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这块传奇岛屿曾经上演了真实的权力的游戏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它的东面是日本群岛,而西面则是不列颠群岛。从欧洲大陆跨越英吉利海峡或多佛尔海峡,就能到达大不列颠岛;再从大不列颠岛跨过圣乔治海峡或北海峡,就到了爱尔兰岛。

不列颠群岛地形地貌
不列颠岛也经历过战国时代
不列颠群岛很早就有人类生存,我们现在不清楚不列颠群岛最早的居民是哪个民族的人,但我们知道凯尔特人是最早的居民之一。对,又是凯尔特人,意大利、西班牙、尼德兰、法兰西,还有不列颠,都是凯尔特人最早在生存和发展。其中有一支凯尔特人叫不列吞人,不列颠的名字就是不列吞演变而来的。
凯尔特人信奉德鲁伊教。德鲁伊(Druid)这个单词的原意是“熟悉橡树的人”,是凯尔特人的神职人员,主要特点是在森林里居住,擅长运用草药进行医疗,橡果是他们崇拜的圣物。是不是很像西方传说中的女巫或巫师?没错,文学作品中的女巫或巫师,原型就是德鲁伊教士。德鲁伊教士精通占卜,也长于历法、医药、天文和文学。同时,他们也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巨石阵
德鲁伊教有许多祭祀的场所。其中,巨石阵是最著名的一个。也有人认为,巨石阵的作用是为了天文观测。不管怎么说,巨石阵反映了不列颠原始居民的文明智慧。
时间来到罗马时代,征服高卢的凯撒两次入侵不列颠岛,都被凯尔特人击退。后来,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征服了不列颠,将不列颠变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不列颠尼亚行省。

哈德良长城
罗马的征服也有极限,他们无法征服不列颠岛北部山区,只好在这里留下哈德良长城。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逐渐掌控不了远隔重洋的不列颠。最终,罗马人撤走了,离开了他们统治了近400年的不列颠。
留下来的罗马将领安布罗森奥勒良和乌瑟带领不列吞人,抵御外族入侵,虽然最终他们失败了,但他们的事迹经过文学艺术加工,就成了英国流传最广的英雄亚瑟王。他们活动的这片领土后来叫做威尔士。

图片展示的是亚瑟王传说中亚瑟拔出石中剑的场景
罗马人的撤离使不列颠岛形成权力真空。许多外族趁机进入不列颠岛。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苏格狄部落从爱尔兰岛渡海而来,占据不列颠岛北部,他们就是苏格兰人的祖先。更多的日耳曼人从欧洲大陆过来,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占领了不列颠岛大部分地区,这个地区也因盎格鲁而得名英格兰。朱特人则占领了不列颠岛东南一隅土地。
以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为代表的日耳曼人,通过阴谋和残杀,逐渐取代当地凯尔特人,成为英格兰的主体民族。大的部落逐渐兼并小的部落,最终形成7个较大的国家,七国时代来临。

七国时代
哪七国?他们是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国,盎格鲁人建立的东盎格利亚、诺森布里亚和麦西亚,撒克逊人建立的埃塞克斯、萨塞克斯和威塞克斯。七国之间为了利益,争斗不断,上演了真实版的权力的游戏。
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国最早称霸英格兰,肯特王国也是最早接受基督教的王国。由伯尔尼西亚、德拉等小国组成的诺森布里亚,以及占据东部海岸的东盎格利亚都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时刻。领土狭小的埃塞克斯和萨塞克斯也很早接受了基督教,他们的实力较弱,经常臣服于其他国家。

之后,位置居中的麦西亚称霸英格兰。他们不仅控制了东盎格利亚、肯特和萨塞克斯,还迫使威塞克斯和诺森布里亚向其臣服。后来,麦西亚衰落了,丹麦人趁机入侵,先后征服了诺森布里亚和东盎格利亚,还占领了麦西亚大部分地区。
这时,威塞克斯强盛起来了,他们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的领导下,联合盎格鲁-撒克逊各国,将丹麦人赶出英格兰。继承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几代威塞克斯国王,不断征服其他国家,统一了英格兰。

