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夏记
读历史,观世界,躬行实践
1
一决雌雄
海洋有一种神奇的生物,海扁虫。
每当交配时,它们找同类进行一对一决斗,胜者为雄,败者为雌,以此进行繁衍种群。
这不就是一决雌雄原型吗?
对于晋国和楚国来说,他们情况和海扁虫很像,春秋彼此争霸了上百年,就是为确定谁是雄的,谁是雌的?
在成功收拾了秦国,没有了被秦国踢屁股的后顾之忧情况下,晋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楚国了。
而楚国则更是迫不及待,率先对晋国发起了挑战,双方都想努力地想证明自己是雄的。
公元前五百七十五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有这特殊意义的一年。
这年春天,惠风和煦,中原大地一片生机,可这年却爆发了一场搅动华夏的大战 。
一辆楚国使臣的马车驶入了郑国都城,楚使给郑成公带来了楚国愿意以汝阴之田为条件和郑国盟好的消息,果然郑国又又又反叛了。
郑国拿了好处,自然是要办事的,你要他马上去打晋国,郑国自然不敢,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郑国把目光又转向春秋老实人的宋国身上,好就你了,对着宋国一顿输出,此战开始宋国还打得不错,打了一场胜仗,可就开始大意了,在汋陵被宋军击败。
卫国这是春秋的热心肠,眼见墙头草郑国叛盟,不等老大晋国发话,自己就上去和宋国干起来,这种积极性是非常的高,难怪卫国能一直混到秦国大一统之后。
眼见小弟们都打得热火朝天了,晋国高层各位大佬们是怎么个主意呢?
晋国内阁副总理范文子也就是士燮率先发话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情绪,所以说了一通莫名奇妙的话。
要是按照我的想法,最好是咱们晋国的各小弟全部背叛我们晋国,才能成就我们晋国,现在只有郑国反叛,那就不好办了。
原话:
范文子曰:“若逞吾愿,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
还是晋国内阁总理栾书说话更有份量。
得了吧,不要扯那些虚头巴脑的。
我只有一个意见,绝对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手上让晋国失去对各诸侯国的掌控,必须出大军讨伐郑国。
关于范文子的话是有深远考虑的,我们后面再说这事。
考虑到讨伐郑国楚国也会援助,晋国是四军八卿全员出动,栾书率领中军,士燮作为辅佐;郤锜率领上军,荀偃作为辅佐;韩厥率领下军,郤至作为新军辅佐。
郤犫又去卫国齐国拉援军,栾黡来鲁国拉援军,都表示晋国老大不忘了小弟们,有财一起发,有饭一起吃,快跟着老大来。
虽然这次没有上次打秦国的阵仗大,但晋,宋,齐,卫,鲁中原说的上名号的诸侯都来了,确实也算是大手笔,此战一定要打败楚国,成就晋国霸业,将晋国的荣耀传承下去 。
2
夫战,勇气也
郑国知道晋国要来收拾自己了,马上给楚国那边发去消息,要老大赶紧来支援。
楚国也不废话,行动效率很高,楚共王率领左中右三军集结,风风火火去支援郑国了。
好了,又到了智者预言败军之国的环节了。
楚军路过申地,楚军大将子反是个好面子的人,听说这个地方申叔德高望重,就想去嘚瑟嘚瑟,炫耀一下楚军军威。
子反:嗨,老头,看我大楚军这气势如何?
申叔回到: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故《诗》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庞,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此战之所由克也。今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渎齐盟,而食话言,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民不知信,进退罪也。人恤所底,其谁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
这段话太长了,长话短说,意思就是楚国不地道,开始嘚瑟了,内政不稳,百姓离心,把齐国和秦国都得罪了,现在又背弃盟约,反正一团糟糕。
小伙子你好自为之吧,我看不到你了。
子反自找了没趣。
这边说郑国派往楚国搬救兵的姚句耳也回国了,子驷问到:咋样,楚国什么情况
来了多少军队?
多少武器?
姚句耳叹了口气说:人虽然多,但不怎么样,楚军那样子散漫得很,怎么指望能打仗呢?
从这两个人的言语中,似乎可以预见楚国的失败
五月晋军开始渡河,范文子这时候又想撤军了。
表示我们现在假装避开楚军,这样双方都有台阶下,都没有损失,会盟诸侯国这些不是我们这些人干的事,还是回去吧。
栾书看这他中军佐的面子上耐着性子说到:不可以
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安营扎寨,春秋时期最强的两支军队即将展开大战。
看着范文子到这个时候了,还是不想打仗,郤至就去给范文子做思想工作。
老哥你听我讲,与秦韩之战,惠公战败辱国;
箕之役,先轸不能回国复命;
邲之战,荀林父又大败,这都是晋国的耻辱。
老哥你也了解先君时代的情况,作为国家的中军佐,你怎么这么不明事理呢?
