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想说的话:
武侠小说里写:要闭关修行,才得功德圆满。
功德圆不圆满我不敢说。但比之前的道行深了,那是真的。
01
好久没提笔,突然不知怎样开头。
上个月,我临时决定收笔闭关一段时间。
什么事?我没说。
闭关多久?我也不知道。
遇见的你们,只是善解人意地留给我时间和空间,默祝安好。
已经习惯了一周四更的生活节奏。要突然停下来,有不安心,也有不适应。
但从扑腾到静养的这段时间里,反倒让我看清了以前的自己每天过得有多匆忙,对身心的觉察是有多失偏颇。
人和人之间,是有感应的。就像人与花木之间一样。
闭关期间的日常插花(购于超市)
好久不见,分外想念。同学们都好?
02
我这次闭关,是因为身体原因。
不过,既不是二胎报道的“喜”,也不是癌症复发或中奖新冠的“悲”。是上天给我了一个出其不意,但又善意的小提醒。
停更的前几天,我因为几个月来喉咙都有不适感,又想到来日本这几年都没有复查身体。送完小7去幼儿园,就顺道来到家附近的一个小医院看看。
医生给我做了普通的X光检查。
在等结果期间,我还端着电脑给大家码“答疑帖”。在一群无所事事的老头老太中间,只有我这番忙碌,有点子突兀。
接着,我被医生叫进诊室:“右喉里是有一个小肿块。”
“肿块?”我毫无心理准备,这场景似曾相识。
“嗯,大概7、8毫米的样子。不过我这也不是专科医院,给你推荐到大医院再复查一下吧!”
那一天,我的答疑帖没写完,还哭了半日。
小7爸不放心,提早从学校回来陪我,我俩一块去接的小7。在回来的路上,我像平常一样看他们在公园里耍,也像平常一样系上围裙做晚饭。
平常,真好。
那天晚上,我没再哭,开始反思。
第二天,我打起精神把答应了大家的答疑帖写完,安排好承诺了的中奖名单和优惠券发放,推迟了已经预交订金的磁力片团购排期,发掉了早已写好的一篇生活小文。
就通知大家,我要闭关了。
03
闭关,我原以为只是武侠小说里才会写的故事。
但这次闭关下来,我才发现:
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闭关。或早或晚,或长或短。
闭关,就是暂时从已经习惯的旧模式(生活、工作、育儿、夫妻相处等等)里跳出来,怀疑和反省一下自己:
我们坚持的,是必须坚持的么?
我们看重的,是顺从内心的么?
我们认为正确的,是真的对么?
这段时间,我就一直在深刻地反省自己啊!
身心状态别扭的时间久了,自己还不自知,那无非有两个结果:
要不精神出问题,要不身体出状况。
不管医生的最终诊断是什么,我已经给自己下了诊断书:太忙太执着,身心失调。
还给自己开了一个方子:调常(调回平常)。
你说巧不巧?
就在我开始有点感悟时,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偶获了一株幸运四叶草。把草折来送给我们的日本老爷爷,反复交代:
“把这小草插水里,晚上它会紧闭,早晨自会打开。”
我将信将疑,发现果真如此!
无根的小小四叶草,晚上闭合,早晨舒展
小小的草儿,不去计划明天,不会思想过去。“头脑”简单的它,只知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开阖生息。
和古人圣贤一样,道法自然。
小草是自然,人也是自然。但小草知道的,我们人却不自知。
人,你惭愧不?
04
现在回头想想,我人生中的每次“大落”,无不是因为“用意过度,用力过猛”。
高考失利,错失初恋,创业失败,三十罹癌。理想太远大,脚步一匆忙,就忘了停下来觉察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意识。
而我人生中的每一次“大起”,又无不是因为把每次“大落”化为滋养生命的养分,悉心觉察内心,做出了遂心而至的决定。
牛津剑桥给我“弃商从教”的改行机会;捡来一个“上天派来治愈我”的队友;才疏学浅写的文章,还有你们愿意星标关注等着看......
只是有时候,本来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好好的。可走着走着,又走偏了。
所以,育儿养生修行,真是需要日日调常,时时调常。
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叫一棵小草做了我的老师!
闭关这段时间,我停了写作。做了一些改变,也做了一些事。
站桩、静坐、打拳、种菜、构思绘本、精进厨艺、为自己调配精油护肤......
但更多的时间,是看书和陪孩子。
这些改变、这些事,让忙碌惯了的我起初很不熟悉,感觉有点像在过别人的生活。
有时还忍不住打开公号看到同学们的留言,无数次产生立即回复的冲动。
忍住的,就没回;
没忍住的,就回了。
在这也正式给大家作个揖,赔个礼。怠慢了您!
不过,这一天天思想斗争下来我发现:
觉察自己,还真是件很有趣的事呢!
明显感到自己的内心,一点点恢复到柔软平和的状态。之前有的身体、精神、家庭,包括育儿的一些小毛病,都自己化解掉了。
· 没有任何治疗,喉咙的不适感消失了;
· 对自己写作的方向和内容,思路更清晰了;
· 就连队友的“直男癌”和小7的“就不乖”,也变得可爱起来。
等到上周,我才拿到专科医生的复查结果:无大碍,可放心。
同学们祝我安好,我便安好哈!❤
05
这次有惊无险又闭关的经历,也让我对“身心健康”有了更精微的体察和认知。
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心灵,对孩子还是成人:
如果“失偏”是常态,无病也会成疾。
只要调回到“平常”,顽疾也可自愈。
我是个搞教育的,也是个妈妈。
这段时间的这些事、这些感悟凑到一起,内心告诉我:
作为一个小小的育儿博主,有责任领着大家看到更深层次的“育儿和育己”。
因为真正让我感觉对自己的育儿有启发式帮助的,不光是在牛津大学研究和学习早教的经历,而是我自己起起落落的人生阅历。
写到这儿,我想起成都四十九中“一跃解千愁”的那个大男孩。
如果在学校和家庭,“失偏”成了常态,孩子看不到也找不回潜意识里渴望成为的那个“自己”。
时间久了,真的会病。
所以,除了提高分数的育儿干货之外,我确实应该增加些“心灵成长”的内容,帮助大家“调常”。
不会太玄,因为它会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也不会太高深,因为我会把自己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写给你看。
至于抄作业嘛......
一回生,两回熟,抄抄就成自己的了。😁
育儿先育己。
既然做了人家的爸妈,我们的心境,就是孩子的起点。
只有先拓展自己生命的深度和高度,把属于自己心灵的根扎深,才不容易被环绕左右的“内卷焦虑”所驱动、植入、暗示。
即使自己已经远离了初衷,还带着孩子远离了他们自己本该有的样子。
只要觉察到了,就有机会校正回坐标的原点。
就像现在的我,
又回到了自己的原点一样。
谢谢大家等我回来,今天就写到这了~
祝安好,
小7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