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全名为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北部,拥有着广袤的土地,其面积达到了16.4万平方公里,行政上分为24个省。截至2020年,突尼斯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172万,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占比超过90%,剩下的则是柏柏尔人。
在这个国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法语也被广泛使用。有趣的是,突尼斯这个名字源自于其首都突尼斯市,而突尼斯市则是以古代迦太基女神塔尼特的名字命名的。尽管突尼斯的面积和中国的江西省相当,但人口数量却只有江西省的四分之一,这一点令人感到非常惊讶。
想要了解非洲这个名称的起源,就必须提及突尼斯这片土地的古称“阿非利加”(Africa)。afri是迦太基附近闪米特人的常见名字,与腓尼基语中的afar(尘土)有关。
古罗马人采用了afar一词演变出来的“Africa”来称呼迦太基人的土地,因此罗马共和国将今天突尼斯北部以及利比里亚西部沿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一个行省命名为阿非利加行省。
古迦太基这个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初,当时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了迦太基城,位于现代突尼斯市东北17公里处。迦太基一词在腓尼基语中意为“新城市”,在古罗马文献中也被称为“布匿”。最初,迦太基城只是腓尼基城邦泰尔的一个海外殖民地。到了公元前650年,迦太基城摆脱了泰尔的统治,独立建立了古迦太基城市国家。
古迦太基凭借其强大的海军控制了西地中海,成为该地区的经济强国,其领土曾经包括今天的北非沿海、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岛、萨丁岛、西西里岛以及马尔他岛。古迦太基曾与古希腊争夺地中海的霸权,后来又与古罗马争夺霸权。然而,在三次布匿战争中被罗马共和国打败后,古迦太基最终在公元前146年灭亡。
古老的迦太基曾是繁荣的都市,然而,命运的轮回将其化为一片废墟。当罗马军队摧毁了这座城市,城墙倒塌,房屋焚烧,一片狼藉之时,人们以为这座城将永远沉沦于历史的尘埃中。然而,在这片破败之地上,一个新城崭露头角,宛如凤凰涅槃,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了罗马阿非利加省的新中心。
然而,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五世纪时,汪达尔人横扫而至,夺取了迦太基城和罗马在非洲的领土。他们将这片土地重新塑造,将迦太基改造为汪达尔王国的心脏,而迦太基城则成为了这个新王国的皇宫。然而,这个王国终究在534年崩溃,让北非再度沦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数百年后的七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时代席卷了迦太基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北非的主宰。随后,这片土地长期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结束了长达数个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统治。
至于与法国的关系,追溯至1881年,突尼斯沦为法国的保护地,更名为法属突尼斯。1956年3月,突尼斯迎来了独立,成为突尼斯王国。随后的1957年7月,突尼斯废除了君主制,确立了突尼斯共和国。作为昔日的殖民地,突尼斯与法国的关系紧密相连。法国不仅是突尼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主要的外资来源国,同时也是突尼斯军事装备的主要供应国。
“阿拉伯之春”的故事始于2010年底,由突尼斯一位名叫布瓦吉吉的小贩引发的自焚事件。这一悲剧引发了广泛的民愤,人们愤怒地抗议失业、物价飙升、腐败等问题。
这场愤怒的抗议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波及了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这场浪潮导致了多国元首的下台,包括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以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
突尼斯,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一员,绝大多数国民信仰伊斯兰教,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与其他非洲的阿拉伯国家不同,突尼斯展现出了独特的特色。首先,这里的人口主要是白种人,这在阿拉伯世界并不常见。其次,红灯区在法律范围内合法存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度,而且接受信奉和不信奉宗教的男女之间的婚姻。
女性在这里不必穿着只露出眼睛的黑袍子,而且在社会地位上与男性没有太大的差异。值得一提的是,现任总理娜杰拉·布登·鲁姆赞是突尼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也是阿拉伯世界中的开拓者。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濒临地中海,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隔海相望。这里被称为“欧洲后花园”,融合了地中海的浪漫情调和撒哈拉的广袤荒凉,是少数几个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代文明于一体的国家之一。突尼斯拥有七处世界遗产,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跨越了三千年,沿海线长达1300多公里,金色海岸线令人向往。
这里有着古老而壮观的迦太基遗址,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的奥克巴清真寺,气势恢宏的古罗马浴场以及保存完好的古罗马斗兽场等历史遗迹,还有世界最大的沙漠盐湖——吉利特盐湖,以及引人入胜的蓝白小镇西迪布塞以德。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知名电影如《星球大战》、《英国病人》、《夺宝奇兵》、《布莱恩的一生》等都曾在这里取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椰枣出口国之一,突尼斯的椰枣产量在全球排名第十,2021年产量约为29万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最受欢迎的品种是透明椰枣,透过阳光照射,整个果实都呈现出透明的质感。椰枣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包括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铁、钙、磷等微量元素。
在阿拉伯地区,椰枣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被广泛用于斋月期间的饮食,以及各种庆典、葬礼和开斋仪式上。在沙特,椰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食物,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就像中国人聚会时爱吃瓜子一样,阿拉伯人钟爱椰枣;中国人结婚时分发喜糖,而在阿拉伯世界,椰枣才是必备之物;中国人过节时喜欢吃饺子,而阿拉伯人则更喜欢椰枣。
在突尼斯,橄榄树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文化的象征,又是经济的支柱,更是美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闻中,最古老的橄榄树可以追溯到迦太基时代,大约在2500年前,这充分展示了它在这片土地上的悠久历史。橄榄产业在突尼斯的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种植面积达到了170万公顷,相当于总耕地面积的35%,
而且橄榄树的数量高达80万株。这一产业为突尼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业人员高达26.9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口的57%。在全球橄榄油生产中,突尼斯名列第四,因此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橄榄油园”。
突尼斯男足被称为“迦太基雄鹰”,是非洲足球的传统劲旅。根据最新的FIFA排名,他们在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30。突尼斯队曾经在2004年夺得非洲杯冠军,并且已经六次晋级世界杯决赛圈,分别是1978年阿根廷、1998年法国、2002年韩日、2006年德国、2018年俄罗斯以及2022年卡塔尔。
然而,在前五次世界杯的征程中,突尼斯队均未能晋级小组赛。在本届世界杯中,突尼斯队在D组首轮比赛中与丹麦战平,如果能够战胜澳大利亚,他们将有机会与法国队一同晋级。
尽管突尼斯的自然资源匮乏,但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机电产品、纺织以及旅游业依然是其经济的支柱。截至2021年,突尼斯的人均GDP为3867美元,在全球排名100多位。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20人类发展报告》,突尼斯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95位。
而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其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为第87位。此外,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布的《2020年全球幸福报告》中,突尼斯的幸福指数排名第1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