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乱”的内因!


大军出征之时,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兵,自称唐王。而东征的军队,不断有人逃亡,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延安人刘迦论,聚众十万人,自称皇王,起兵……

七月七日,隋皇杨广抵达怀远镇,因天下大乱,东征高丽调动的军队无法集结完必,而高丽也人困马倦,无力再战。东征大军到达毕奢城,击败高丽军,准备渡过鸭绿江直击平壤。而此时,连年战争对弱国寡民的高丽王高元来说已折腾不起,派使节到隋军大营请降。
隋皇杨广很高兴,三征高丽的目的达到,派使节命撤军。主帅想乘胜彻底征服高丽,但长史蛊惑众将奉诏撤军。隋军将帅不能同心,无奈下撤军。
从怀远镇返回的隋皇杨广的御林军殿后部队竟然被邯郸变民杨公卿率众打劫……
返回长安的隋皇杨广命高丽王高元前来朝见,但高元仍然不来,杨广大怒准备第四次东征,但天下大乱也已力不从心。
隋皇杨广第一次下达征高丽的诏书时,大隋著名的经学家刘炫写下了《抚夷论》,反对出征高丽,他认为对高丽应该采取安抚政策,而不是进行征伐。但是当时,中原富庶,兵强马壮,刘炫的观点与皇权派主流观点相悖,并未得到支持,三征高丽,让大隋得不偿失时,才有人又翻出《抚夷论》,与事无补了。
变乱继续不断,离石胡酋长刘苗王,聚众起兵,自称皇帝。齐郡变民首领孟让劫掠各郡……在镇压涿郡变民首领卢明月时,又有两位少年英雄出现在史料中,历城人秦琼、罗士信。
上谷变民首领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变民首领魏刀儿,自称历山王,这些人开始与东部草原部落结盟,四处劫掠。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这一年大江南北各路割据称王称霸的变民首领有了14个年号,相互争伐,大吃小,百姓饥荒,但官府不肯开仓放粮,于是,变民蜂起,郡杀郡首,县斩县官,天下大乱。李渊、李世民、秦琼、陈咬金、李密、窦建德、魏征……登上历史的舞台。在河西走廊一带,大量居住着来自西域的胡人,除了历代定居、杂居的胡人外,裴矩主政河西时又招来众多西域商人。隋初,高昌与突厥的冲突,有二千多高昌人内迁,也被安置在河西一带,这些先后进入关中及中原的西域人,有定居也有往来与商道者。关中一带,一个西域商人叫何潘仁,他的父亲叫浑邪,常年在西域与中原之间经商,到何潘仁这代就成了富二代,家有余财,喜欢结交义士。后来,这个何潘仁不知道犯了什么罪,逃亡到司竹园,散尽家财,纠集数万民众起事,自称总管。还将隐居在乡里的被罢官的原尚书右丞李纲招来做了长史,不断的向长安以西的城邑蚕食。人数多达数万,活动在长安周边,手下多有来自西域的胡商。
李渊在太原起兵前,怕家人遇害,秘密派人召当时在长安的女婿、女儿柴绍夫妇。李渊这位女儿是李世民的姐姐,后来被封为平阳公主。
接到秘信后,柴绍与平阳公主商量分头出发,不引起官府的注意。于是,柴绍先行出发赶往太朱。丈夫柴绍走后,平阳公主并没有去太原,带着家人动身回到了到鄠县(今陕西省户县)的李氏庄园,变卖家产,赈济灾民,招集了数百人的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就说服几只有规模的义军,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胡商何潘仁的队伍。“趋利避害”本就是商人的本性,单打独斗去造反并不是何潘仁的目的,当得知李渊起兵时,自然要寻得靠山,当时李渊是唐国公、官拜太原留守,何潘仁当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下属。百姓称平阳公主为“李娘子”,她的这支军队也被称为“娘子军”,这位大唐创业时的铿锵玫瑰,率军先后攻占了盩厔、武功、始平等地。因为军纪严明,无侵百姓,远近的变民多投奔而来。很快平阳公主的聚集了七万多人。

这年九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女儿已为他打下了一大片地盘。在之后,李渊扫平关中、陇西、凉州的战斗中。平阳公主奉命率军拒守太行山重要的关口苇泽关,至此,这里被称为“娘子关”。平阳公主的长子叫柴哲威,后来任大唐西域第三任安西都护。
这之后的故事,则可以说明隋皇杨广“闵”的那部分。
从东征战场回来的第二年,杨广北巡太原,随行的卫尉少卿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安抚尉使。平定山西境内民乱。
启民可汗受惠与隋,所以可以忠心待隋,加之隋的财力物力的资助使其实力强大,但他死后,始毕可汗接任后,由于征高丽和民变,给塞北的供给也就减少很多,始毕可汗原本就不满。这时候裴矩出了个骚主意,将对付西域处罗可汗的办法对付始毕可汗。
草原部落,人性纯朴、爱憎分明,裴矩触动了始毕可汗的底线。当时,有很多往来与中原与西域的粟特商人也常去草原贸易,这些人见多识广,甚至有人成为始毕可汗身边的谋士。
裴矩的主意是这样的,远嫁公主给始比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叱吉,封始比可汗的弟弟为小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比可汗手下有一重要谋士,就是粟特商人出身,看穿着这件事的内情。而裴矩又下了一步臭棋,以恰谈贸易细节为名,将这位谋士诱至马邑杀了。至此,爱憎分明的始毕可汗大为失望,不再朝见杨广。

