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以南,地中海北缘,有一座亚平宁山脉直插海中,形成亚平宁半岛。这里又叫做意大利,曾经出现过欧洲最强盛的罗马帝国,欧洲最强大的天主教会,欧洲最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
罗马是多元的罗马
罗马人并不是亚平宁半岛上最早的主人。至少,伊特鲁里亚人比他们早达到文明的程度。
在阿尔诺河与台伯河之间的地区就是伊特鲁里亚文明的诞生地,相当于今天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拉齐奥等大区。说不定,“意大利”这个词就是从“伊特鲁里亚”演变来的。
伊特鲁里亚文明影响范围
伊特鲁里亚人长期和古希腊人打交道,从古希腊人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在山坡上建立城邦,实行城邦制。引进古希腊字母,但是他们的文字是从右往左书写的。像古希腊一样多神信仰,死后实行火葬。
但伊特鲁里亚人也有他的特点。建筑技术高超,拱券是他们的专利。拥有完善的城市规划和下水道系统。追求奢靡享受,热衷暴力竞技。高度依赖占卜。社会男女地位平等。
因实行城邦制,各不往来,最终伊特鲁里亚被罗马各个击破,归入罗马版图。但罗马人吸纳了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角斗竞技、公共浴室、宴会等文化。
罗马狼雕塑
好,讲到罗马,这最初就是罗慕路斯建立的城市。相传,罗慕路斯和雷慕斯是孪生兄弟,从小被遗弃在台伯河上,是一只母狼喂养了他们。长大后,罗慕路斯兄弟击败了当初想杀害他们的仇敌,然后在台伯河边七座丘陵的地方建城,以罗慕路斯的名字命名为罗马。
罗慕路斯和雷慕斯都想获得对罗马的统治权,不幸发生内斗。罗慕路斯最终战胜并杀死了雷慕斯,从此掌控了罗马。罗慕路斯生性好战,通过武力战胜罗马周围的塞尼嫩西人、安特姆那提人、克鲁斯图米尼人、萨宾人等,掠夺他们的财富和妇女。无论是兄弟相残,还是对外野蛮征服,都表明了罗马文明,乃至西方文明残忍的一面。
萨宾妇女。雅克-路易·大卫名画,罗马为掠夺妇女与萨宾人开战,萨宾妇女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双方,促使双方签订和约
罗马所在的地区叫做拉丁姆,现在叫拉齐奥。原来在拉丁姆平原上活动的人叫做拉丁人,他们讲拉丁语。随着罗马的扩张,拉丁语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之后又随着天主教的传播,拉丁语成为高贵的语言,因为当时的知识掌握在天主教会手中,他们是使用拉丁语的。所以像莱布尼茨、弥尔顿这样的大家,他们的著作都是用拉丁语,而不是各自的母语来写的。以后,受拉丁语影响很大的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讲这些拉丁语族的人都叫拉丁人,比如法兰西人、意大利人、科西嘉人、罗曼什人、卡斯蒂利亚人、加泰罗尼亚人、加利西亚人、葡萄牙人、达契亚人、摩尔多瓦人等,所以知道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为什么叫拉丁美洲了吧。
说回正题,相传罗慕路斯挑选了一百名崇高的公民组成元老院,这些人就成了罗马的贵族。罗慕路斯又组建了库里亚大会,用来批准法律。但当时的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只是个形式而已,大权还是掌握在作为罗马王的罗慕路斯手里。
从罗慕路斯算起,罗马一共经历了7任罗马王,这段时期被称为罗马的王政时代。罗马王为终身制,但没有世袭。所以就会出现这个现象,这7个罗马王,3个是罗马人,3个是伊特鲁里亚人,1个是萨宾人。这说明罗马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最后一个罗马王统治残暴,倒行逆施,罗马人推翻了他的统治,让元老院和执政官来治理罗马。从此,罗马结束了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
不久,罗马的平民争取到权力,成立部族会议(公民大会),选举出保民官,用来保护平民的权力不被贵族侵犯。部族会议推行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
新生的罗马共和国在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尚武精神的加持下,迅速成为地区强国,完全吞并了伊特鲁里亚人的地盘。
罗马并不满足于此,成为世界霸主才是他们的目标,但要完成这个目标,他们遇到的敌人将会更强大。
首先是野蛮的高卢人,他们是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他们曾做到入侵罗马城。要想击败高卢人,那就要做到比高卢人更英勇善战。这一点,对于崇尚武力的罗马人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击败了高卢人。
