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华夏.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晋景公开始布局



文:子夏记
漫说历史,闲讲创业,论大千世界
夜幕下的大晋国都绛城灯火璀璨,远处遥遥望去仿佛天上宫阙一般,雄丽又高寒。
其中最为壮观富丽的是居中的国君居住宫殿群,其次是老相国赵盾府邸。
在晋成公六年的时候,赵盾就把正卿之位交给了自己的心腹郤缺,但就算不担任相国一职, 赵氏一族依然是晋国第一大族。
今日新君姬据即位大典,举国欢庆,赵盾参加完典礼以后就早早回了府邸,然而送礼的拜访的人却在府大门前排成一条长队,都被赵盾叫家宰一一谢绝了,弑君的骂名早以让他心力交瘁,他实在厌烦了这些应酬。
与赵盾府的热闹形成对比的是在这王宫内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屋里。
一个青年正在帛书上郑重提笔写下强卿二字,这个少年正是刚刚即位的晋景公。
咦,这位青年君主为什么要这么做?
强卿二字又对于他有何意义?
因为他不愿意像自己表兄弟晋灵公一般被强卿所主宰,虽然晋灵公荒淫无道。
他也不愿意像自己老爹一样面对晋国强卿唯唯诺诺。
晋国强卿,一个实力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是以赵氏家族为首的卿大夫集团,他们左右着晋国的里里外外。
不解决强卿问题,晋景公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傀儡。

现在新君晋景公即位,也让当初赵盾执政时期的政敌看到了希望,也包括那个历史书上的屠岸贾。
注:《左传》并没有屠岸贾的记载,屠岸贾与赵氏孤儿的故事是太史公根据野史的创作,但也不能就是否定晋国历史不存在这么一个人物,为了文章的可读性还是加上这个人物。
不过,在讲晋景公之前还是要讲讲他父亲晋成公。
晋成公无所谓
姬据的父亲晋成公,史料对于他的记载很少,因为没有做出太大的成就,总之他之所以被赵盾接回来做国君,就是因为好拿捏。
鉴于晋灵公的下场,黑臀觉得自己白得一个国君之位没啥不好,赵盾说啥他听就是了。
对于赵盾的强势,他是一种无所谓的心态。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左传》
即位以后,他想过赵盾会给自己家族要官要田地,可是他收到第一个赵盾的请求是:希望封自己弟弟赵括作为赵氏的家主。
匪夷所思,闻所未闻,赵盾此举为何?
家主位置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朔,反而传给自己弟弟。
真是搞不懂这个弑君的相国啊!
按照赵盾自己的话讲:
当初本不该他继承赵衰的位置,他不是赵衰的正妻生的,赵衰再跟着重耳回国后娶了自己老板晋文公的女儿赵姬,赵衰是在狄国的时候娶得一位女子所生,是赵衰的正妻见赵盾有才能,就让赵盾继承赵衰的执政之位。
对此赵盾非常感激 ,才把自己的家主位置让给了赵姬的儿子,自己同父异母赵括。
希望自己兄弟赵括,再创造赵氏的辉煌,而自己的儿子赵朔则继续在军中锻炼。
赵盾做了战车一族的公族大夫,把赵括安排做了赵氏的公族大夫。
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
 
冬,赵盾为旄车之族。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
—《左传》
其实还有一个赵盾不愿意讲明的关键原因,赵括和赵同是赵衰取得晋文公的女儿,也就是说赵括,赵同,赵婴齐是晋文公的外孙。
虽然赵氏一族辉煌强大,但自己已经年迈,如果将来有人又提起弑君之事攻击赵氏一族,对于赵氏一族来说将是灭顶之灾,儿子赵朔能守住赵氏一族吗?