一点大局观,一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
你这是逃跑主义,要不得啊
现在我们退缩了,以后哪还有脸称什么大国?
范文子叹了口气说:你还是太嫩了,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还需要你给我讲这些?
之前晋国的各种作战,迫不得已的。
秦国、狄人、齐国、楚国这些一个比一个牛,如果我们不去和他们争,不去和他们斗,就会有损晋国的利益。
现在三强已经顺服,敌人仅楚国而已。
只有圣人才能够外部内部都没有祸患。
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定,内部必然还有忧患,何不放掉楚国把它作为外部的戒惧呢?
就用孟子的一句话: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战前会议
周简王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清晨,地点鄢陵。
楚郑联军盛世声势浩大,率先来到晋军大营发起挑战,楚军大旗和郑军大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旗帜下面是无数的黑压压一片顶盔掼甲的士兵们。
隆隆战鼓声震天,楚共王令人擂鼓挑战。
而晋军却还在大营之中,严备防守。
晋军高层还在就如何作战,进行战前会议。
晋国高层都在大帐中开会,少年将军范匄快径直闯入帅帐中说到:国君,楚人正在大营外叫阵呢
什么,楚人居然选择在晦日进行挑战了?
晋公惊异说到。
看到所有人诧异无言,范匄感觉到自己表现的时候了。
国君,诸位大人们,小子不才,有一计策,咱们填井平灶,就在军营摆开阵势,把行列间的距离放宽,不出战,以逸待劳,一定能击败楚军。
何况晋、楚都是上天的赐予天命的国家,大家都是豪杰,有什么可担心的?
小子无礼,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
范文子说着,拿起戈来就准备驱逐范匄赶出去。
然后说到:国家的存亡,这是天意,小孩子知道什么?
这里范文子暴怒的原因是为了保护范匄,范匄是自己的儿子。
一个年青军官就敢随便发言,到时候如果国君采纳而导致范匄背锅,从而影响整个家族在晋国的地位。
范匄还没被赶出去,谁知道栾书接住了话茬。
栾书说:我倒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要给年轻人机会嘛,楚军轻佻,加固营垒而等待他们,三天一定退军。乘他们退走而加以追击,一定可以得胜。
范文子心里暗骂:好你个老狐狸,真会看准机会,到时候胜了是你的功劳,败了我士氏一族背锅
这时真正的大才郤至发言了,郤至这个人虽然不是啥好人,但才能是一等一的。
郤至先给国君俯首行礼,然后对着其他人作揖行礼说道:国君,列位大人,今日楚国有六大弊端,我们不可失掉时机。
楚国的两个大臣不和;
楚共王的亲兵们都已衰老;
郑国虽然摆开阵势却不整齐;
蛮人虽有军队却没有阵容;
楚军摆阵不避讳月底;
士兵在阵中就喧闹,各阵式相联合后就更加喧闹,各军彼此观望依赖,没有战斗意志。旧家子弟的士兵不一定是强兵,
所以这些都触犯了天意和兵家大忌。我们一定能战胜他们。
一语既出,晋公闻言大喜,对于这个年青的君王来说,和楚国真刀真枪的干一仗才是他渴望的。
他随即说到:好,郤卿之言,深得我心
传我君令,全军开始动员准备
4
出击
晋军开始动员准备作战,而在晋军营帐之外的楚共王就在巢车上聚精会神的看着这一切,显然他是在观察晋军情状,以此找到应对策略。
他的身边是以备咨询参谋大宰伯州犁。
楚共王显然是初上战阵,虽然他努力表现出一幅老练和深沉的样子 ,但由于他问的那些粗浅的问题,也表现出他对战争的陌生。
楚共王用刻意装出的带有磁性声音问到:
太宰,晋军车子向左右驰骋,是在干什么?
伯州犁:大王,这是晋侯在召集军官。
楚共王:太宰,果然那些人都集合在中军了。
伯州犁:大王,这是晋军在一起谋议对策,要对付我们呀。
楚共王:太宰,晋军帐幕张开了。
伯州犁:大王,这是晋侯在先君的神主前占卜。
楚共王:太宰,帐幕撤除了。
伯州犁:大王,那就是占卜出结果,将要发布命令了。
楚共王:太宰,晋军很热闹啊,而且尘土飞扬起来了?