阿尔弗雷德大帝,英国历史上唯一有大帝称号的人,英格兰的民族英雄

征服者威廉
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征服者威廉渡过英吉利海峡,赢得黑斯廷斯战役的胜利,直取伦敦,自封为英格兰之王。这就是英格兰的诺曼王朝。如今的英语含有许多法语形式的单词,就是这段时期形成的。
英国的限制君权之路
取代诺曼王朝的是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有一位约翰王。约翰王对外战争,接连失利,丢失了在法兰西的大片领土,因此获得绰号“失地王”。约翰王还得罪了罗马教皇,被剥夺了教籍。为了夺回失地,也为了恢复教籍,约翰王变本加厉地筹集资金,过度征集封臣们的地产和财富。这样,封臣们忍无可忍,他们在伦敦市民的支持下,挟持了约翰王,强使他签署了《自由大宪章》,防止他肆意妄为。
《自由大宪章》是西方第一次通过成文法的形式,将限制君权的内容确定下来。这是西方世界限制君权的起源,为后来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限制君权的思想。另一方面,《自由大宪章》的签署也说明,英格兰国王和封臣们的实力旗鼓相当,才有机会让《自由大宪章》诞生。英格兰国王的实权并不巩固。

签署《自由大宪章》
英格兰国王当然不愿意被束缚住权力。在国内受到限制,那就对外扩张,让新得到的土地为英格兰国王增加财富。首先要拿下的,就是和英格兰同处不列颠岛的威尔士和苏格兰。
其实威尔士早在七国时代就和英格兰多有来往,经常臣服于英格兰。绰号“长腿”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全面征服威尔士,他接受威尔士人的要求,同意由一位在威尔士出生、不会讲英语、生下来第一句话说威尔士语的亲王来管理威尔士人。他把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生下的王子便是第一位“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二世。由此以降,英格兰国王和后来的大不列颠国王总是把“威尔士亲王”的头衔赐给长子。久而久之,这个头衔就成了“英国王储”的同义词。
从此以后,威尔士和英格兰再也没有分开过。

英国组成: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
“长腿”爱德华一世还入侵苏格兰,苏格兰人民在威廉·华莱士的带领下,组织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虽然英格兰人抓获了威廉·华莱士,并以叛国罪的罪名将其斩首。但是威廉·华莱士的精神鼓舞着苏格兰人民,苏格兰人将其视为民族英雄,继续与英格兰作斗争,最终取得苏格兰独立战争的胜利。

威廉·华莱士,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威尔士和苏格兰之后,下一个目标是法兰西。英格兰国王有一些法兰西血统,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去世,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宣布继承法兰西国王之位。作为法兰西国王真正的继承人腓力六世当然暴跳如雷,英法百年战争爆发。
战争第一阶段,英格兰夺得制海权。在陆地上,英格兰的长弓兵战胜了法兰西的骑士。英格兰占领富庶的佛兰德斯和基恩(阿基坦)。法兰西内忧外患,内部还爆发扎克雷起义。

英格兰长弓兵搭配长枪兵,有效克制法兰西的骑兵
第二阶段,法兰西改变作战方式,以突袭和游击战术击败英格兰军队,夺回许多陆上失地,将英格兰赶到沿海地带。而这时英格兰爆发了瓦特·泰勒起义。
战争的第三阶段,英格兰收买勃艮第,使其叛变,共同对付法兰西。法兰西危在旦夕,这时出现了传奇的女英雄圣女贞德,鼓舞法兰西人抵抗外敌,扭转乾坤。虽然勃艮第人出卖了圣女贞德,她被英格兰人烧死。但是圣女贞德的精神鼓舞法兰西人英勇作战,法兰西逐渐收复所有失地,将英格兰人赶回不列颠岛。

英法百年战争形势图
对苏格兰和法兰西的战争是如此地相似,英格兰花大力气对外扩张,牺牲了这么多生命,花费了大量资金,却没有收获任何土地。百年战争之后,英格兰人转变战略思维,推行大陆均势,支持弱者,牵制强者。好听一点叫做“离岸平衡手”,难听一点叫做“世界搅屎棍”。
时光荏苒,英格兰进入都铎王朝时期。此时的欧洲大陆,文艺复兴的思想正在扩张,科学革命已经揭开序幕,宗教改革如火如荼进行,大航海运动也悄然开启。
此时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和罗马教皇的关系不好。他借助宗教改革之机,自立门户,让英格兰教会独立于罗马教皇运作,创建了圣公宗。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担任最高宗教领袖。从此以后,英格兰是新教的天下。

基督教新教圣公宗的圣地——坎特伯雷大教堂
然而,新教徒中出现了极端的清教徒,他们只认可《圣经》,其他不管罗马教会还是英国圣公宗教会,一律不认可。所以后来,他们被英国驱逐。其中,一艘叫做“五月花”号的帆船带着一些清教徒和囚犯到了北美洲东北海岸,他们成了美国的早先居民。
英格兰在伊丽莎白一世时进入了黄金时代。经济上,英格兰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萌芽,举办了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享受无尽的荣光。

