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容“贪官”的结局!


北魏分家时,东魏的兵力、地盘、财力要大于西魏。
但是双方战争的结果是西魏战了上峰,这期间高欢、宇文泰都曾差点被对方活捉,双方主帅有了类似于三国时代的“捉放曹”风险。两位同一时期起家于六镇兵变的将领,两位起于卒伍的统帅在五次大的战役中,双方都怀着同一目标:统一北方,演绎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的经典战例。
从公元536至546年的十年间,大规模的战役五次:潼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高欢发起三次,宇文泰几乎是以少胜多,战争结果:宇文泰以四比一的战绩完胜高欢。而且,以高欢抑郁而终落下帷幕。
宇文泰胜在了用人、谋略;高欢败于冒进、轻敌。

任何一场战争打的都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有形的载体,软实力是无形的延伸。战争胜利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软实力。
宇文泰治军严明,知人善任,以法治军,以儒理政,革除积弊,禁贪污、裁官员、实行屯田制、均田制,广募关陇豪强,创立府兵制,更重要的有效的化解了胡汉矛盾,形成关陇胡汉同心的局面。
高欢为人深沉,亲善部属,将士乐为其效死。高欢的软实力败于官员的贪腐。从一件小事便可看出东魏贪官的嚣张。高欢的姐夫叫尉景,时任骠骑大将军,贪污纳贿,盘剥百姓成性。
高欢曾跟尉景有一段对话。
高欢无可奈何的说:姐夫,你可以不贪吗?让人实在看不下去了。
尉景毫无愧色的说:我跟你比谁贪的多?我不过从常人身上搜刮财物,而你是从天子身上刮油呀!
高欢无言以对,在高欢的逻辑里“不怕民心乱,只怕军心散”。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王朝“依仗武力,纵容墨吏”而能长治久安。可以说高欢的偏袒自始就为东魏和之后的北齐埋下了隐患,形成王朝不可治愈的内伤。

在战场上,高欢也败在了下属的“贪”上。邙山之战,手下的将军原本能活捉了宇文泰,但宇文泰冲追他的将军说营帐中还有很多金银没来得及带走,你追我不如去收拾那些金银珠宝。这将军听了,马上停止追击,回宇文泰的大营寻宝。结果丧失了唯一一次在东西魏交战中可以杀掉宇文泰的机会。
其实高欢本人性情内向,沉默寡言,外人很难猜透他的心思,统率军队,法令严明,分析事态,明察秋毫,提拔人才,不讲虚名。而且节俭朴素,自我克制力强,也有知人之明,对待亲朋旧友,态度真诚。
但是为政者,要有大局思维。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及时解决,绝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它酿成大祸。为政不足,则成为高欢的短板。
公元546年秋,高欢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这似乎预示着每个生命都将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活的长的都是吃苦的,活的短的都是享乐的。不管生前如何荣耀与辉煌,因为死亡,不可抗拒。

玉壁(今山西稷山县)之战,是高欢一生最大的败笔,西魏守城的将士以死相争,城中无井水,依靠汾水,高欢命人使汾水改道。之后,高欢命人在城南筑起土山,打算居高临下,直接越过城墙;城内守军你建我也建,保持高度超过土山。高欢又挖地道,守军则挖长沟,用兵切断东魏军的十条地道的进口,并在深沟外堆柴,只要有洞口出现,马上倒灌烟气。东魏军用攻车撞击,守军用帐幔遮蔽,化解攻击力……总之,高欢有方,守军有法。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欢的部队苦攻玉壁50天,士卒伤亡七万人,无法拿下数千人的玉壁城。
高欢的智谋枯竭,旧病复发。刚好一颗不小的陨石划过天空坠入高欢的大营,这一天象造成了将士的恐慌。不吉的征兆,陨石到,将星落。于是高欢下令撤军。

归途中,军中传出谣言,说高欢已被守军的“定功弩”射杀。为了辟谣,途中的高欢在重病中选了一处高地,宴请将士。在月光下饮酒悲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遍遍的吟唱,唱的泪流满面。
寒风怆凉,牧歌悲戚,外患未除,内忧难解,一生奋斗,转头为空,百感交集,催人泪下。
那一刻,高欢不知想到了什么?自小在边镇生活,那里的河水清澈可饮,碧草连天,牛羊无边,天宽地宽人心更宽,无所忧虑。长大后,以信使的身份数次进入中原,之后,历经战乱,中原的黄河水已混浊,常常卷着血色和士卒的遗体咆哮而过。身居高位,却再也没有了快乐。在虎狼相伴的漩涡中上下为难,左右逢缘。也许那一刻高欢想通了,所谓经历就是由清至浊的过程。少不更事到老谋深算,再也回不到当年。
人生不过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公元548年正月,一代枭雄高欢病逝于邺城,弥留之际安排后事,他最为担心的就是手下大将侯景造反。
高欢的衣冠冢“义平陵”曾一度被误认为是曹操墓。史料中也同时记载高欢真身葬于响堂山第九窟的一处佛像顶部的石穴中,与所有帝王不同,墓穴中藏有无数金银财宝,而周边又有无数佛像守护。据说,这座陵墓建好后,所有工匠被杀,不过有一个工匠事先将此秘密告诉了儿子,后来,这个工匠的儿子盗走了墓穴中的财宝。

千年后,高欢的墓志被考古发现,所记事件与史书相同。墓志草草数言,可见当时安葬之急,唯一不同的是高欢的年龄,史料记录52岁,而墓志记载64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