伯州犁: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势。
楚共王:太宰,他们都登上战车了,将帅和车右都拿着武器下车了。
伯州犁:这是宣布号令。
楚共王:他们要作战吗?
伯州犁说:还不能知道。
伯州犁心里是无奈又好笑,我们都上门挑战了,晋军都搞这么阵仗,你自己都看到了,还问我,不是要作战,难道是要大摆宴席,请我们吃一顿?
楚共王:晋军上了战车,将帅和车右又下来了。
伯州犁:大王,这是战前祈祷,别想太多了,晋军马上就要出来和我们干仗了。
与楚国君臣相比,晋军这边也在做着战前动员谋划,苗贲皇在晋厉公的旁边,也把楚军繁荣情况向晋厉公报告,就显得很有水平了,不像楚国君臣问了半天也没有问出关键在哪,而是一下就找到了楚军弱点。
苗贲皇对晋厉公说:国君,楚国精兵在于中军的王族,因为王族子弟的装备是最好的,其他的那些左军,右军态度差,工资低,属于临阵放三箭就报答楚王的,战斗力不强。
只要把我们的精兵分开去攻击他们的左右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可以把他们打得大败。
晋厉公对这个方案有些人犹豫,想了想说:那就让太史过来占卜一卦吧,还是要靠咱们姬家老祖宗周文王给咱们指点迷津,毕竟是咱们周文王把伏羲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还作了爻辞,以备参考 。
太史占卜得出卦象大喜说到说:国君啊,卦象大吉啊,吉利。是《复》卦。
卦辞说:南方的国家局促,射它的国王,箭头中目。
作者去查了复卦的爻辞,并没有是如同这里太史说的,那很有可能他们占卜的不是用的周易,而是连山或者归藏易。
不管是什么,总是对晋军事有利的。
晋厉公屏息静气了一会儿,随即做了如下战斗部署:
少量部队去攻打楚军左军和右军,剩余大军跟随本候一起攻打楚军中军。
全军出击。
晋楚大战终于拉开了帷幕,两个阵营,三位君主,将真刀真枪的进行角逐。
这是春秋华夏尚武时期,战争之时,往往君主亲临战阵。
晋厉公的战车在晋军阵型中央,他的周围是栾氏和范氏的亲族军队,他们一起带领着数个晋军方阵在战鼓的节奏下,齐整地缓缓向前。
楚郑这边,楚军大阵和郑军大阵并排着,楚共王和郑公的大纛遥遥呼应,他们也带领着身后黑压压的却显得稍微杂乱的楚郑大军向前方开进。
随着双方战鼓擂动,战鼓声响彻鄢陵的上空。
没有致师环节,这次比拼是勇气和胆略,还有对胜利的渴望。
伴随着箭雨的呼啸的破空声,打在盾牌与铠甲上沉闷而清脆的金属声,战争开始了。
随即是战马嘶鸣声,兵器的交击声,还有士兵们的吼叫声与喊杀声。
只见漫天尘土飞扬,鲜血染红了战场,无数的士兵们倒下了,化为了战场的尘土。
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后人有诗曰: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5
神箭手
就在这场战场的前一天,楚军大营之中人潮攒动,军士们围在了一起,他们正在看勇士潘党和养由基的射术表演。
只见潘党在给箭靶的草人叠上了整整七层的皮甲,然后对着百步之外的养由基喊道:兄弟,可以了
然后迅速跑开。
一旁的士兵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么远距离,一层皮甲尚且难以射穿,况且是七层,就算是养由基也不可能做到吧。
尽管议论声纷纷,远处的养由基却是老僧入定一般闭眼凝神。
只见他举弓搭箭,弓如满月,箭如流星一般射中百米之外的箭靶,众人赶紧围过去一看,七层皮甲全部射穿,要知道好的皮甲是要刷漆的,制好后,防御力非常的高。
众人齐声喝彩,大呼养由基神箭手,随即簇拥着养由基,拿上箭靶到楚共王那里展示。
可是其实作为一个君主,楚共王这人是很自负的,他非常讨厌别人抢了他的风头。
养由基和潘党把箭靶拿到了楚共王更前,放下豪言壮语:有臣下二人在此,大王你不必担忧。
却得到楚共王这样的回复:显摆什么,真丢人,明早作战,你们射箭,将会死在这武艺上。
楚共王一句话,就把楚军的士气给消灭了一半。
这边说晋国这边也有一位神箭手吕锜。
开战前几天晚上他梦到自己射箭居然射中了月亮,自己却退进了泥塘里。
早上起来去占卜,说:“姬姓,是太阳;异姓,是月亮,这一定是楚共王了。射中了他,自己又退进泥里,就一定会战死。
吕锜听完占卜开始踌躇起来,有些矛盾。
喜的是自己可以一件射中楚王,忧的是自己也会战死。
但大丈夫有此机会,理当为国家奋战,千百年以后,史书上定有我的名字。
视线拉回战场,在战车上拿着弓箭到处射人的楚共王并不知道他已经进入了吕锜的弓箭范围,已经被吕锜给锁定了,还是没有经验。
吕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缓缓拉弓对着楚共王。
就是现在,一箭射出,只见正中楚共王一只眼睛,楚共王随即倒下惨叫。
吕锜随即大喊到:射楚王者,晋国吕锜是也。
顿时晋军士气大振,加大了攻势,楚军和郑军苦苦支撑。
养由基何在?