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举办地——水晶宫

格拉沃利讷海战,英格兰海军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
文化上,莎士比亚接过文艺复兴的大旗,用他不朽的戏剧推广英语和人文主义关怀。学术上,弗朗西斯·培根运用逻辑新工具推动科学进步。军事上,海盗出身的德雷克战胜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联合王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格兰成为海上霸主。

伊丽莎白一世

莎士比亚

弗朗西斯·培根
总之,伊丽莎白一世治下的英格兰是都铎王朝的高光时刻。然而,伊丽莎白一世无嗣,英格兰王位传给了她的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从此,英格兰进入斯图亚特王朝,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
詹姆士一世时,整个大不列颠岛第一次实现统一。詹姆士一世想要更多的权力,鼓吹君权神授。但此时,经历圈地运动的不列颠岛上的资产阶层已经形成,君权过度集中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国王和代表新贵族的议会爆发矛盾,詹姆士一世曾经3次解散议会。
到了查理一世时期,矛盾进一步激化。查理一世另立议会,向新贵族开战;新贵族想起《自由大宪章》限制君权的思想,奋起反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图
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大家都太熟悉了。首先,内战爆发,保王军多次战胜议会军。后来,一位叫做克伦威尔的军事天才扭转战局,经过马斯顿荒原、纳西比等战役,议会军取得胜利,查理一世逃到他的大本营苏格兰。后来,查理一世又率苏格兰军来犯,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大胜苏格兰军,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大权在握。他还入侵爱尔兰,通过残忍屠杀等方式,彻底征服了爱尔兰全境。从此,英国就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

克伦威尔
这里补充一下爱尔兰之前的历史。爱尔兰的早期居民当然是凯尔特人。罗马人传播基督教和罗马文化到此。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和都铎王朝多次入侵爱尔兰,爱尔兰都爆发了反对英格兰侵略的战争。直到克伦威尔这次征服,爱尔兰并入了联合王国。
克伦威尔病逝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复辟。王位传给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后,这位新国王对革命人士发起血腥报复。后来,支持议会的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
次年,颁布《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简称《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的实权大于君权,限制君权的思想终于得到落实。君主立宪制也成为当今世界一种主流政体模式。
搭上工业革命的快车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率先发生而不是在别的地方?这是一个巧合。
碰巧英国率先完成了资本积累。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后,进行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英国人将欧洲廉价的食盐、布匹等物品,运到非洲,交换大量黑人奴隶;再把黑人奴隶运到美洲的农场庄园,换成金银、烟草等贵重物品;最后运回欧洲高价贩卖。获利无数。

三角贸易
碰巧英国的君权被君主立宪制限制住了,资产阶级有较大的权力,推动国家行使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在英国,国王说了不算,资本家说了才算。
碰巧英国也拥有大量的劳动力。从都铎王朝早期就开始的圈地运动,大资本家强占农牧民的土地饲养羊群,失去土地的农牧民们流离失所,最终只好走进工厂或作坊,成为工薪阶层,为工业化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工薪阶层形成
碰巧英国拥有大量的煤炭和铁矿,为工业活动提供足够的能源和原料。
碰巧英国建立了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波义耳、胡克等人在物理学上开拓进取,最终由约克郡的牛顿总结出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牛顿

亚当·斯密
碰巧英国率先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思想。苏格兰人亚当·斯密,以及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建立了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认为,市场会调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调节会将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促进社会分工。于是,自由市场经济深入人心。

瓦特改良蒸汽机
在这么多碰巧的事件下,工业革命就在英国发生了。大量的工业活动催生出许多经验老到的技术工人。苏格兰的瓦特改良了纽可门发明的蒸汽机;英格兰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英国进入机械时代,解放了人力,生产力飞跃提升,社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强国。

英格兰行政区划
工业革命让英国形成了许多大城市,比如英格兰的伯明翰、利兹、利物浦、曼彻斯特、纽卡斯尔、布里斯托尔等,以及苏格兰的爱丁堡和格拉斯哥。
但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让许多英国人变得充满傲慢和偏见。自由经济思想让拜金主义盛行;无节制的工业活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
从日不落到日落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在各项领域领先世界。
戴维在电化学领域拔得头筹,并发现了十多种化学元素。他的徒弟法拉第发现磁能生电,发明了发电机。麦克斯韦用一组方程式总结了电磁学,经典电磁学理论完成。来自爱尔兰的开尔文勋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者之一。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哈雷发现了哈雷彗星,并且是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建设者之一。直到如今,格林尼治时间仍然是世界的0时区;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仍然是本初子午线。洛克、休谟和贝克莱奠定了经验论哲学学派。成立于诺曼王朝时期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



