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兴安东省省会--扎兰屯



SEE YOU DOWN THE ROAD…

微信公众号: City Trip


No.55 扎兰屯市

高台子/蘑菇气/卧牛河/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

浩饶山镇/柴河镇/中和镇/哈多河镇/洼堤镇

萨马街鄂温克族乡/木南鄂伦春民族乡


Arun Banner


作者: D.B


﹡﹡﹡
20世纪初,清庭开放关外开荒,大量内地移民到此垦荒;同时中东铁路的贯通也让人口聚集在扎兰屯。伪满洲国时期,扎兰屯成为兴安东省的省会。1940、1960和1975年三次移民潮,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上,隶属于呼伦贝尔的扎兰屯曾规划给黑龙江一段时期,所以当地的民风民俗更倾向于东北人文,而非内蒙。
(扎兰屯在东北亚的位置)▼

©Google Maps
(扎兰屯大致方位)▼

©Google Maps
﹡ 扎兰屯 ﹡
中东铁路博物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位于东北亚的中东铁路(东清铁路)段。扎兰屯作为西线总工务段,同时介于良好的气候和环境(对于沙俄高纬度地区来说)逐步成为俄国上层疗养度假之地。
如今的中东铁路博物馆设在1909年建立的沙俄森林警察大队旧址内。整体设计成铁路月台的场景,站台椅、信号灯、铁轨基本按照原貌。博物馆详尽介绍了该铁路各个时期的修建进程(东省铁路/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伪满铁路)、运营机制、铁路主权移交,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展厅中央的铁轨标出各个时期轨距的不同,还能看到一些当时的铁路徽章、修筑铁路的工具、油灯、客票、列车餐具等物品。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铁路博物馆旁的中东铁路历史文化广场上,有一截老式蒸汽列车,大多数旅行者会在此拍照留念。
(中东铁路的历史遗物/馆内)▼


©Google Images
扎兰屯市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1903年始建的中东铁路俱乐部。伪满洲国时期,这里是一座温泉宾馆;1949年后,成为官方的招待所。展馆陈列了大量图文资料和出土文物,来展示扎兰屯各个时期的事件。
(扎兰屯市历史博物馆)▼

©Google Images
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
与扎兰屯市博物馆几乎一样的建筑,作为当时的中东铁路国际避暑旅馆。后来成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前方总司令部,也曾作为东蒙古人民自制军骑兵第五师司令部存在过。1949年后,被规划为扎兰屯铁路公寓。馆内主要介绍1932-1945年伪满洲国的历史,以及发生在扎兰屯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

©Google Images
吊桥公园
始建于1905年的吊桥公园,曾是沙俄上层的日光浴场,公园内吊桥的历史意义大于观赏价值。吊桥旁是建于1945年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扎兰屯牺牲的5位苏联红军战士。每年的清明节,当地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近前献上白色花朵,以示缅怀。
(扎兰屯吊桥公园中的吊桥/冬季初雪下的吊桥)▼





©meipian/Ellen/张莉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Google Images
乌兰夫同志纪念馆
建于1935年的乌兰夫同志纪念馆位于乌兰夫文化广场旁,内蒙古自治区的要员乌兰夫曾在1948年在此居住过3个月左右。展馆介绍了乌兰夫的生平,以及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物品。
(扎兰屯乌兰夫同志纪念馆)▼

©sohu
成吉思汗驿站
位于扎兰屯与黑龙江交接之地,有一处雅鲁河湿地尤其漂亮;成吉思汗驿站就设在这处湿地旁的山坡上。驿站的敖包向西,可俯瞰雅鲁河湿地和远处的群山;向东则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驿站不远就是金界壕遗址,但界壕实体却很难看到。自驾的旅行者短暂停留歇歇脚即可。
(成吉思汗驿站)▼


©vcg
金界壕
除了历史上知名的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其实还有一条女真人为抵御蒙古各部落而修建的金长城(金太宗完颜晟开始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被称为“金界壕”)。
(金太宗完颜晟像)▼

©zhihu/山野逸仙
金界壕建于1123年,历时70余年,直到1198年左右才基本完工。全长5000公里的防御工事,以大兴安岭为界分为岭西长城与岭东长城。岭西长城东起于额尔古纳根河南岸,西至今蒙古国乌勒吉河源以北;岭东长城起点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附近,经阿荣旗、扎兰屯,西至呼和浩特武川县。
修筑金界壕的建材多为就地取用,壕、墙、烽火台、边堡等都用夯土筑成。堑壕主要以防止战马冲锋为用,由于大部分位于草原之上,经常年风沙侵蚀,大部分都以不复存在。据说蒙古铁骑进攻时捣毁了一些,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如今,如果在路边发现一些土墩,也许就是被风化了上千年的金界壕。金长城的明显定位线在如今内蒙古与黑龙江的省分界线上,自驾S111或S302或许能断断续续的见到金界壕残存不全的踪影。
(内蒙古赤峰段金界壕航拍相对明显)▼