杨广北巡太原,原本想着重塑与启民可汗时代的辉煌,挽回征高丽失败造成的影响,甚至想着联络始毕可汗,共击高丽。
完全没有料到的是,始毕可汗已成了敌对面,率骑兵准备袭击杨广,幸亏义成公主派人及时报信告警。杨广的北巡大军才没有继续进入草原,但是还是在雁门被始比可汗的大军所围。雁门郡41城被始毕可汗的军队攻占39城。攻城的流箭甚至落到了杨广的脚下。
历史的往复就在于历史事件的重现,杨广被围雁门的解围过程几乎与当年刘邦的“白登之围”相同。最终义成公主起了任用。
在这次解围的战斗中,16岁的李世民出现在史料中。为了对付始毕可汗,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
变民不一定是强盗,但也未必是正义之师。到了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正月,有二十多个郡元旦朝贺的特使没有按期到达,这些人要么被变民杀死在路上,要么被变民所阻无法到达。大隋境内的变民已成暴民,四处烧杀抢掠,遇有抵抗则就地屠城。
一个王朝是由反对者与支持者共同组成的,如同奔驰的骏马,骑手得有缰绳和鞭子,反对者就是那根控制迅速、方向的缰绳,善待批评者,就是如同保护那根可以及时悬崖勒马的缰绳。
雁门事件之后,由于高丽王高元不来朝觐,杨广决定四征高丽。
几件事可以说明,作为帝国骑手的杨广自己剪断的马缰绳。
朝会,隋皇杨广问众大臣:现在各地还有多少变民?
大将军宇文述:已经很少了,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重臣苏威:这不是我的工作,所以不知道盗贼有多少,只知道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各地奏报的盗贼的情况都不真实,在雁门时,陛下承诺不再伐高丽,而如今又准备东征,盗贼怎么可能消失?这次东征,我认为不必征调军队,只要赦免天下强盗,派他们去东征,就有数十万大军。
御史大夫裴蕴:天下哪有那么多盗贼?苏威谣言惑众,当判死罪。
于是,苏威因言获罪,一家三代被贬为庶民。
内史侍郎虞世基将各地的求援奏章压着不报,对隋皇杨广说:鼠盗狗窃之徒,各郡追逐搜捕,就要一网打尽了,不必放在心上。
治书侍御史韦云起,弹劾虞世基和裴蕴。认为此二人做为重臣,掌握枢要机密,处理内外事物,但凡涉及民变的奏折不上报,故意隐瞒,以至前线剿匪的官军常因得不到及时支援而失败,至使盗匪规模越来越大,请将此二人依法定罪。
大理卿郑善果得知后奏报:韦云起毫无根据,诋毁朝廷高官,诽谤官府,当严加处理。
于是,韦云起被贬。

因言获罪的还有一位低级官员,时任东郡法曹翟让,只因为百姓说话被判死罪关进了大牢。狱吏为翟让鸣不平,将翟让私自放了,临别时这位狱吏对翟让说:你是大丈夫,可以拯救黎民百姓,你快逃吧,不要管我了。于是,这位族上是西域高车人的翟让逃到瓦岗,聚众起兵,东郡人单雄信得知老乡在瓦岗寨占山为王,集结同伴投奔翟让。
涿郡是征高丽的大本营,集中了大量军需粮草,被变民盯上,留守的将军中只有罗艺每战必胜。于是,其他将军非常忌恨,企图陷害罗艺,得知消息的罗艺为自保,率军回城抓捕留守官员,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自称幽州总管,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李渊有一个仇人叫李靖,时任马邑郡丞,李渊占三原时抓到了李靖,命人斩首。李靖大声说:你兴正义之师,为什么要报私仇,诛杀勇士。李渊恍然醒悟,释放李靖。李世民早闻李靖大名,于是将李靖安置在自己的军队内任职。
617年十一月,李渊大军进入长安大兴城,立杨广的孙子,13岁的杨侑为帝。自任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爵唐王,致函各郡县官府、义军、变民、氐羌酋长,东起商洛、南至巴蜀争派子弟或归附或投降。
公元618年,隋皇杨广大业十四年,这一年中原大地有了15个年号,上一年被消灭的年号又被其他年号补上,还多了一个。也就是说这一年,有十五个割据政权的首领称帝。这还不算割据的总管、山大王和小股的流民武装。
也许,杨广已意识隋王朝的末路将至,此时的隋皇杨广在江都宫中,每日下朝扎上头巾、穿短衣裤,提着手杖,每日里右边看看左摸摸,看不尽人间美景,直到夜晚才回屋。
杨广博学多才,也懂得星相卦谱。有一天,夜观天相后,对萧皇后说:恐怕有很多人想算计我,不过我最差也就和陈后主一样,享乐人生,自然而终。后来,照着镜子,长叹一声,这么俊美的脑袋,也不知道会被谁砍去。萧皇后询问缘由,杨广笑着说:贵贱苦乐、循环更替,有什么可伤感的呀!
(未完待续:本文为《西域四百年三:盛唐的背影》第二章:隋皇的“炀”与“闵”)

本文作者:《西域四百年一:汉匈争夺战》获2023年度最具创新力奖。《西域四百年二:南北大融合》即将出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