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争,你死我活!



 
出土的居延汉简中,有12支与乌孙小昆弥乌就屠有关的木简,被称为《上言变事书》,讲了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驿站两位军政官员署名给上级预警:十二月乙酉日接到边塞的紧急檄文,前一天,广地哨所军侯上报,瞭望哨上的士兵发现境外东北方向大约百余里外,四个点位有人为纵火,火势极大,如同点燃木材堆。
第二个内容是,车骑将军许嘉下令,乌孙小昆弥乌就屠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合谋准备攻击郅支单于,目前,尚未发现呼韩邪单于部军队动向,郅支此人,贪而不仁,对汉室有二心,可以协调边塞外诸游牧部落协助配合呼韩邪单于,并提供军需。
第三个内容是:目前边境线上的情况,游牧部落自由往来,小月氏部仰仗依靠羌人部落。
    很遗憾,木简没有标明是哪一年,也不知是哪一段战事,有人推测是甘延寿、陈汤灭北匈奴之战,呼韩邪单于、小昆弥乌就屠参与此战。
    对于乌就屠任小昆弥期间乌孙社会正史记载不多,因为大昆弥性格弱,乌孙国民多支持小昆弥。
可以肯定小昆弥乌就屠率军队参与了灭郅支之战。而呼韩邪单于离的太远,鞭长莫及。
 

历史不是一笔流水帐,而是波澜起伏的弦线,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时间、特定的人物身上,可能重复出现,研究历史就是找到起伏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
    
     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乌孙国发生两件大事,一是大昆弥星靡死,儿子雌栗靡继位。二是小昆弥乌就屠死,儿子拊离继位。
两位新任的大小昆弥年龄差距多大,没有记载,从辈分上说,大、小昆弥是侄叔关系。小昆弥拊离年长。自此,乌孙国的权力平衡被打破。
此时,西域都护是段会宗,大小昆弥的策立均由段会宗上报朝廷批准授于印信。
西域其他诸国无事,乌孙事不断。在段会宗即将离任之时,汉所策立的小昆弥拊离被弟弟日贰杀害,王权血酬游戏中,没有亲情,只有利益。
消息传到西域都护府,段会宗立即上报朝廷,调动屯田的戊己校尉驻军姑墨,准备出兵小昆弥。得知汉军屯垦军队将要进兵乌孙小昆弥部讨伐,日贰逃了。
    郅支已灭,匈奴呼韩邪单于臣服中原,日贰无路可走,只能投奔了康居国。段会宗受命出使乌孙立拊离的儿子安日为小昆弥,局势得以安宁。
    段会宗调内地后,廉褒继任西域都护。
    廉褒是战国时期名将廉颇的后代,为人耿直,足智多谋,以勇武为名。任期内,发生一件事,小昆弥安日为了复仇派手下三名刺客以逃亡为名,到达康居,投奔日贰,并成功的行刺,将谋杀拊离的日贰刺死。这件事的谋划过程,廉褒应该是主谋,事后,廉褒重赏三名刺客。
廉褒调内地后,段会宗再次出使西域。也就是这段时间发生了乌孙兵围都护府事件。
之后的两任西域都护,一位是韩立,一个没有留下名,这两位在西域政绩应该不怎么样,西域诸国颇有意见。甚至有些小国已脱离汉室,不再朝贡,以示抗议。
西域各国纷纷上书,要求派遣前都护段会宗回西域任职。
于是,汉成帝派遣孙会宗再度出任西域都护。小昆弥安日得知后,翻越天山到达龟兹国拜会,西域各国得到消息,欢呼雀跃,那些已不再倾向汉的小国又主动归附。
    这一年是前21年。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封疆大吏在百姓眼中,不仅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更是代表中央王朝的形象。虽然那个阶段,汉成帝荒淫无度,大将军王凤专权,但汉朝的官员还能各负其责,中央王朝设有大鸿胪,专门负责属国的管理事务。
    
    第二年,前20年,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复株累单于去世,弟弟栾提且糜胥继位,称搜谐若鞮单于(16任),遣送王子到长安当侍子。
 
    汉成帝刘骜开始私自出宫游荡,穿大街,过小巷,到野外撒欢,斗鸡赛马,自称是“富平侯”的家人。成帝的几个舅舅也越来越张狂,五舅成都侯王商将长安城墙凿了个门洞,把护城河的水引到他家的人工湖里泛舟取乐。小舅曲阳侯王根家里也有人工假山和水中的渐台,格局模仿未央宫的白虎殿。
    不知从哪里飞来一群野鸡,飞到未央宫承明殿屋顶,然后又飞到庭院中,顺着台阶登堂入室,叽叽喳喳乱叫。这当然是一件晦气的事。刚好成帝刘骜私自出宫,在阳阿公主家遇到了两位舞女,美貌非凡,于是,带回宫,这两位美女就是赵飞燕、赵合德姐俩。
    汉朝重五行之说,以火为德,崇尚红色。当时宫庭女官淖方成看到此二位后,说了句预言:她俩是祸水,会把火扑灭,一语成谶。女人是祸水由此而来。
在赵氏姐妹的构陷下,许皇后被废,后宫成为淫乱之地,专宠赵氏姐妹。成为皇后的赵飞燕常与多子的侍卫通奸,企图借种。民间传说,姐妹俩在用一种叫“息肌丸”的药,可以使肌肤雪白娇嫩不起皱纹,但该药之毒滞留在任督二脉中,令女人无法怀孕。这期间,成帝其他妃子生过两个男婴,都在赵氏姐妹的控制下害死,导致成帝无后。