弟弟赵括,赵同,赵婴齐,都和晋国公室关系密切,不如把家主之位传给赵括,希望后世之君考虑到这层关系而对赵氏一族网开一面。
然而晋成公才不管这些哦,你赵盾要干啥就干啥,我不想管。
晋成公在位七年,客观评价一下他的话就是中规中矩,赵盾说啥他都一一采纳,算是一个守成之君。
他在处理和赵氏的关系上,并没有自己侄子晋灵公那样愚蠢,反而恢复了公族官职制度,这使得晋国卿大夫的力量更加强大和有组织 。
这里公族大夫官职具体是掌管晋国所有公族的公族大夫,还是一个公族各有一个公族大夫,现在的史料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从史料分析赵盾把家主之位让给了赵括,原文是赵盾以括为公族。可见公族大夫就是家主,赵氏的公族大夫就是赵氏家主,如此可推断公族大夫不是晋国单一官职,而是晋国所有公族都有各自的公族大夫。
赵氏家族正是坤卦上六爻,权势达到鼎盛,晋成公明白这个时候惹不起以赵氏家族为代表卿大夫集团,恢复公族官职制度也许是一种欲擒故纵,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不过嘛,这个国君之位本就是赵盾给自己的,而且自己已经是天下最强大国家的国君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有些事情还是交给自己儿孙去处理吧!
这件事就是以赵氏家族为代表的晋国六卿影响君权的问题。
在即位的第七年,晋成公觉得自己在朝堂中被这些强卿所限制权力,想干个什么也不行,也该过过天下霸主的瘾了,就在扈邑会见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
看着座前对自己点头哈腰的诸侯们,晋成公感慨到这就是强者,这就是霸主的滋味啊。
爽,真是爽,我在绛城是体会不到这么感受啊
天天就是一群大夫们板着脸,我这个国君想做些事情,这不许,那不准的。
在位七年,晋成公最后算是体会了一把霸主的真正感觉。
晋成公将重掌大权的志愿放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于是晋国又一位雄才的晋景公登场了。
青年英才晋景公
晋景公的性格和他老爹晋成公不一样,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是一个坚定的人,一个有主见的人,他要做乾纲独断的国君,但是他老爹从即位开始都被赵盾代表的卿大夫们压制。

其实不止是晋成公,他表兄弟晋灵公,他叔叔晋襄公,都是面临着强卿做大限制君权的问题。
这事情的起因要归结到自己的曾爷爷晋献公的身上,当年晋献公想让自己宠爱的骊姬的儿子奚齐即位。
于是乎听任骊姬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弄到了外地,不许在国都待着,好让奚齐顺利即位。
当然这只是其中因素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晋献公这一支,本来就是晋国的小宗篡位的,这就是曲沃代翼。
晋献公为了防止其它公室也这么搞,于是在位期间就强烈打击晋国公室。
这情况就和朱棣夺了自己侄子的情况类似,自己也藩王即位,上位以后害怕其它藩王也这么搞,就强烈打击其它藩王。
晋献公在位期间灭了好几个晋国公室,最后还是不放心,甚至默认骊姬把自己的公子们赶到了外地驻守,有点类似封建社会的藩王。
晋献公不留余力的打压晋国公室,因为他想启用那些非公室的大臣,主要就是好用听话,不像公室那帮大爷,不听话就算了,还掣肘。
这个模式是好,但也是由于晋献公时期卿大夫的实力还不是很强,在后来晋文公时期,依靠的就是这些卿大夫回国继位,此时的卿大夫对于国君都很恭顺听话,公室留下来的权利真空,很快就被以赵氏为首的卿大夫集团代替。
到了晋文公之后的几代国君从小在深宫中,谋略和手段都越来越差,哪能跟在外面混了十九年的老油条姬重耳比?