养由基何在?
楚共王呼唤连连。
对啊,这么重要的战争,神箭手养由基去哪了?
为什么只有晋军神箭手到处射人,楚军神箭手呢?
还不是因为前一天楚共王说的一句话,大领导都这么发话了,作为员工的养由基当然知道自己今天是不能射箭了。
现在听得楚共王召唤,赶紧上前。
养由基:大王,臣在
楚共王:养由基,你不是神箭手吗?
只给你两支箭,只允许射两箭,给我干掉射我那个晋军。
就是对面那个晋军,就是他,干掉他。
养由基随即跳上战车。
张弓搭箭一箭射出正中吕锜脖子、拿着剩余一支箭向楚王回复。
楚共王看着养由基送还回来的一支箭,只得无奈又不服气的说到:下去吧
但是射中吕锜依然不能挽回楚军和郑军的败局了,晋军气势如虹,越打越猛,吕锜牺牲了自己,给晋国赢来了胜利。
6
仁义礼
老实说,楚共王喜欢低调讲礼的人,虽然是败阵的时候也是如此,你对他客气,他也会对你客气,这种性格还是很好的。
就说这场战斗中,郤至三次都碰到楚共王,在见到楚共王时,老早一定下车,脱下头盔,快步向前。
这是对于君王的礼貌,就到君王需要下车致礼,春秋时期,就算对方是敌国的君王,礼数还是要有的。
楚共王感慨良多的讲到:那个身穿浅红色牛皮军服的人,是个君子!
刚才见到我而快走,恐怕是受伤了吧!
工尹襄,去送上一张弓去问候,问候
这打仗还没有结束,就开始送礼了,要说这春秋也真是有趣。
郤至脱下头盔回到:外臣郤至跟随寡君作战,托君王的福,参与了披甲的行列,这礼物是不敢收。
但我没有受伤,感谢楚王的问候与关心。由于还在打仗嘛,就请代楚王接受我的致礼吧”
于是,三次向使者肃拜以后才退走。
作为战败的一方,郑成公和楚共王一样享受了周礼的好处,也就是战败了不会穷追猛打,国君还是国君,还是要留些面子。
晋国优秀大臣韩厥明明可以俘获郑成公,也同样选择了放跑。
说到底都是因为大家都是贵族,都互相有亲戚关系,还是要留些面子,以后好相见,事情不能做绝,如果以后在本国混不下去了,以后到别人国家就业也好混一些嘛。
春秋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7
胜败
今日这一仗胜负已分,楚军被晋军逼到了在险阻地带,就是说这个地方不好跑路了,很容易就被晋军包饺子。
当年邲之战楚军对待战败逃跑的晋军是网开一面,此次鄢陵之战就不厚道了,晋军好像没有记得之前的恩情,一直对楚军穷追猛打。
这个时候神箭手养由基再次出场了。
由于不敢违背楚王,养由基只放了一箭射中了吕锜,就再也没有射箭了,但眼下马上要被晋国军队包饺子。
晋国猛将叔山冉急得对养由基说:虽然国君有命令不允许你射箭,但是现在什么时候了,还管这些,为了楚国,现在一定要射箭啊。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啊,养由基不是为了国君作战,我为的是国家而作战。
养由基随即张搭箭,箭神发力,箭无虚发,把紧跟着的战车上的晋军全部射毙。
叔山冉也毫不示弱,这是个猛人,一把就把旁边的晋军士兵拉过来,举起掷过去,掷中后面的战车,折断了车前的横木。
一个远程攻击,箭无虚发,一个近战刚猛无敌。慑于两人强大威势,晋军停止追击,楚军成功逃脱。
第一天这一仗,楚国输的还是不甘心啊, 子反命令军官视察伤情,补充步兵车兵,修理盔甲武器,陈列战车马匹,鸡叫的时候吃饭,不要因为今天的失败就灰心,好吃好喝,第二天我们接着找晋国干。
苗贲皇看到楚军营中埋锅造饭,热火朝天,知道楚人可能明天还要来。
通告全军说:大家不要赢了一战就骄傲自满,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不要懈怠,赶紧检阅战车、补充士卒,喂好马匹,磨快武器,整顿军阵、巩固行列,饱吃一顿、再次祷告,明天再战!