从左到右:戴维、麦克斯韦、达尔文

格林尼治天文台
还有更多,比如克里克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推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时不时发生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市场的缺陷,英国诞生了凯恩斯主义,主张宏观经济调控和政府干预市场。霍金在黑洞和相对论有极高的造诣。伯特兰·罗素总结了西方哲学史。


左:图灵  右:霍金
在文学方面,弥尔顿的诗歌引领人们激发革命热情。拜伦和雪莱开创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笛福、斯威夫特的游记类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狄更斯擅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勃朗特姐妹和简·奥斯丁等女作家也有不俗的作品。艾略特的创伤文学、贝克特的荒诞戏剧、乔伊斯的意识流、托尔金的现代奇幻文学,各有特色。


左:拜伦  右:狄更斯
凭着强大的实力,英国在全球到处建立殖民地。在非洲,他们的殖民地从开罗到开普敦连成一片。在美洲,他们占领了北美,可惜的是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羽翼丰满后独立建国,成为美国。在亚洲,他们占领了整个印度,还用鸦片敲开中国的大门。在大洋洲,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和新西兰都是他们的殖民地。据说,一天24小时,总有英国的殖民地能看到太阳,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语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

英国殖民地
对于欧洲大陆,英国对其充满警惕。他们害怕欧洲会出现统一强大的国家,于是他们采用大陆均衡政策,不管谁强大了,就联合其他国家来对付他。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在欧洲所向无敌;英国亲自站出来组织反法联盟,经过不泄的努力,终于将法国打压下去。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军国主义盛行;英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德国的对立面。冷战时期,苏联成为欧洲的超级大国;英国就加入北约,遏制苏联。

二战三巨头: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主席斯大林
然而,让英国始料不及的是,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均衡政策和搅屎棍角色发挥得更炉火纯青。英国在均衡德国和法国,美国则在均衡英国和欧洲大陆。世界逐渐转向由美国主导,日不落帝国必将走向日落帝国。
其实,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在综合国力上就已经超越英国。英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热衷于相互牵制其他国家。时间久了,就连牵制其他国家的能力都没了,只能久不久恶心一下别人。

大英博物馆,里面许多殖民地的展品展示了英国的殖民罪行
表面看,英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其实却是两次世界大战最大的战败国。德国虽是战败国,却通过控制欧盟,取得极高的经济地位。法国虽曾经亡国,却通过戴高乐主义,在军事和经济上比英国更独立。

英国首都伦敦,世界金融中心
反观英国,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接踵而至,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就连爱尔兰也在闹独立。英国不甘心,扮演搅屎棍角色,背地里搞小动作,使得爱尔兰北部六郡反水,反对独立,于是他们组成北爱尔兰,留在英国。不过,英国要改名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的小动作还很多,比如让印度独立时却要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后来又让巴基斯坦分成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再比如在塞浦路斯,硬生生地分为希腊人区和土耳其人区。如此种种,搅屎棍的名号坐实了。

英联邦
尽管如此,独立出来的原殖民地国家还是给英国面子的,他们还是加入了英联邦。英联邦是英国和原殖民地国家组成的松散组织,他们名义上还是承让英国国王的。
如今,英国的海外领地仅剩14块。其中,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和阿根廷存在争议;在直布罗陀,和西班牙存在争议。

马岛战争
近年来,英国的首相目光越来越短。比如,见欧盟有利可图,就加入欧盟,却没有加入申根条约和欧元区。当觉得留在欧盟越来越吃亏时,就脱离欧盟。这种“我跳进圈子来啦,又跳出去啦”的行为激怒了欧洲国家。当初在欧盟的特权和利益,你就别再想要了。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也逐渐转移到阿姆斯特丹。
更大的隐患是,上行下效。特别是苏格兰,在历史上就和英格兰有诸多怨恨。而且将心比心,既然英国可以在欧盟有利时加入,在欧盟无利时退出。那么,苏格兰也可以在英国强大时加入联合王国,在英国衰弱时独立建国。况且英国脱欧后,衰落是必然的。

英格兰人

苏格兰人

爱尔兰人
如果苏格兰独立了,那么北爱尔兰又会怎么想呢?他们会脱离英国重新投入爱尔兰的怀抱吗?若如此,马尔维纳斯群岛就会回归阿根廷,直布罗陀就会回归西班牙。其他海外领地纷纷独立。到那时,英国就要改名为英格兰和威尔士联合王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