卿大夫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到了已经可以废立国君的地步,这就是著名的晋国六卿。
强卿当朝,限制君权这是晋国国情,也是年轻的晋景公面临的问题,拿回君权,主宰晋国也是自己作为晋国国君的使命。
他要从强卿手里拿回属于国君的权利,第一个目标就是权倾晋国的赵氏家族。
不过晋景公首先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自己表兄弟的晋灵公虽然昏庸残暴,但以自己的下场告诉了晋景公一个道理,要猥琐发育,不要浪。
在这里我们不因为晋景公和晋灵公都是要拿回君权而给晋灵公翻案。
对于晋景公来说,他要想那会权利,就要开始培植自己的心腹。
培植心腹
当初已经退休年迈的老赵盾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的高祖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然后又还拍着手唱歌。
搞得赵盾很疑惑
老祖宗,你有话就直说啊,不要给儿孙们打哑谜。
叔带却并不理会,赵盾还想追问,叔带已经消失不见。
赵盾醒了之后,带着满脑的疑惑就去找太卜占卜
此时的占卜还是沿用商朝时候的烧龟甲,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
太卜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赵盾只能四处请教,后来还是一位名叫援的史官说:这个梦不吉利啊,不会应验在你的身上,或是应验在你儿子身上,到了你孙子那辈,赵氏将会更加衰败。
老赵盾听后显得十分沧桑,沉默片刻以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到底是弑君的恶果,应验到了我子孙后辈。
多年的心里负担一直萦绕在赵盾身上,背负弑君罪民,赵盾已经疲惫不堪。
晋景公即位没多久,这么晋国四朝元老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去找赵衰汇报自己的工作去了。
在此之前赵盾已经把即位赵氏家主之位传给弟弟赵括,所以此时赵氏一族,一把手是赵括,二把手是赵同。
他的儿子赵朔虽然没有继承家主之位,但也迎娶晋成公的女儿,成为皇亲国戚,赵氏一族依然风光无限。
赵朔在军中任职,在晋国对楚国的邲之战中还担任了下军主将 ,也是六卿之一 。
这就是赵盾的布局。

但晋景公就这样暗中思考着赵盾的布局,他在等待着一步一步消减赵氏的力量。
在这之前他把自己妹妹嫁给赵朔是为了笼络赵氏一族,这样再慢慢发展自己的力量,他这个国君当得小心翼翼,生怕再得罪了赵氏一族。
注:《史记》版本赵朔娶的是晋成公妹妹
晋国的正卿已经不是由赵氏一族担任,但身为下军主将的赵朔还是六卿之一。
不过尽管如此,他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可以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了。
他深知晋国这些强卿势力树茂根深,上下铁板一块,要解决强卿问题,只能让其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他就有意无意的挑唆这些强卿们互相争斗,平衡各氏族势力,这一布局谋划就花了将近十七年时间。
当然主要就是提拔别的氏族,打压赵氏家族。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晋国正卿的位置由赵盾的心腹郤缺换成了荀林父,也正是这年晋楚之间爆发了邲之战。
此战晋军的主帅就是荀林父,所以很有理由相信年轻的晋景公是想以这次机会提拔荀林父上位打赢此战,一是以听话的荀林父替换掉赵盾的心腹郤缺。二是此战如果荀林父获胜,晋国也会因为晋景公的用人之明而迅速提升国君的威望。
年轻的晋景公信赖这个老将军,在对外战争中有这卓越的战功,还因为荀林父是五朝元老,最初就是给自己的祖父晋文公驾车的,对于国君可以说的忠诚可靠,提拔荀氏打压赵氏,这个计划可行。
以荀林父为代表的荀氏家族和与赵氏家族在这之前就互相争斗,这也是晋景公选择荀林父的最主要原因。
晋景公还是太嫩了,他原以为启用了这么有经验的老将军,邲之战一定必胜,自己将承接爷爷城濮之战的辉煌,击败楚蛮,晋国霸主之位将更加稳固,自己这个国君也可以在朝堂和晋国中树立威望,那时候大臣们俯首称赞,数百万百姓敬仰,顺着机会再把强卿的权利收回来,太美妙了,我真是个天才,晋景公这样憧憬着,孤芳自赏。