©Google Images
﹡ 柴河 ﹡
柴河镇有一个更唯美的名字“月亮小镇”,这里可以是通往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线路上的休息地。
(柴河)▼

©Google Images
柴河十大湾
摄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目的地,位于月亮小镇的南郊,绰尔河的其中一段。数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了这里弯曲的河道,星星点点的村庄镶嵌其中,登上河边的山坡,可以完美的记录这一切。
(柴河十大湾)▼

©饭人小宫
同心天池
当地人称此处为“卧牛泡子”,听起来更接地气。欣赏同心天池最好爬上旁边的山坡,其“心”才能完整的呈现;如果能起个大早,说不定能遇到晨雾弥漫,流云一般的美景也不会很难得。
(同心天池/卧牛泡子)▼


©meipian/呼唤/dji/精灵P
月亮天池
处在海拔1100多米群山怀抱中的月亮天池,是进入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前最值得停留的景色,真的会是犹如一轮明净满月般的存在。如果在秋季,第一场霜降之后的清晨,晨曦映在金黄的树叶上,冰霜折射出的晶光便是绝美的自然。
(月亮天池/秋色)▼


©贺文龙/Google Images
山水岩壁画
柴河镇以南5公里,有一处火山柱状玄武岩节理地貌,这处石柱状群沿绰尔河分布,约有20米高。傍晚时分,光线柔和,夕阳暖暖的投射在岩壁上,还算能看得过去。
(一大块岩壁大概就是这种效果)▼

©meipian/王志敏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横跨阿尔山市和柴河镇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东侧距离柴河镇仅45公里,从月亮天池向西再10多公里便到。如果是扎兰屯出发,途径柴河镇和月亮天池,那么这是进入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最近路线,游览完可直接从公园西侧到达阿尔山市。
(阿尔山秋色/具体细节请看阿尔山市篇)▼


©Google Images
﹡ 美食 ﹡
六国饭店
这家饭店的历史价值远超其观赏和用餐价值。1903年,俄国人Бенльяо Мушкин(Benliao Mushkin)在中东铁路建造期间创立了六国酒店,逐渐在铁路沿线知名。1940年,商人吴宪茂承接了此餐厅并命名为六国饭店,主要接待当时的各国要员。1946年,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5师司令部也一度设立在此。
如今这座饭店,环境很棒,历史沉淀下来的细节值得体验,但菜品的味道和价格...,应该是包含了参观费用吧。
(六国饭店/内部)▼