 
    西域都护一任三年,到前18年时,段会宗任期再满,回朝复命,接任者是谁,没有留下名字。段会宗离开西域的第二年,乌孙再次内乱,小昆弥安日被归附乌孙的人所杀。乌孙小昆弥部大乱。
时任中郎将、光禄大夫的段会宗再次出使西域救火,稳定乌孙小昆弥部的局势,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局势稳定后,回朝复命。
 
鸿嘉三年(前16年),王莽出道,在姑妈王太后和舅舅及其党羽举荐下,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䘵大夫、给事中、侍中(皇帝的随从)。
此时的乌孙大昆弥部,人畜兴旺,政局稳定,因为强盛自然强势,大小昆弥部属经常为牧场发生争执,大昆弥雌栗靡下令,不得互相侵扰草场,这原本是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刚上位的小昆弥末振将压力很大。于是,派遣刺客潜入大昆弥部刺杀大昆弥雌栗靡。刚回到长安的段会宗再次出使西域,稳定乌孙局势,立雌栗靡的叔叔伊秩靡为大昆弥,伊秩靡是解忧公主的孙子,也就是解忧公主幼子大乐的儿子。也许是出于对乌孙局势的考虑,段会宗此行并没有惩罚小昆弥末振将,这笔账记着。
 
前16年9月,东莱发现黑龙,日食。
陈汤再一次出现在史料中,跟这条黑龙有关。
王商讨厌陈汤,王商是成帝刘骜的五舅,前面几个舅舅轮番掌权且都死了后,五舅此时接任大司马、卫将军,把持朝政,这位任西汉帝国最高军事长官的人,就是前面提到把防御工程的长安城墙掏了个洞引水入池的每日泛舟于湖的那位。这种人怎么可能看上陈汤这类不懂得阿谀奉承的军事人才,于是弹劾陈汤散布谣言,说“前一年黑龙在冬季出现,是皇帝屡屡私自出宫游逛的反应”。定罪“大不敬”。
刘骜下诏:念陈汤斩郅支单于曾对国有功,免死,贬为平民,遣送到敦煌屯垦。
 
不能因为陈汤曾是英雄就认为是个完人,陈汤是官人,官人乐于干的勾当,陈汤也干了不少,比如给人帮忙收取好处费,参与成帝陵墓建设工程中的投机倒把,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胡乱说话。相比较,陈汤要比朝廷中掌握大权的王氏家族的外戚们好地多了去。

 
元延元年(前12年),匈奴汗国搜谐单于(十六)要到长安来朝觐,走到边境,突然死了。这回轮到呼韩邪单于的嫡子栾提且莫车继位,新任单于被称为车牙若鞮单于。
 
成帝刘骜三大爱好,游乐、饮酒、淫乱,如此胡闹,那么,大臣在干什么?
当野鸡飞临未央宫,刘骜就问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这是什么征兆兆?
王音说:陛下左右的佞人太多,宰相级以下官员,每人都为了自保官位,不敢说正直的话。陛下继位15年,还没有继承人,却每天出游,花天酒地,做伤风败俗的事,在封国和郡县传播的恶名比在京城都大。上天屡次显示灾异,目的就是让陛下改错,现在上天对陛下都没有办法,当臣属的,还有什么指望?只能直谏,听侯处死。高祖打下的基业,陛下将留给谁?凡事应该跟贤能的人,共同商量,严格检讨自己,恢复正常的治国方式。
 
王音是成帝刘骜的表舅,王氏家族唯一为基业考虑的辅政大臣。
这是高官对刘骜的劝解。当然还有刘向、谷永、廉褒、刘辅、辛庆忌等正直的大臣不停的谏言。
刘骜只当耳边风,认真检讨,坚决不改。
 
小官也有,当年让老师萧望之喝毒酒、保名节的朱云上书求见,并在公元前12年出现在朝堂上,主动找死,且创造了一个典故“朱云折槛”。
金銮殿上,当着文武百官。朱云说:朝堂上的这些高官们,上不能规劝君王,下不能有益百姓,坐在位子上吃闲饭,整天害怕失去官帽,无所作为还无恶不做。请陛下赐我尚方剑,砍下一个奸佞官员的头,用以警示其他人。
成帝刘骜问:你说的奸佞是谁?
朱云说:安昌侯张禹。
张禹是成帝的老师,曾任丞相。
成帝一听,大骂,小小官员,竟敢诋毁朝廷重臣,侮辱帝师,拉出去斩了,决不宽恕!
侍卫抓捕朱云,押解出殿,朱云挣扎,抱住门槛,几个侍卫硬拉,门槛竟被拉断,此时,朱云哀嚎:我能够到地下追随关龙逢、比干(夏、商两朝两位敢于直谏被杀的忠臣)已经心满意足,但不知道圣明的汉王朝,会有什么下场?

 
成帝刘骜也有优点,就是气头一过,有人说情,也就不再追究。
刘骜也想利用朱云给自己立个“圣明君主”的牌坊,所以朱云没死,那个拉断的栏杆成了表彰直臣的象征,朱云自此回家教书育人。
在朱云扯断门槛那时,乌孙又摊上大事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