然而寄以厚望的荀林父在邲之战却一败涂地。邲之战的惨败的战报传来打破此时意兴阑珊的年青国君的美梦。
一名内侍匆匆进入晋景公的寝宫。
启禀君上,我大晋三军在邲地与楚军对阵,楚军尚未约战,便发起进攻,我大晋军惨败。
中军,和下军,全军溃败,唯独只有士会大夫率领的上军严阵以待,全师而退。
晋景公听完内侍禀报之后,激动的抓着内侍的肩膀,像疯了一样,激动地问到:
你说什么,我大晋军如何会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大晋天下霸主,祖父文公城濮之战一举击败楚蛮,威震天下。
不可能,不可能。

说着晋景公就昏倒了。
在邲之战中,晋军内部思想不统一,荀林父也是没有办法,在作战期间赵氏家族的赵旃就开始和自己唱反调了,赵穿之子赵旃因为自己的卿大夫申请,荀林父没有通过而怀恨在心,主动去楚营挑战以激怒楚军,导致晋军全面出击,抢占先机,晋军一败涂地。
唯独只有士会率领的上军全身而退,可见士会其人的才能,也为后来继承晋国正卿执政之位埋下伏笔。
荀林父回到国都,自愿请求晋景公处罚自己指挥失误,败军之罪,本来该问斩的,但晋景公也非常不想治罪荀林父 ,好在别人求情,晋景公才有个台阶下,没有治罪荀林父,还保留他的正卿之位,戴罪立功。
晋晋公也很失望,此战失败,对于自己的权威来说非常不利。
还好荀林父在后面对郑国的战争取得了成功,在自觉的弥补了一些战败的责任后,荀林父请求退休,正卿之位,晋景公选择交到了士会手上。
在邲之战失败以后的一段日子里,这位国君很久都没有打起精神来,每天就是就是起床,处理国政,吃饭,睡觉,这样的生活很枯燥,因为还没有看到希望。
只是忽然有一天在御花园里面晒太阳的景公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士会,这个人能邲之战保留军队不受损失,顺利回国,必是深藏韬略之人。
而且在颖北之战就是士会率军打赢的。
只是为什么士会这个人平时在朝中一点也不表现自己呢?
难道他故意这样的,不想显露自己才能,而不用每天为大晋处理国政,自己乐得清闲。
那这种人不爱权利,又有才能,让其担任正卿不是正合我意吗?
不过此人过于明哲保身,要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则不能。
但再没有找到这样的人才之前,士会大夫,你就继续为大晋发光发热吧。
士会我们邲之战文章说起过,一个老狐狸一般人的人,但这条老狐狸除了有本事之外,也有德行,在当时的晋国众位正卿中,士会是既有才干又有德行的,他接替了荀林父的正卿之位,也是出于晋景公对于他的认同。
但老实说在 荀林父和士会在任正卿期间,晋景公都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之前对于楚国的两次大胜,柳棼之战和颖北之战,都是赵盾与心腹郤缺担任主持国政期间打赢的,后来荀林父对于郑国之战虽然胜利了,但也是相比邲之战的惨败又算什么呢?
继位第七年直到士会任正卿,晋国派随会灭亡了赤狄。
总是这种小打小闹也没啥意思,晋景公期望一场大战,一战树立国君威望。
直到他找到了合适的臣子郤克。
下篇文章我们继续讲晋景公与郤克,君臣二人共创辉煌的故事。
更多漫谈华夏文章点击:漫谈华夏目录
推荐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子夏记。子夏记一位青年作者。现在主要的作品是漫谈华夏系列,以通俗易懂的文风讲述悠悠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且该系列作品已经被全历史平台选为优质专栏作品。除了漫谈华夏系列之外,子夏记主要是写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与各类书籍内容的解读。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编者简介:子夏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文字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作者
后台回复入群,加入子夏记学习交流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