而罗马人最强大的对手是迦太基人,罗马人叫他们为布匿人。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在北非(今突尼斯)建立的殖民地,他们的历史比罗马还要悠久;他们的政体和罗马一样成熟,一样是贵族代表的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构;他们的商队遍布地中海沿岸,经济比罗马富裕;他们的战舰比罗马先进,掌控着地中海的制海权;他们的陆军战斗力也不容小觑,拥有令人胆寒的战象。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对决,是综合国力的对决。
布匿战争
也许,在布匿战争爆发前,没有人会认为罗马人会战胜迦太基人。虽然迦太基多方面领先罗马,但有两点是罗马的制胜法宝。一个是罗马人的学习能力。比如,起初罗马海军被迦太基海军吊打,但罗马人可以打捞一艘迦太基的沉船,复制出和迦太基一样的五列桨战舰。并且推陈出新,发明了乌鸦吊,一种能钩住敌方战船的装置,罗马战士可以通过乌鸦吊杀向敌船,化不擅长的海战为擅长的陆战。从而击败迦太基海军,使得罗马海军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权。
罗马的第二个制胜法宝是元老院和罗马公民对罗马军队的全力支持。罗马和迦太基都有杰出的将领,如罗马的西庇阿家族和迦太基的巴卡家族。汉尼拔·巴卡曾经出人意料地翻越阿尔卑斯山,攻击罗马守卫虚弱的地方,在罗马本土肆意破坏,他指挥的坎尼会战给罗马军队带来沉重打击。然而,他却没有得到迦太基元老院的支持,孤军奋斗,最终被罗马人赶走。相反,罗马军队虽然在坎尼遇到重大挫折,但有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支持,西庇阿的军队一路从罗马本土打到西班牙,再渡海到迦太基本土击败迦太基。
有关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的布匿战争,详见本公众号的文章:
布匿战争
击败了迦太基,罗马就再无敌手。他们通过4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控制了西亚地区。从此,罗马成为横跨欧亚非的霸主。
国家强大导致集权,集权又走向独裁。第一个尝试独裁的是苏拉,但很快身败名裂。
之后是凯撒、庞培、克拉苏组成的前三头联盟。凯撒发动了高卢战争,占领了高卢全境,为自己赢得威望,也培育了忠于自己的军队。克拉苏想效仿凯撒,他的目标是帕提亚(安息),但是却战死在那里。接着,庞培和凯撒爆发内战,庞培战败,逃到埃及却被埃及人刺杀。凯撒让埃及成为罗马的附庸,并清除庞培余党。这样,凯撒成为罗马的独裁官,但他又在元老院被刺杀。
然后凯撒的养子屋大维,以及凯撒的军官安东尼和雷必达组成后三头联盟。他们在清除了刺杀凯撒的人后,实际掌控罗马的不同地区。屋大维统治中部,安东尼统治东方,雷必达统治西方。安东尼在东方战胜了曾经击败克拉苏的帕提亚人,但他长于军事却不懂安抚人心,特别是他杀了小庞培,让庞培的支持者倒向屋大维。而屋大维却优待退伍军人、实行亲民政策、修筑娱乐场所,赢得民心。最终,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先后自杀。埃及成为罗马的行省。雷必达也早已解除了实权,待其死后,屋大维实现了独裁,集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大元帅等职,被元老院加封“奥古斯都”称号,自称元首(第一公民)。
从此,罗马由共和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罗马共和国
罗马人,论智慧不及希腊人,论技术不及伊特鲁里亚人,论体格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论航海和经商不及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可为什么罗马能战胜一个个对手,称霸地中海?这就在于罗马的兼容能力。他们学习希腊的文化和民主制度,学习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学习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战斗技巧,学习迦太基人的航海技术和经商能力。在罗马的军队中,除了正规的罗马军团是罗马人组成的,其他骑兵、山地兵、水兵等兵种,基本都是高卢人、日耳曼人、伊比利亚人、希腊人、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埃及人、柏柏尔人等,只要为罗马做出足够的贡献,都有机会成为罗马公民。这是不是和今天的美国很像呢?罗马是多元的。
罗马是永恒的罗马
罗马帝国起初实行元首制,但很快就实行皇位继承制。
