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語詞典,為洪武正韵翻譯稿 | 四



洪武正韻,首先是一本字典,而現代漢語字詞典,很多解釋是不一樣的,通過閱讀洪武正韻,古文的意思,就不再是一知半解,是似而非,含糊其辭了
星期,月份的說法,以前講解過,現在我們用洪武正韻的官方解釋,就更清楚了
古人讲气候的时候,首先是观象,然后占卜,预测天气,所以占卜也叫占候
占卜使用的时间,进制,为甲子筭法,六十进制
然后就是天干,地支的概念,注意,在洪武正韵,不使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讲法,而是叫十干,十二辰
在天象的实际测算中,是有对称,对应关系的,比如,冬至跟夏至的對稱關係,晚上,昏,子時,跟白天,旦,午時的對稱關係
所以,習慣上,十二辰取六辰計算就可以了,這樣就形成六十甲子進制
在六十甲子中,十干的每一干,都出現六次,比如甲,從甲子到甲寅,叫六甲
然後六乙,六丙,六丁,依次類推
古人用月经停经判断怀孕,停经六甲,六十天,确定懷孕,叫身懷六甲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看羅盤的內外圈,內圈轉幾格,相應外圈,按比例轉幾格,類似於攝像頭,顯微鏡,目鏡,物鏡的關係

卜卦的任務,主要是預測未來,就像顯微放大原理,從四倍到百倍

主流卜卦是以六甲,六十進制為基礎,習慣上用六,比如六爻,六壬
太極圖的陰陽,其數六九,壬位是十干第九位,所以六壬為用九
夏朝的時候,孟夏是新年的開始,在夏朝,立夏那天,需要佩戴六壬六癸符
那麼,筭卦的基本原理,就是,以北極星為中心,建立時間和方位,對目標星曜進行參數設計和計算
八卦,六十四卦,也必須建立在六甲,六十進制基礎上
時是時間,辰是北極星為中心,形成的方位,六十甲子,是十干,六時六辰組合,形成 360 日,反推卦製如下
4 時 × 9 × 9 = 324 日
6 × 6 = 36 日
324 + 36 = 360 日
用古代天文數學語言,就是方出於圓,圓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
九九八十一,是古代數學非常重要的思維
從數字一到數字五,就用長短橫表示,比如四,在卜卦中寫作:亖,五寫作五橫,上寫作丄,下寫作丅
在卜筭,佈局的時候,就是長短橫擺放的問題


從數六開始,都是推導的,六為五加一,或者四加二
所以卜卦的基礎,都是用六數開始,其次是用九數
用九,怎麼用呢?夏朝是從冬至日開始,九進制,第一個九天為初九,然後第二個九天,二九,依次類推,九九八十一天,寒氣結束
好,有了以上基礎知識,我們就知道,易經在講什麼
易 /  第 57,巽卦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九三:频巽,吝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按照古代的閱讀習慣,從右往左,初六就是六初,九二就是二九,意思就很清楚了
初六,第一期六天,六四,第四期六天
九二,第二期九天,九三,第三期九天,上九,最後一期九天
由於 360 這個數字的特點,常規的占卜,就喜歡用六九

三爻一卦,六爻两卦,三兩为六
六為陰變,九為陽變
爻用六九,用九不用七

爻卦用六九,不用七,彖卦則用七八,一般用在喪葬儀式,從初七到上七,七七四十九天


龜殼開裂之後,看紋路走向,交叉點,末端圓點數

古人習慣用北辰二十八宿,表示天,日月五曜,表示地
天地,四象,四時數,人處在數七
一個人十歲時,為甲,二十為乙,三十為丙,四十為丁
四十歲處在人生壯年,所以稱這個年齡的人,為壯丁
十日干的第七位,是庚,庚位前三日為丁,後三日為癸
所以,問一個人歲數,就是問庚七,貴庚

卜筮首先要布局,原则上是对五星,金木水火土布局,五星,五行,五运,这样,就是五个星天一候,为五行局
龜為卜,策為筮
佈局排盤的時候,占卜看龜殼燃燒時的紋路,走向,蒿草用於計算


亓,金文下部,表示數四,上部加二為六,佔候的六候,後來簡化為華夏數學的 π



期,從旦至旦為期,意思就是從第一天到第二天,稱為期

從卜筮來說,就是從期一筭到期六,為六候,六爻,第七天歸正
因為是水火木金土,五星曜的星筭,就稱為星期

在五行布局之前,我们需要对北极星,紫微,天一星開局,開局加五星天,共六氣候,到第七星天時,歸正,所以七數為少陽,正陽
在占卜中,六七八九,是星筭需要得出的選擇,結果,六八為陰,七九為陽