然后故意让楚国的俘虏让他们逃走,让他们把晋军这边情况报告给了楚王。
楚共王听到消息,于是召大将子反一起商量对策。
结果现在楚军打了不管是输了还是胜了,该吃饭吃饭。
穀阳竖请子反吃饭,楚军大将子反给喝醉了。
得知自己的大将都喝醉了,还怎么商量对策。
可想整个楚军现在管理多么混乱,纪律多么松懈,下面的军官和士兵该是斗鸡的斗鸡,赌钱的赌钱。
没法了,楚军锐气已失,不再是当年的精锐之师了。
楚共王长长叹了口气说到:
这是上天要让楚国失败啊!
不能等待了。
赶紧跑
传我命令,连夜拔营回国,不要再继续丢人现眼了。
由于楚军走得太着急,第二天晋军进入楚国军营,看到了楚军没有带走的粮食物资,足足吃了三天。
凭借着晋景公苦心孤诣的谋划和积累实力,他的儿子晋厉公终于击败了楚国。
晋国此时在华夏可谓是一枝独秀,用打遍天下无敌手说也毫不夸张。
姬姓晋国,现在是这片土地上最闪耀的存在。
虽然周王室已经暗淡失色,但晋国的强盛重新了点燃文王的荣耀,武王的功勋,并让姬姓的德业在春秋光芒四射。
面对如此大胜,范文子却保持着平静的态度。
按照他的意思:君王年幼,下臣们不才,怎么能得到得到大胜呢?
要我说楚国这次失败不是政治因素大于军事因素。
国君不能骄傲自满,还是要警惕啊!
《周书》说:天命不能常在不变,说的是有德的人就可以享有天命。
范文子的话确实有道理,晋国没有了外患,就会产生内乱。
这个故事我们留到下篇文章讲。
接着说楚军班师回国,到达瑕地,楚共王觉得要给这次战败找个背锅的了。
他是王,总不能自己承担战败责任吧。
历史有那几位君王能够主动承担战败的责任呢?
还不是赢了功劳是我的,败了责任是你的。
楚共王虽然不擅长领军作战,帝王之术确是很在行,他开始演戏了。
他派人对子反说:
先大夫让军队覆没,当时国君不在军中的。
现在您没有过错,这是我的罪过。
这其实就是一句反话了,意思就是告诉你主动把战败承担了,替我背锅。
子反也很懂事再拜叩头说:君王赐下臣去死,死而不朽。
下臣的士兵的确败逃了,这是下臣的罪过。
其实这也还好,楚共王只是想找一个背锅的人,现在子反主动出来背锅了,这样就好了嘛。
可另一位楚国大将子重不知道是不是和子反有矛盾。
也派人对子反说:当初让军队覆没的人,他的结果你也听到过了。何不自己打算一下!
这个人应该就是城濮之战自杀的楚国将军子玉。
自己打算就是叫你自杀谢罪吧,好像战败自杀也确实是楚国传统了,想想后面的项羽就知道了。
子反于是回到:即使没有先大夫自杀谢罪的事,岂敢贪生而陷于不义?
楚共王也不知道哪得到了子重给子反说的话,赶紧派人来阻止,可是人还没到,子反已经拔剑自刎了。
现在的春秋格局已然明了,晋国这个超级大国一枝独秀,其它诸侯国都是小老弟,晋国接下来又会如何发展呢?
就要范文子的话中寻找答案了。
更多漫谈华夏文章点击:漫谈华夏目录 笔记目录
推荐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子夏记。子夏记一位青年作者。现在主要的作品是漫谈华夏系列,以通俗易懂的文风讲述悠悠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且该系列作品已经被全历史平台选为优质专栏作品。除了漫谈华夏系列之外,子夏记主要是写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与各类书籍内容的解读。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编者简介:子夏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文字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