罗马帝国
从屋大维到五贤帝时代,是罗马帝国的上升期。虽然这段时期有不少暴君出现,比如尼禄,但总体上不影响罗马变强。这段时间罗马征服的地区越来越多,皇权也一步步加强。
五贤帝是指罗马帝国的安东尼王朝,连续出现了五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和马可·奥勒留。如今还留下了许多五贤帝时期的遗存,比如图拉真广场、哈德良长城等,万神殿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修缮的。
#1
#2
罗马建筑遗存欣赏:万神殿、加尔桥、古罗马竞技场、图拉真广场、哈德良长城
五贤帝之后,罗马帝国就由盛转衰。罗马是通过不断对外征服来转移国内矛盾的,是不是很像现在的美国。而随着帝国版图不断扩大,对外军事征服的难度因长途跋涉也在增大。并且,新征服的地区要镇守,当地外族要治理,这些治理难度也在增大。对外征服的成本太大,收益不足以支撑。这样,罗马帝国的扩张已经达到上限。
罗马的极限
对外无法继续征服,对内的矛盾却没有解决,反而积累得越大。罗马奢侈享受之风益盛,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贵族和平民有矛盾,罗马人和外族有矛盾,原来的多神崇拜和新兴的基督教有矛盾。
罗马帝国的衰落是必然的。即便戴克里先推行改革,加强了皇权;即便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缓和了基督教的矛盾;即便迪奥多西回光返照,最后一次统一罗马,都改变不了罗马帝国走向分裂。
罗马的分裂
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命运迥然不同。西罗马很快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灭亡,而东罗马延续了千年时间。这是因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融合了东方人(犹太、波斯、贝都因、腓尼基、埃及、希腊等)的风俗,转型为东方型君主。所以,在如今的西欧人眼里,东罗马帝国是东方国家,不属于他们的西方阵营。是故本文不讲东罗马帝国,本系列上一篇写有关希腊的文章提及了一点东罗马帝国的内容。
罗马帝国虽然覆灭了,但是罗马却是永恒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天主教会顶替了大多数罗马皇帝的权力和作用,这点稍后会讲。二是罗马留下了完善的政法体系。
查士丁尼一世像,可以看出东方服饰特征
早在罗慕路斯建城时,罗慕路斯就请来了伊特鲁里亚的专家制定了法律。罗马共和国的部族议会(公民大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确定了罗马法成文法的特点。到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时期,完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典》的编纂。
罗马法系就此形成,又叫做大陆法系,因为其得到欧洲大陆国家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法国的《拿破仑民法典》。大陆法系的特点是有成套的成文法,法官依据法律条文作出判据。罗马法系得到现今广泛运用,从这一点来说罗马是永恒的。
罗马的政体传承比罗马法律更为广泛。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形成元老院、执政官、公民大会的体系,三种权力存在严格的制约关系,保持着平衡。这是三权分立思想的源泉。
权力制约的思想深刻影响着西方人。无论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共和制,还是美国的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权分立,都是吸收了罗马的政体实践,改良完善而来。
西方政体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从这一点来说,罗马是永恒的。
至高无上的教权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是罗马教廷在组织大家和蛮族抗衡,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另外,罗马的天主教会拥有大量财产、地产,掌握了知识垄断,轻而易举地控制世俗社会,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
这里先讲讲这些罗马人眼中的蛮族。其实,早在五贤帝的最后一位君主,马可·奥勒留时期,就已经允许这些蛮族到罗马帝国境内定居,条件是守护帝国边疆。到罗马帝国分裂前后,大量的蛮族不断地往罗马的中心靠近。
东罗马帝国和诸蛮族国家
