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犯错误的原因:一、对权威过于崇拜;二、囿于习惯;三、囿于偏见;四、对有限知识的自负。


不要替父母决定人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要完成。吵了一辈子也不离婚的多的是,不离自然有不离的理由,你劝说无果就不要再管了。我经常说所有关系想要相处融洽,都要做到三个字:不干涉。连自己都掌控不了还总想对别人指指点点,那你只会徒增烦恼。
如果觉得父母是猪队友,那就不要听他们的话。除了要不断增强经济独立的能力,还要尽可能多地寻找自己的良师益友。珍惜一切能给你有效人生建议的人,保持内心的野蛮生长。对父母也不要软弱,暴力沟通是必须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你变得强大之前,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挣脱束缚,而不是如何和解。无法和解那就不必和解,保持距离就好。
没有得到过爱,也不必回馈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由。原生家庭缺失的,都得自己补回来。
只生活在一种环境中,是无法看到自己的局限性的。鱼儿只有跃出水面,才能发现自己生活在水中。
培根谈人们常犯错误的原因:一、对权威过于崇拜;二、囿于习惯;三、囿于偏见;四、对有限知识的自负。
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中。
当你感觉冤枉的时候,想一想只是为好朋友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汉武帝处刑的司马迁。当你感觉绝望的时候,想一想一生励精图治,但最后被李自成逼得煤山上吊的崇祯。当你感觉人生挫败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回故宫还需要买票的溥仪。
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中,大事就容易变成小事,自己就容易更豁达。
“运动能让心情变好”,这话不完全对;但“缺乏锻炼身体不好就会莫名心情低落情绪爆炸”,这绝对是真的。
你应该给自己的注意力建立一个门槛,除非某件事有可信或确切的证据,否则就不予受理。因为人的注意力和情绪都是宝贵的,如果你不建立一个筛选门槛,就会像在城市街头送带鱼一样,被信息冲爆。让自己的注意力(算力)和情绪变得廉价,最终丧失对真正有意义的事件的反应(哪怕是你今晚吃什么)。某些东西想要调动你的注意力和情绪,那么它们必须先证明自己值得你注意。而证明的首要一步就是真实性。对于一个与自己没有直接相关而又不能确认真实性的事件投入关注是对注意力的浪费。
问:如何从1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答:从5%的改变开始。
很多人之所以不行动,是给自己行动设置了太高的门槛,导致畏难情绪,一直逃避。
而从5%的改变开始,大大降低了行动难度,会让人觉得这挺容易的、我能做到,从而迈开腿动了起来。
比如:你想看书,不要定一天看1个小时,先从5分钟开始。不要定一天看30页书,先从1页开始。
其实从5%改变也好、在舒适区边缘行动也好、小步子原理也好,理念都是差不多的。总的来说,就是先让行动的难度降到自己内心接受的程度、愿意先迈出第一步的强度。
等适应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直到100%行动。
有些人以为的「老实」,实际上是:
懦弱,不会表达,懒惰,没有内涵,冷漠,愚昧,总等别人来解救自己……
这些形容词,跟老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望周知。
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
我再也不自大了,我小时候还感觉我们班那个同学他戴的牙套好丑,长大了才知道,啊那玩意很多人长大了想戴都戴不起。小的时候戴着不好看,会被同学笑,但那只能说明父母的观念还蛮好的,他们还蛮关心你的牙齿健康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