五行
水 ʃu:
五行之首
火 ho, huo
五行二,曰火
木 muk
五行三,曰木
金 kim
生于土,釋名金
土 thu
卜筮用爻
一陽
水一
火二
木三
金四
土五
少陽 
w 音
在洪武正韵中,声头 w 音是没有的。现代汉语发 w 音的,在洪武正韵中,分到 m, v 等声头组

这里,我们看到,萬,曼,是同音字,無販切,vàn,而,慢,讀 màn
好,有了以上知識點,我們就知道,下面的英語單詞,是怎麼來的
一,单,拉丁语翻译 mon, mono
南京条约后,英国人采用满蒙人发音,mon -> wʌn
one -> vɔ:ŋ
所以,英语 monday 中的 mon,不是指月亮 moon,而是指一,太一
春八,老隂
夏七,少陽
秋九,老陽
冬六,少陰
這樣,星期的英語表達,造字如下
星期的英語表達
太一,一陽日,mono -> mon day
水一加一,水二日,two -> tues day
火二加一,火三日, wen -> wednes day
木三加一,木四日, thu -> thurs day
金四加一,金五日, vi -> fri day
土五加一,土六日, thu -> satur day
少陽,正七日,少 ʃu:ən -> sun day
注意,英語翻譯時,是對應,旦,日,大,不是天,在洪武正韻中
旦,辰,晨,為同音字 dʒin
日,洪武正韻發音 ʒin
大,太同音 dai -> dei -> day

英語的發音方面,變化過程,十分複雜,簡單分析一下
既然英语是通过学习中文,创造出来的,那么,明清的语言变化,现代汉语的诞生,这些时间线,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其实就是舌尖音和舌面音,舌面音当时叫圆音,团音
这个是满蒙人初学中文时,发音最困难的地方,于是,满蒙人就设计了一个速成本,叫圓音正考,乾隆八年,1743 第一版
圓音正考,主要是删去了約两千个尖團发音不同的中文字,将舌尖音跟舌面音合并,不做區分


簡單的說,就是漢語出現了 j, q, x 的聲頭,取代了 z, c, s,或者将 z, c, s 跟 g, k, h 合并
最後,還添加了一個 r 的聲頭,所以,r 也是英語字母中,最難發的音
這樣,我們反推英語的產生歷史,就是 1743 年,圓音正考,是一條分界線
然後就是 1843 年,洪武正韻翻譯,牛津英語字典啟動

接著是 1884 年,1884 年是牛津英語字典,樣稿第一版面世
牛津英語字典,1884 年樣稿是 352 頁,新牛津是 2177 頁,洪武正韻則是 500 頁左右
所以,牛津英語字典,是洪武正韻翻譯稿,字母表就應該如下設計
當然,諸如馬禮遜英語字典,就不是這樣設計的,二者目標不同








從 a 到 t,十六個字母之後,後來增補的十個字母,如下

j q x r
滿蒙人特有的聲頭發音方式

u v w
u v 是滿蒙人難以發准的音,w 音是為了取代部分 m 和全部 v 音

x y z
x y z,是華夏數學,計筭天元,地元,人元,專用數學符號
這樣,我們就理解,牛津字典的一些基本特點,比如,為什麼字母 u,單詞量最少,原因是圓音正考的出現,尖團音,難以區分 ü, ū, ju:
在新牛津中,u 開頭字庫,僅僅三十幾頁,而且多數是以字根形式出現,並非定義的字
然後就是 j q x 的單詞量也較少,而 w 合併了 m, v 音,所以字庫就突然龐大起來

谈完了星期,我们接着讨论英语的月份
关于月份,洪武正韵,是直接搬尔雅,釋天的定义
我们注意到,洪武正韵,不使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讲法,而是叫十干,十二辰
歲,這個字,本意解釋為木星,太大同字,太嵗,大嵗,是指木星的紀年,即 11.862 年,取整十二年
歲名
夏曰歲,商曰祀
周曰年,唐虞曰載
好,接下來,我們看新牛津等英語定義