最先攻破罗马城的是西哥特人,他们肆意抢掠了就走。接着是匈人兵临城下,被埃提乌斯击退。后来是汪达尔人从地中海渡海而来,又攻破了罗马城。最后,在东罗马帝国的默许下,东哥特人翻过阿尔卑斯山灭了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像东方人一样皇权至上,不但掌控世俗权力,还能随意废立教皇。东罗马帝国灭了汪达尔和东哥特,想接手西罗马的遗产。罗马的教会当然不愿受东罗马皇帝的摆弄,他们在找时机摆脱东罗马帝国。
机会来了,伦巴底人翻过阿尔卑斯山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富裕的波河流域。罗马教会当然组织对抗,在对抗过程中还让不少伦巴底人皈依了基督教。
另一个好消息是,早已皈依基督教的法兰克人的宫相丕平,和罗马教会做一个大交易。丕平让法兰克人击败伦巴底人,将获得的土地献给罗马教皇。这块土地叫做伦巴第,成了教皇“直辖”的地区,就像是一个国家,人们称之为“教皇国”。作为交易,罗马教皇允许丕平篡位,当上法兰克的国王。
丕平
后来,罗马教皇给丕平之子查理曼加冕称帝。这样,西方也有合法的皇帝了,罗马教会说西方的这个皇帝继承了罗马皇帝的法统;而东罗马的那个皇帝,早就不是合法的。
事实上,东罗马的皇帝,既能管世俗,又能管教会。然而西方的这个皇帝,只能管世俗。宗教的事只能让教会来管,但实际上,教会还能干预世俗。没错,在西方,教权就是比政权还大!没有得到教皇授权的君主,是不会得到人们承认和支持的。
我们知道,法兰克后来分裂成东、中、西三个法兰克国,那么谁继承了皇帝的称号呢?
是东法兰克国,后来演变成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个松散的组织,实权分散在各封建领主和地区主教手里。皇帝只是一个称号而已,但总有些有野心的皇帝想掌握更多的权力,他们想威逼其他封建主,或任命自己人去当地区主教。当然,教皇绝不能接受这一点,于是和皇帝争夺地区主教的任免权。政权和教权之争开始了。
卡诺莎之辱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劝说地区主教们废黜教皇,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则开除了皇帝的教籍。没想到开除教籍的威力这么大,亨利四世众叛亲离,只好冒着风雪严寒到卡诺莎城堡向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换来格列高利七世的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这时的教权完全吊打政权。
正因为教权如此庞大,所以教皇可以一呼百应。教皇一鼓动,十字军就东征了两百年。
当政权羽翼丰满的时候,会再次挑战教权的。这次是腓特烈一世,他基本上统一了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就和教皇争夺伦巴第。腓特烈一世发动了6次伦巴第战争,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放了大招,革除腓特烈一世的教籍,号召意大利人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结果双方元气大伤,停战讲和,腓特烈一世还答应亚历山大三世参加十字军东征,最终死在行军路上。
十字军东征
这一次的斗争可以看出,教权已不像从前那么强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思想的觉悟,政权战胜教权是必然的趋势。就算在教皇国内,教皇也掌控不了下面的城邦。
意大利城邦繁荣的时代就要到来了,这些城邦有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等。这些城邦擅于航海经商,手工业发达,形成了富裕的市民阶层,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人们亟需人文主义关怀,从教皇和教会的黑暗统治中走出来。
光耀古今的人文光辉
在阿尔诺河畔,原伊特鲁里亚人活动过的地方,有一座叫做佛罗伦萨的城市,在美第奇家族的统治下,城市繁荣,商业发达,市民们开始向往精神上的追求。
但丁和《神曲》
但丁用一首《神曲》吹响了人文主义的号角,薄伽丘、彼特拉克、乔托、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多纳泰罗、马萨乔、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人,用他们的诗歌、绘画、建筑,高举文艺复兴大旗,揭示人文主义精神。
#3
#4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欣赏:比萨斜塔、圣母百花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以及美第奇家族陵墓上的昼夜晨昏雕塑
人们被唤醒了!
