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邪教毁掉的王朝



东晋是第二个在建康建都的王朝,历时103年,算是最长的。
建康,今日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这六朝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割据政权,在这里建都的王朝要么命苦,要么命短。
东晋王朝原本来路不正。第一位君主是明帝司马睿。此君身份一直是历史未解之迷。
先说说两汉魏晋时期流行的“谶纬学”,这是属于预言吉凶的玄学,以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及天命神授、天人感应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发事件神秘化,以隐语的方式揭示未来吉凶,而且主要针对王朝的兴衰、更替及帝王命运。

司马懿时代有一本极为流行的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一个谶语叫“牛继马后”。这句话让司马懿惶恐不安,刚好,手下有个将领叫牛金,能征善战,累有功勋。有一次司马懿见到牛金得胜后耀武扬威的样子,就突然想起了“牛继马后”这个谶语。司马懿怕自己死后,对子孙不利,就设宴用毒酒整死了牛金。子孙自有子孙事,富有心计的司马懿不可能知道百年之后的变故。魏晋时,士家大族讲门当户对,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世袭琅琊王后,娶了三国名将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为妃。也许这位夏侯光姬并不受宠,与王府一个叫牛钦的家臣偷情,生下了司马睿。
“八王之乱”促成了西晋的灭亡,公元316年8月,汉赵刘曜攻打长安。晋愍帝司马邺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两年后被汉赵皇帝刘聪杀死。当时,司马睿在江东,得知司马邺的死讯,41岁的司马睿在南渡士家大族的支持下称帝,东晋拉开了百年历史序幕。应证了“牛继马后”的谶语。
东晋是中国历史中一个独特的王朝,皇权、士族、流民武装形成三角对立,相互制约。造成了皇权不振,士族当权,流民出力的门阀政治。这种隐患便源于司马睿的来路不正。从王朝正统来说,就算摇筛子都轮不上司马睿入筛盅。所以,司马睿即位后,声望不够,势单力薄,要站稳脚跟,必须得到南、北方士族大家的支持。于是,重用王导,分享权力,稳定了偏安的局面。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矛盾也自此埋下,南下的北方士族被称为侨族,而江南本地的士族,被称为吴族。这让东晋王朝百年历史一直处于斗争之中,士族与皇族斗、侨族与吴族斗、豪门与寒门斗,流民跟谁都斗,此消彼长,内耗不断,危机四伏。期间又都需要流民武装的支持。(流民是从北方迁徙而来失去土地的农民。)

士家大族崇尚权力时,个个都可能成为野心家,在用人方面,只看立场不问是非,只重态度不看现实。
东晋初年,将军祖逖曾自请率军北伐。因为各大士族间已经预设了立场,祖逖作为打破平衡者,自然成为南北士族的对立面。士族们不仅反对北伐,而且反对祖逖,哪怕意见相同时,也要从动机、态度上想方设法找茬,预以否定。祖逖一腔热血,招募军队,收复失地,各方势力又怕祖逖做大,晋元帝也怕祖逖北伐得胜,功高盖主,对自己的帝位不利,于是听信各种构陷,在各方势权力制衡下,祖逖失去了兵权,北伐无望,活活气死。
爱国者即死,篡国者随即登场。士家大族的权臣王敦发动了政变,攻入建康,架空元帝司马睿,把持朝政,史称“王敦之乱”。内斗的结果是后赵政权,乘机占领被祖逖收复的北方大片土地,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称帝仅六年的司马睿忧愤而亡。其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当时,王敦已做好篡位的准备,但突然病故,这才使司马绍的皇位稳住。准备一展抱负的司马绍,在位仅三年就死了。年仅五岁的成帝司马衍即位,依靠士族王导和庾亮辅政。
两年后,流民武装头领苏峻、祖约不堪士族权臣的摆布,以讨伐庾亮为名,叛乱。史称“苏峻、祖约之乱”。苏峻攻入建康,毁灭性的烧杀抢掠以达到控制了朝政的目的,但好景不长,以庾亮为代表的江东士族反扑,苏峻兵败被杀。祖约兵败投奔后赵,被石勒所杀。

