地,这是为了保证长春供水而划分的。将水源地和重要的粮油蔬菜产地划入大城市,也是当时常见的做法,比如北京将密云水库划入,天津将于桥水库划入。
单从地图看,1967年的吉林似乎是可以同长春分庭抗礼的。从街区看,吉林要比长春略小一些,但是从铁路看,吉林铁路比长春多,地位比长春高。吉林上游有一个丰满水电站,建于1937年。1949年以前,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经过不断的扩建和修复加固,到20世纪末已成为东北电网的骨干电站,对系统的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具有重要作用,兼顾防洪、灌溉、城市工业用水及航运等综合效益。图中的松花湖,是丰满水电站的蓄水水库。
吉林是目前现存唯一省市同名的地方,这是因为吉林省源自驻地在吉林的吉林将军,吉林的满语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因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城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被称为“江城”、“北国江城”。
No3:德惠专区
德惠专区位于长春市周边,也属于大城市周围的统县专区。德惠专区管辖德惠县,榆树县,农安县,九台县,双阳县等。今天全部位于长春市。今天长春市,比1967长春市加德惠专区加起来还大,是少有的范围比专区时代还要大的市。
德惠县曾是德惠专区驻地,1910年划出长春府所辖的怀惠乡的全部和沐德乡的部份地方以及"东夹荒之地"合并为德惠县而设置。县名取为沐德、怀惠两乡之尾字,称德惠。1958年时候,德惠县划入长春市,1966年又回归德惠专区。图中反映了这一变化。
榆树县和吉林许多地方一样,是清末才设县开发的,榆树之名得名于榆树这种树。榆树县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的还是比较快的。近代以来长期是吉林重要的农业中心。
九台县,双阳县位于德惠专区东部,今天成为长春市辖区。
农安县是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的故乡。这里历史相对悠久一些,曾经响彻中原的“直捣黄龙”的黄龙府就在这里。
地图着重描绘的太平池灌区,是当地非常重要的水利建设。这个水库1942年修建,但是后来溃坝而废弃,建国后重修,解决了排灌问题。
No4:永吉专区
1967年的永吉专区,和当时吉林市加起来,正好是今天的吉林市。
永吉县是吉林市的母县,县城设置吉林市以后,县署北迁。1967年的永吉驻地“乌拉街”,乌拉是满语意思是“江”。对于吉林而言,是先有乌拉,再有吉林。
舒兰县是清末设置的,舒兰满语是“果实”的意思,通过名字就知道这里是野果飘香的地方。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也是吉林重要的物产出产地。
蛟河县同样是清末设置,得名于传说这里是有一条蛟龙化身的大河所在地。在今天,因为松花湖的修建,湖面由于曲流河岸塑造,像一条蛟龙一样,蛟河就有了新的含义。蛟龙水土资源不错,是吉林重要的木材产地。
桦甸曾是古渤海国中心区域,历史文化悠久。元朝时候这里逐渐荒废,一直到清末重新开发,清末设置桦甸县,这个地名也是得名于桦树。
磐石县得名于磨盘山,设置于清末。1932年,杨靖宇在磐石创建了最早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打响了"抗联第一枪"
No5:四平专区
1967年的四平专区,比今天四平市大一些。那时候的专区,包括今天四平市,辽源市两个地级市,辽源是后期分设的地级市,而四平专区的怀德县,后来是公主岭市,划入了长春。余下市县形成了今天四平市的格局。
四平市,吉林市边上的一个城市。这里之前属于辽宁,后来划给吉林。四平目前是吉林第三大城市。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是辽北省省会。
梨树县是四平的母县,原名奉化县,因为当地地处要道,盗贼出没,设县时候秉承“教化”原则而定名为奉化,后来因为和浙江奉化重名而更名。
怀德变迁比较复杂,1877年设县,1949年存在过介于县和镇之间的公主岭市,随后又出现过类似于县级市乃至省辖市不同级别的公主岭市,60年代初公主岭市撤销,并入怀德县。图中括注公主岭,反映从前情况。四平市一度是省辖市,而怀德,公主岭市相继设置过专区行署,管辖四平市区以外的县。后来这些都撤销了,成立新的四平专区。公主岭得名于公主陵,因为陵不雅而改为岭。
双辽得名于东西辽河交汇处,伊通县在后期设置了吉林唯一的满族自治县。
辽源曾经一度叫过“西安”,因为和陕西西安重名而改名。西安得名于辽源的母县东辽县原名西安县。东丰县也是一并设立的县,后来新设置的辽源市,管辖了上述区域。
No6:白城专区
1967年的白城专区,比今天白城市大一些。包括白城和松原两个地级市。
白城位于吉林西部,一部分属于内流区,地势低洼,不产流,多湖沼。
扶余县位于第二松花江,也就是上游松花江和松花江,嫩江交汇处,东北部又有拉林河,如同河流包围的岛屿。图中可以看到,这里河曲发育,有许多牛轭湖。这里原是伯都讷地方,后来设置新城县,因为重名又改为扶余县。
