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后



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祸大于了天灾,天灾只是一时,而人祸则绵绵不绝。
“大兵之后,必有灾年”。
东汉末年,中原大地大灾难时期,兵荒马乱,由于战争产生大量无主尸体暴露在战场上。兵车退去,百姓进入尸骨漫山遍野之处搜寻物资,于是一场比战争伤亡更可怕的大瘟疫开始流行,五十年中,发生了多次大瘟疫。以至“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上千万人死于瘟疫。
这场瘟疫先从北方地区开始流行,当时的朝政腐败,宦官、外戚争权夺利,朝廷实力衰弱,无力赈济,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赤壁之战中,曹军中瘟疫肆虐,非战斗减员也是曹操兵败的重要因素。在相互厮杀中北方的俘虏将瘟疫传播到了南方。江东、荆州、益州等地相续开始了瘟疫流行。
史料记载,这种瘟疫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极高,患者出现高烧、咳喘、呼吸困难的症状,最终由于呼吸衰竭而亡,一些患者出现血斑淤块。
曹操有首诗叫《蒿里行》,写这首诗时,他是奋威将军以袁绍为盟主,联兵讨伐董卓,而盟军争势夺利,联盟瓦解,互相残杀。在这种困境下写下了这首诗。“……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很多人解读这是战场惨状,事实上当时瘟疫流行,不单战场死伤无数,民间也病亡无数。

有些时候,瘟疫就是一面镜子,人们还没有弄清对症下药的办法,瘟疫就照出一方衙门指令的优劣、官宦的良知、商人的素养、医者的操守,贫民的无助,这一切相对于瘟疫的伤害来说,民心的背离才是最大的损失。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长沙出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太守,每月初一和十五,此官不谈正事,大开衙门,坐在官衙中专门给百姓看病,百姓称之为“坐堂医生”。此人叫张仲景,他的家族200多人,在那十年内先后有一百多人死于瘟疫。对张仲景来说,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战乱和官员对百姓疾苦的漠视。为了避乱,他辞官来到岭南隐居,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在建安十五年,写就了《伤寒杂病论》。在此书序中,这位官场的异类,愤然写下一些官员与医生心思不在把社会和百姓的脉,只知道赚昧心钱,更多的人,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治世与治病之方,解救百姓的痛苦,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自己的本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并质问,将此以往“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瘟疫再起,曹植写下了《说疫气》,这篇文章中社会面的现状是这样的:瘟疫不断的蔓延,家家户户都经历着丧失亲人的悲痛,四处都是百姓哭号的声音,有的全家病死,有的一族俱亡。有人认为,灾难是鬼神所为,遭受这次灾难的人多是贫苦的百姓,那些富足人家则死亡很少,这是阴阳失衡,寒暑错位的结果,无奈的百姓用悬符的方式来辟邪驱鬼。

在中医中,“瘟”是指急性传染病,“疫”是指百姓全病了,在“瘟疫”面前,并不是富足人家不易被感染,当时礼法,官员与百姓要保持距离,不能进入底层民宅,接近百姓,有伤尊严和面子,所以感染的机率少。建安年间,代表中原文化最高水准的“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被曹操所杀,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先后死于瘟疫,很多地方村庄空无一人,成为了野兽的觅食地。
我们常说大疫不过三年,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这一年的三月十五日,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享年66岁。
曹操功业可以用下面的文字来代表,政治方面:惩办豪强、稳定政局、唯才是举、尚礼重法;在军事方面:统一北方、精通兵法、治军严整、爱惜将才;经济方面:驻军屯田、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倡导廉政、重视教育。
曹操使东汉王朝在群雄纷争的年代又延续了近30年,在控制匈奴和西域方面,曹操瓦解匈奴势力,限制匈奴扩张,针对西域,承汉制稳定了西域长史府。
就在曹操去世的这年三月底,位于东北的濊貊、扶馀单于和位于西北的焉耆、于阗王都派遣使者到朝廷进贡。
曹操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被汉献帝册封为魏王,食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可以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同汉制,国都邺城。众子均封列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开年,孙权杀关羽、取荆州后向曹操称臣,劝曹操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的信给群臣看,还骂骂咧咧的说,孙权这小子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呀!群臣当然明白什么意思,劝曹操称帝,汉献帝是曹操带着长大的,曹操于心不忍,加之自已年龄大了,又是朝政实质的把舵人,名份并不重要,也不想背个坏名声。只是说,如果这是天命,我就当是周文王吧!结果,没多久就死了。
帝王升天没人敢预兆,但帝王登基会有人谋划出一个前兆。
在曹操的老家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有一个叫殷登的老头,跑着兴奋的给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说是45年前,谯县出现过一次黄龙,当时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这是什么祥瑞之兆?单飏说,天地运行有其规律,黄龙出现是天道要轮回,50年之内必有真龙天子出现。当时,这个殷登在场,就把这事记下了,现今黄龙再现是真龙天子要出现。桥玄、单飏早死了,但殷登还活着,这事就传开了。当时曹操的长子曹丕继承了魏王爵位,于是就招这个叫殷登的老头来询问,然后就笑了,赏了老头三百斛粮食打发了。
时局对曹丕来说非常好,内部环境,自己顺利继位,两个弟弟曹彰、曹植被赶到了封地;外部环境,河西平叛顺利,胡、羌归附,加之孙权杀了关羽,“孙刘”联盟破裂,随时可能开战,只要坐山观虎斗便可。
曹操之前说自己当周文王,言外之意,自己的儿子曹丕就是周武王,“武王伐纣”的故事汉献帝刘协当然明白,加之,民间又在传黄龙再次出现的预兆。汉献帝8岁当了傀儡,30年来先是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后是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曾经也下衣带诏想干掉曹操,结果自己的皇后、怀孕的董贵人、及自己的两个孩子反而先后被曹操诛杀。现在曹操死了,曹丕控制着朝廷的局面。曹丕连他弟弟都想杀的人,如果想除掉一个挡道的傀儡皇帝,也不算是难事,出于自保和群臣的劝谏,于是,这年12月10日,刘协祭祖庙焚香禀告,命人持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

曹丕推让了三次后,在繁阳亭兴筑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之后,进入许都,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刘协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给曹丕为妃。
曹丕身边有一个叫苏则的侍中,此人曾随曹操西征河西走廊的张鲁,收复河西后,任金城太守(今兰州)。由于战乱金城当地官民流离失所,苏则在任内安抚百姓,平安羌人、胡人之乱,用牛羊接济金城百姓,开仓放粮,劝导百姓耕种,很快流民归附。
到了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河西的军阀相互吞并,苏则矫诏发兵平定河西之乱,苏则以军功进封都亭侯,食邑三百户。调京城任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曹丕问苏则:当年你破酒泉、张掖打通河西,与西域相互通使,西域曾派使节到敦煌,呈献了一寸大的珠子,现在能不能买到?苏则说:如果陛下能够统一中国,恩德定会穿越大漠远达西域,即使不想要什么珠子,珠子也会不求自至,现在如若四处寻求购买,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此言一出,曹丕沉默不语。
曹丕当然想一统中国,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更替都在讲一个正统,也就是合法性,于是,那方神传的石头被刻上了:“魏受汉传国玉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