公元330年之后,东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内部环境,连续的叛乱,让权力的实际掌握者开始反省,斗争的方式开始由战争转为权谋,士族之间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期。外部环境,后赵政权也因内斗而跨台,北方的纷争,无暇顾及东晋。此后的数十年间,进入了相对和平的阶段。经济得以恢复,社会有所发展。国富后,以庾亮为代表的江东派准备北伐,但其他士族担心权力失衡,竭力阻挠,北伐被扼杀在萌芽中。将军桓温崛起,灭了成汉政权,收复巴蜀,三次北伐,掌握朝政。
东晋的两大支柱家族的代表人物,王导、庾亮先后去世,桓温当权前后,发生了数起东晋皇帝非正常的死亡事件。
成帝司马衍到了可以亲政的年龄,但仅22岁就死了,其弟康帝司马岳登基,也仅三年就死了,时年也是22岁,年仅两岁的司马聃成了傀儡皇帝。
从公元361年至372年,先是才18岁的穆帝司马聃驾崩。此后堂兄哀帝司马丕即位,只干了3年,沉迷炼丹,把自己毒死了。之后,弟弟司马奕继位,此时,桓温做大,几年后因为司马奕喜欢男宠,被废了,是为晋废帝。桓温又立司马昱即位,他是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幼子,一生经历了七个皇帝,时年52岁,但做皇帝8个月,受不了桓温的压制,气死了,是为简文帝。司马昱的儿子司马曜继位,正在桓温做好篡位的所有准备时,桓温自己却突然病死了。
在东晋11位皇帝中,晋武帝司马曜是唯一拥有过权力的皇帝。也是在位最长的皇帝,11岁登基、15岁亲政,在位期间与前秦的苻坚一战决胜负,成功的打赢了淝水之战。也成功的摆平了士族权势。在他之前的汉武帝,在他之后的梁武帝都长寿,也许这位晋武帝本该长寿,但是在他35岁那年,喝多了,跟自己的宠妃张贵人开玩笑说要废了她。结果当天晚上被张贵人废了,安于享乐、沉迷酒色的晋武帝被闷死在被窝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个被妃子杀死的窝囊皇帝。
公元396年,司马曜被捂死后,其长子司马德宗即位,娶了王羲之的孙女当皇后。这位新皇帝却是半个傻子,四季不分,堪比西晋时代的惠帝司马衷,结果,外朝许多将军不受君命,大权再次旁落。于是,爆发了长大十二年之久的“五斗米”教徒的叛乱。史称“孙恩卢循之乱”。

“五斗米”道是道教早期的雏形,也称为天师道。但宗教一旦被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所控制,则成为工具。重点说一下,孙恩利用“五斗米”企图夺权的故事。
“道”原本是中原清净无为的哲学思想,提倡道生德育、自然无为、柔弱不争、长生久视。东汉末年,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所以被称为“五斗米”道。孙恩本是大族之后,家族几代均信奉五斗米道,到了孙恩这辈,家世败落,成为东晋的“寒门”,孙恩的叔父孙泰是教主,教徒众多,公元398年,感觉东晋国运不济,朝政混乱,就打算作乱,被人告发后被杀。孙恩出逃舟山群岛。信徒们认为孙泰蝉蜕登仙,就到海岛支持孙恩。于是,孙恩聚集众人,准备为叔父报仇。因为伦为寒门,不得做官,孙恩自幼仇视士家大族。受家族影响,他自小就学会“符水治病”“捉妖去邪”这类迷惑人的“法术”,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才干,但装神弄鬼极有一套,于是,对“五斗米”进行了改造,正教成为了“邪教”。
孙恩起事后,所带领的人马被重新洗脑后成为流寇。每到一地,杀戮官员、劫掠财物、焚毁屋库、砍伐树木、填埋水井。当时士家大族王、谢子弟很多被杀。这期间,多郡饥荒,腐朽的士族子弟,披着精美的罗衣,抱着至爱的金玉,关着大门整家整家地饿死,连挖草根充饥的本能也丧失了。
下面的故事,足以说明孙恩真实的目的。
起事初,孙恩听说有八个郡的信徒起来响应,喜形于色,对手下说:要不了多久,你们就能到建康穿朝服了。之后,数次出岛与北府军作战,屡战屡败。便又说:咱割据浙东,也能做个勾践嘛。后来刘裕率军渡江围剿,就又说:咱逃走,也不算丢人嘛!
公元402年,乘孙恩的“邪教”作乱,桓温的儿子桓玄,废除了安帝司马德宗,自立为帝,史称“桓楚”。乘内乱,孙恩再次出岛攻击州郡,被击败,穷途末路的孙恩心灰意冷,将投海自尽说是成仙之道,数百名妻妾、信众随着投海。孙恩成了“水仙”。孙恩的妹夫卢循继续在海上为寇,直到公元411年被刘裕彻底剿灭。

孙恩因以海岛为基地,后世称其为“海盗之祖”。
如果没有孙恩“邪教”做乱,也就没有刘裕的征战,东晋还可能苟延数年,刘裕以平定孙恩做乱起家。
公元404年,由北方流民武装形成的北府军在刘裕的率领下,灭了“桓楚”,重扶司马德宗上位。
此后的十余年中,刘裕灭海盗、征巴蜀、平江南、伐中原,掌握了朝政大权。
公元418年,刘裕暗杀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文为帝。
公元420年,刘裕逼恭帝司马德文禅位自立,国号“宋”,定都建康,历四世十一帝的东晋王朝灭亡。中国历史由大割据的东晋十六国时代进入南北朝大融合时代。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