按照英國人的解釋,在古羅馬曆法中,march 是第一個月,我們先從這個定義出發,進行推導
尔雅,释天,月名
正月建寅,为陬
二月建卯,为如
三月建辰,为寎
四月建巳,为余
五月建午,为皋
六月建未,为且
七月建申,为相
八月建酉,为壮
九月建戌,为玄
十月建亥,为阳
十一月建子,为辜
十二月建丑,为涂
古羅馬曆法
march 正月
april 二月
may 三月
june 四月
july 五月
august 六月
september 七月
october 八月
november 九月
december 十月
我們現在用洪武正韻推導
march 一月,孟陬
在洪武正韻中,正月叫:孟陬 mɜːŋcəʊ
march,英語定義給出了拉丁語詞源 mensis
我們一眼看出,這就是孟陬的變音形式
mɜːŋcəʊ -> mɜːŋsəʊ ->
mensi + s -> mensis
拉丁語單詞結尾,用來標註漢語發音的聲調,尤其平聲和去聲

o, s, t
a, ae
s, is, es
或者用作標點符號,起初拉丁語沒有標點符號

那麼,孟陬,拉丁語讀 mensis,英語為什麼又變成 march 呢?
原因就是上面講的,1743 年的圓音正考,尖音跟圓音合併了
這樣,漢語 z, c, s 音,要變音為 r,  ʃ, tʃ 等音,所以變音後的英語拼寫如下
孟陬 mencou -> march
april 二月,如,橘
april 的發音最複雜,但本質還是圓音正考
在洪武正韻中,如讀 ʒu:,橘讀 kyt
所以,就是
ki: -> pri 
ki:t -> pril 
字母 a 表示讀平聲
尖音團音問題,關鍵是
z, c, s + i:
z, c, s + u:
z c s 轉 j q x 後,洪武正韻的發音方式,就消失了,比如 zi:, ʒu:
清朝時期,外國人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是很難區分 t/d p/b 的音的,英國人起初也是如此
在實在讀不准的情況下,清朝國子監老師,設計了一個折中方案,就是配對音組,一組後面加一個捲舌音 r,一組就不加,如下
p + r = pr,區別 b 音
g + r = gr,區別 h 音
t + r = tr,區別 d 音
所以,我們看英語字庫,pr, gr, tr 等組的單詞數量,是不是要比 br, hr, dr 等要多,甚至 hr 開頭的單詞一个也没有

may 三月,寎
洪武正韵发音,寎 pieŋ, peiŋ
对照上述表格,在字母 p 出現之前,p 音应该發 m 音,所以
peiŋ -> meiŋ -> may
june 四月,余
余 ŋu:
ŋu: -> ʒu: -> june
july 五月,皋
洪武正韻發音,皋 kɒu, ku:
依舊按圓音正考,k 轉 j
kɒu -> ku: -> ʒu: -> july,拼寫上跟 june 做區別
august 六月,且
洪武正韻發音,且 cu:
圓音正考,z, c, s 變音
cu: -> ug -> a + ug,a 表示去聲,ust 為拼寫區分
september 七月,相
洪武正韻發音,七 ciet 月 ŋiet
七 ciet -> set -> sept
 月 ŋiet -> emt -> emp -> emb
這裡的變音過程,首先是前面字母表還沒有 p,所以一般用 mt, mb,後面 p  音出現,才以 mp 為主要造字結構
七月到十月,造字方法一致
七象,八人 bɑːt -> art -> ost -> oct
九天 kəʊ -> kju: -> new -> nov
十地 ʒip di: -> dee -> dec
發音規則
一個英語單詞,字母數量無論多少,中文都必須找合適的單字,不能找雙字
少數情況下,我們才考慮雙字的情況,三字以上一律不考慮
從七月開始,英語造字,就是簡單的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這個主要是因為,明朝的世界朝貢,重點就是正月開始的前面六個月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十四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庚辰朔
钦天监进,永乐元年,大统历,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十六
永乐元年,春正月,己卯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皇后于坤宫,赐宴
在明代,接受大明朝贡贸易的四夷,都会得到大明一统历,而在天文历法名称方面,官方历书自然会标注洪武正韵的解释,因此呢,世界很多国家,很早就知道历法方面的中文说法
january 十一月,辜
洪武正韻發音,辜 ku
ku -> nu -> a + nu,開頭 a,表示開頭發音為去聲
february 十二月,涂
洪武正韻發音,涂 du
du -> bu -> bru
上述 ja, fe,為牛津字典的單詞分組設計方法
july, yule, ary, uary,均為永樂的不同拼寫形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