有的人去探索自然界真正的客观规律,比如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以日心说为代表的天文学革命,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世界观。这让教会抓狂,设立异端裁判所,打击进步人士。
哥白尼和日心说
伽利略和望远镜
达·芬奇和人体结构图
有的人干脆对宗教进行改革,比如马丁·路德、加尔文。这让教会出现分裂,开启了新教与旧教之争。
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位于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最后的审批》,位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还有人出海远航去探险,比如哥伦布、亚美利哥。威尼斯和热那亚本身就擅长航海,他们从地中海走向大西洋,再走向全世界。
水城威尼斯
热那亚哥伦布像
就这样,教皇和天主教会受到了三连击,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教权再也不可能权势熏天,意大利城邦和人民崛起。最终,拿破仑的军队灭了教皇国。在拿破仑失败以后,教皇仅保留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之后的大航海运动,也让意大利城邦走向衰落。因为大航海运动开辟了新航线,以威尼斯、热那亚为代表的意大利商人再也不能垄断商业航路了。
北富南穷的意大利
近现代的意大利,南北贫富差距明显。
北方波河流域最富裕,这里曾出现伦巴底联盟,又出现米兰、威尼斯、热那亚等富裕城邦,佛罗伦萨和博洛尼亚也不赖。其中,威尼斯共和国曾经占领了地中海大半地区,垄断地中海的商业航道,成为地区大国。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以威尼斯共和国作故事背景的。
维罗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米兰和都灵是大城市,意大利的工业集中在这里。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就位于博洛尼亚。
意大利中部的罗马,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光辉早已不在,在中世纪时这里是天主教的中心,现在是意大利共和国的首都。现如今的教皇仅保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立锥之地,但对全世界的天主教徒还是有影响力的。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而南部,先是属于东罗马帝国,后来成为诺曼人的两西西里王国。长期积贫积弱,这个地区留给人们的印象,只有西西里岛的地中海风光和臭名昭著的黑手党。
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的萨伏依王室,越过阿尔卑斯山,在皮埃蒙特的都灵建都。然后通过联姻,萨伏依王国和撒丁王国合并,原萨伏依王室成为撒丁王国王室。在马志尼和加里波第等人的推动下,撒丁王国开展了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并获得成功,建立意大利王国。
★ ★ ★
马志尼和加里波第
统一后的意大利成为经济强国,并在接下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两次成功地见风使舵,没有受到多少损害。意大利还成为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创始国。
但是,近年来,意大利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影响,经济每况愈下。而且,南北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民粹主义兴起,五星运动党的兴起是其标志。
意大利的统一
意大利,再也不能重现罗马帝国的光辉,而且在民粹思想的侵蚀下,只会离罗马越来越远。罗马共和国的成功,就在于多元文化交融;罗马帝国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吸纳被征服的民族。罗马人和被征服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能在现在的人群中找到罗马人的后裔吗?找不到的,因为罗马人早已融合入众“蛮族”之中。
现在的西方人(主要是北美和西欧)过于追求民主和自由,他们只看到古希腊古罗马民主的一面,却忽视了古希腊古罗马专制的一面。只要梳理一下历史就会发现,罗马的强大,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凯撒、屋大维、五贤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查士丁尼,哪一个不是独裁专制的?
民主和自由是对的,它们在文艺复兴运动时将人们从教皇和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中唤醒。但凡事把握一个度,为所欲为的自由就不是自由。自由啊,有多少事情是以你的名义进行的!有多少事情是以你的名义无法做的!欧洲再也不可能像古罗马那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