大安是叠加地名,1958年合并大赉、安广两个县而来。这里是清末才新开发的区域,乾安也是这样的,乾安县也是中国仅有的一个村镇地名称谓用《千字文》依序择字取名的县,形成了一道国内独一无二的、奇特的人文地名与区划景观,素有"井字荒"之称。
与吉林广泛存在的满语地名不同,前郭县地名是蒙古语,"郭尔罗斯"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剌斯"的译音,意为"江河"。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故前郭尔罗斯蒙语意为"江南"。这里是吉林又一江城,与吉林市遥相辉映。西部的查干湖是咸水湖,鱼类丰富。
通榆县,境内几乎没有河流,地处吉林西部,也是较为干旱地方。
洮安县是原洮南和白城县合并而来。部分相当于原白城郊区区域。
长岭也是一个吉林西部的县,这些地方显得都不怎么东北,气候和自然地理很像西北。
No7:延边州
1967年的延边州,和今天大致相同。
图们市是1965年刚刚成立的县级市,这幅图也是这个县级市第一次出现。延吉市是延边州驻地所在城市。这里位于图们江流域,属于吉林市水土独特的区域,扼守中朝边境。
汪清县位于绥芬河和图们江流域,也是东北独特的流域区。"汪清"源于满语(女真语)本音"旺钦",意思为"堡垒"。
珲春位于图们江最下游,由于距离大海比较近,这里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吉林省东西跨度并不大,但是气候跨度却很大,从海洋性到大陆性,只是几百公里的跨度。这里浓缩了中国北方气候的经度地带性。
和龙县也是边境县,这也是满语地名,“和龙”满语之意为“山谷”。
安图县位于长白山脚下,矿泉水和药材之乡。安图得名于“安定图们江”,也是近代新开发区域。
敦化县位于牡丹江上游,这里是古渤海国首都所在地,也是少数历史相对悠久一些的地方,其设县也比其他地方早一些。
No8:通化专区
1967年的通化专区,大致相当于今天通化和白山两个地级市。
通化曾为安东省会,曾是中朝重要节点城市,但是近些年衰落严重。
柳河县也是区域内比较重要的县,曾设有镇守衙门,掌管区域内十个县。
海龙县距离通化市比较远,和通化联系不是那么密切。历史上,这里在清末开发也相对比较早,光绪时候设置了海龙府,这里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海龙后来更名为梅河口市,一度是地级市,但是很快撤销并回通化。
靖宇县原名蒙江县,是纪念抗联英雄杨靖宇而更名。辉南县目前属于通化市,但是同样和通化联系不多。
抚松县位于长白山西麓,最早叫双甸,因为有两处草甸而得名,后来改名为抚松。抚+区域是新开发地方常用地名。
1967年时候,浑江市是县级市。后来设置了地级市,并更名为白山市。
集安原名辑安,意思是收拢民心。在1965年刚刚更名为集安。长白县位于长白山南麓,鸭绿江边,是一个具有一定“世外桃源”属性的地方。这里也是鸭绿江源区。
❖
舆图书院,用地图品味世界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是不是意犹未尽: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着你。其他精美地图也欢迎关注后同作者交流。有兴趣还可以加QQ群“中国地图-地理人文”交流分享,群号929221572。精彩敬请期待~
其他精彩内容:
舆图看天下系列:
舆图纪实——从光绪时代的中国地图看今昔变迁
舆图鉴赏:1974年中国城市地图(南方篇)
孪生中国——西部的“松辽盆地”
速看~1917年的中国城市图
舆图纪实——1954年的新华本国地图
舆图纪实——1953年的中国地理地图
舆图纪实:1946年战后的中国城市图
舆图纪实——1962年的中国分省地图
地图欣赏-1957年新中国第一版综合图集
地图欣赏——1966一版一印中国地图册
舆图纪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国立场如何?
舆图纪实——1952年中国分省地图
舆图鉴赏省区城市系列:
舆图纪实——1962年的浙江省地图集
最美等高线系列:陕西省最美的地图集
最美等高线2:山西省地图集1973
舆图纪实——1962年福建地图集(上)
地图欣赏:最美等高线(四川地图集1981)
舆图纪实——1967和1969年北京地图
地图,我们去哪里呀~中国名山地图欣赏
舆图纪实——1970年的河南省地图(上)
地图上看50年代的安徽(二)
舆图纪实——1958年安徽分县图集(上)
舆图纪实:1965年湖北省地图集
舆图鉴赏:1964年山东省地图集(下)
地图视角地理山河科普系列:
舆图鉴赏——什么是嘉陵江
舆图鉴赏——什么是汉江
地理视野——湖泊变迁(中国篇一)
经典地貌的地形图(构造地貌篇)
经典等高线地形图,彻底弄懂喀斯特地貌
独家精美地图,读懂青藏高原前世今生
黄河从哪里来?一分钟读懂黄河前世今生
鄱阳湖地图与枯水干涸原因
史上最全洞庭湖变迁地图,洞察洞庭的前世今生
舆图鉴赏——什么是海河?
舆图鉴赏——独特的珠江
史上最全鄱阳湖变迁地图,探析鄱阳湖的前世今生
孪生中国——北方的“四川盆地”
孪生世界——青藏高原的“亲弟弟”
舆图鉴赏——什么是黄河
舆图鉴赏:额尔齐斯河,一路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