©Google Images/cic.china/韩天
扎兰屯大事记:
·扎兰屯原名布特哈,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
·尧、舜时代,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均在古肃慎国内,其地为濊貊部余部夫余部所居。
·春秋时期,扎兰屯市境域内的雅鲁河、绰尔河流域为东胡的重要游猎地之一。
·东汉末年,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处于鲜卑势力东界之地。
·386年,雅鲁河、绰尔河及阿伦河流域为夫余国势力范围之内,为勿吉国黑水部。
·唐宪宗时,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属南室韦中的和解部和乌罗护部(即北魏乌罗侯)两部的游猎之地。
·五代时期,契丹皇族遥辇、迭刺二部长期居住在雅鲁河、绰尔河、阿伦河流域,为契丹人活动中心。·1116年,辽在泰州(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北设金山县,后升为静州。为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即今扎兰屯市境域。
·1214年,铁木真对几个立有战功的弟弟和外戚家族进行分封,铁木真幼弟帖木真·翰赤斤的封地在大兴安岭东西之地以及嫩江、松花江一带,扎兰屯市境域在其封地内。
·1408年,明王朝设立的阮里河(即雅鲁河)卫,即设在今大兴安岭东麓雅鲁河流域,同时在绰尔河流域设置了朵颜卫。
·1644-1661年,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清王朝忙于平定关内反清叛乱,无力顾及边疆防务,遂采取消极的内迁政策,将居住在这一边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迁至黑龙江南岸居住,其中部分鄂伦春人、鄂温克人被迁至雅鲁河、绰尔河、济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游猎,雅鲁河、音河流域被编为“雅鲁阿巴”,济沁河流域被编为“济沁阿巴”,绰尔河流域被编为“托信阿巴”。
·1683年,今扎兰屯市境归黑龙江将军管辖。
·1691年,清王朝在3个“扎兰”、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八旗(即打牲八旗),嫩江流域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人均编入八旗之内。每旗十几或二十几佐不等,每佐设佐领1人,佐下设额兵催领(头目)4人,正蓝旗、镶红旗同驻雅鲁河,正蓝、镶红两旗设扎兰衙门,并派有“扎兰章京”坐镇今扎兰屯,司掌正蓝、镶红两旗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由布特哈总管衙门节制。
·1894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总管,改升为布特哈副都统,仍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
·1894年,扎兰屯设立官庄,由扎兰章京总领收容关内人口、屯田等事宜。
·1906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两路布特哈,各设总管1人,西路布特哈总管驻宜卧奇,分别掌管本路所辖各旗事宜,雅鲁河流域属西路布特哈。每旗设佐领1人,扎兰衙门废止。
·1916年3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为管理自行流入的垦荒农民和发展招垦事业,黑龙江省在大兴安岭东麓济沁河流域设置济沁河稽垦局。
·1916年7月1日,设置扎兰屯稽垦局,同时设立辅佐稽垦局管理土地开放事务的佐治局。
·1926年2月2日,济沁河、扎兰屯两稽垦局废止,设立雅鲁设治局,局址在今扎兰屯,由黑龙江省委派设治员进行管理。
·1923年3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东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掌管辖地内铁路两侧附属地行政事务。
·1929年1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黑龙江省行政公署将雅鲁设治局改升为雅鲁县,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三等县。雅鲁县辖境东至阿伦河西岸与布西县分界,南与景兴县、扎赉特旗分界,北至内兴安岭与呼伦贝尔的呼伦县分界。
·1932年6月27日,伪满洲国成立后,撤销雅鲁县建制,将原雅鲁县行政区分设为布特哈左翼旗(驻地今扎兰屯),首任旗长索宝;布特哈右翼旗(驻地博克图),首任旗长额尔登。
·1933年5月12日,布特哈左翼、右翼两旗合并为布特哈旗,旗长额尔登(金耀洲),继任志达图、苍吉扎布。布特哈旗隶属于兴安东分省,伪旗公署设在今扎兰屯。
·1940年3月,撤消5个努图克,将部分嘎查提升为努图克,改设15个努图克,1个街公所(扎兰屯街公所)和博克图行政公署。
·1945年8月17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布特哈旗公署解体。随即苏联红军进驻扎兰屯,颁布暂行地方治安和经营条例等,命令各机关照常上班。旗长志达图出来召集地方绅商和伪职员,建立扎兰屯地方维持会,应付地方事务。
·1945年9月12日,扎兰屯地方维持会改为布特哈旗解放委员会。
·1945年10月3日,日满兴安东省协合会的一些人员为迎接国民党接管兴安省而四处活动,挂钩黑龙江省国民党地下组织,在扎兰屯建立国民党党部。
·1945年12月4日取消布特哈旗解放委员会组织,建立雅鲁县。
·1946年5月3日,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指示,撤销兴安东地区行政公署,建立纳文慕仁省(达斡尔语“嫩江”)政府,省公署设在扎兰屯。
·1946年5月13日,纳文慕仁省政府发布命令,撤销雅鲁县政府,在扎兰屯地区建立布特哈旗政府,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纳文慕仁(省)政府。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布特哈旗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纳文慕仁盟领导。
·1947年8月,中共纳文慕仁盟工委委员夏辅仁在铁路五号楼主持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布旗委员会。
·1949年4月,改属呼纳盟政府。
·1950年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布特哈旗所辖的博克图努克图(雅鲁、巴里木即巴林两嘎查)划归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管辖。
·1953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呼纳盟,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布特哈旗直接隶属于东部区行署。
·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将原呼纳盟、兴安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隶属呼伦贝尔盟。
·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
·1979年7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撤销布特哈旗,在原行政区内设立扎兰屯市(县级),隶属于地级呼伦贝尔市。
下辖:
恩和努图克:辖徐地营子、卧牛河、哈拉苏、齐齐哈尔4个嘎查
巴音努图克:辖大河湾、尖山子、新站3个嘎查
乌尔吉努图克:辖雅尔根楚、霍拉果气、务大哈气3个嘎查
济沁河努图克:辖蘑菇气、太平川、库堤河、萨马街4个嘎查
博克图努图克:辖雅鲁、巴里木、二道河子3个嘎查
扎兰屯街
·1984年1月1日,实行市建置。
·2001年10月10日,呼伦贝尔市代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扎兰屯市。
‍‍
Hey 旅行者们...
CITY TRIP旗下的视频号已开通
微信视频号  D.BのPlayList
自驾时无限播放的快乐歌单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 不代表CITY TRIP立场
置顶图片来自 ©Google Images
封面图片来自 ©Google Images 


CITY TRIP 共同走过每一个城市
往期城市回顾:塔城

往期城市回顾:伊犁

往期城市回顾: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往期城市回顾:乌鲁木齐

往期城市回顾:阿勒泰

CITY TRIP旗下 
田婆婆の店
季节限定 老餮专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