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准备出发前往尼泊尔时,我心中充满了对这个号称“离天堂最近”的国家的憧憬。我对尼泊尔的想象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但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我的期待顿时破灭,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国家背后贫穷和苦难的深刻认识。
初次抵达加德满都时,给我的印象远非我所期待的那般美好。这里的机场与我之前所见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机场完全不同。破旧、规模不大,红砖墙斑驳不堪,设施简陋,甚至连行李传送带都没有,更不用说摆渡车了!机场外的景象更是令人心生唏嘘,曾经应该是花园的地方,如今却只剩下被牛羊啃食的黄土地。
加德满都的主要道路大多是柏油,其余则是土路。这里没有地铁、高铁,也没有像样的高速公路。与国内的四五线城市相比,加德满都更像是一个遗忘的乡村,高楼大厦寥寥无几,整洁的房屋更是罕见,到处都是破败不堪,尘土飞扬,堪称一片凄凉。
加德满都是我所见过的最破旧的首都之一,住宿条件也相应不佳。在市中心寻找性价比较高的住所几乎是不可能的!我选择了一家当地人开的旅馆,条件相当一般,床单被罩久未更换,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而且还有独立卫生间。
加德满都是一个慢节奏的地方,清晨的街道上连卖早餐的摊位都不多,更别提其他商铺了。最终找到一家看起来比较高档的民宿,享用了一顿价格不菲的早餐,吃饱喝足后重新上路,此时街道上的商铺才开始陆续开门。寻找办电话卡的地方也并不容易,我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才找到一家很小的手机店。办理手机卡需要提供护照,他们提供了专门为游客办理的短期卡,选择了一个月的。
当我离开加德满都前往帕坦时,仿佛穿越了一道时空隧道,从贫民窟跨越至现代城市!这种鲜明对比令人震惊,而这两个地方仅仅相隔一条河!帕坦是一个富人区,这里的居民生活在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社区里,他们驾驶着豪华轿车出行。
尼泊尔的贫富差距并不罕见,贫民区的居民常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生活没有电和水。稍富裕的郊区,房屋可能有两三层楼高,但水电供应仍然是个问题,常会出现几小时的停水停电。即使在加德满都和博卡拉这样的城市中心,停电停水也是家常便饭。我曾在博卡拉的五星级酒店住宿,一天之内经历了十几次停电,幸好每次停电后都很快恢复供电。
尼泊尔目前正直面一项备受瞩目的环境卫生问题,不仅仅是电力供应方面的挑战。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再到其他地区,到处可见的垃圾让人难以容忍。就算是备受当地人尊崇的“巴格马蒂河”,与印度的恒河地位相当,如今也沦为垃圾堆场,水质变得浑浊不堪。
尼泊尔女性的地位和待遇同样令人费解。一些妇女竟在街头沐浴,一边细心梳理头发,一边穿着纱丽,这种独特的风俗让人难以理解。更加令人心痛的是,一些贫困家庭的女性在生理期间被迫离开家门,因为她们相信女性在家中度过生理期可能会招致不祥之灾,因此被迫住进牛棚。
尼泊尔深厚的宗教文化据说拥有三亿多位神明,因此全国几乎每三天都会迎来一个节日。其中,“活女神”这独特的传统,被选中的女孩会被供奉在库玛里庙中,与外界隔绝,甚至在重要的节日期间,她们的双脚也是绝对不能接触地面的。
尼泊尔女性的一生中,根据传统习俗,至少要经历三次婚礼。第一次婚礼被戏称为“果婚”,通常在女孩8到9岁时举行。这场婚礼的对象居然是一种名为“贝尔果”的坚果,象征着女孩未来能够找到一个健康、长寿且忠诚的丈夫。贝尔果在女孩后续的婚姻中也有独特的用途,例如在婚姻不幸时,女孩可以将贝尔果放在丈夫枕边,表示结束关系;如果丈夫不幸离世,贝尔果在葬礼上的出现则意味着她有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女孩在12到13岁时经历第二次婚礼,与太阳结合。在仪式前,女孩需要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与外界隔离整整11天,象征着她从女孩到少女的蜕变。在第12天的清晨,女孩被带到户外,双眼被蒙住,直到她到达顶楼,接受第一缕阳光的洗礼,预示着她即将迎来明亮的未来。
至于第三次婚礼,更贴近我们熟悉的传统形式。家人会为女孩筹备婚礼,或者女孩可以自由恋爱找到心仪的对象。男方在求亲时,可能会携带槟榔、粉末和新衣物等礼物,以期赢得女方父母的认可。在尼泊尔的婚礼中,男方的经济负担相对较轻,主要是送一些金饰作为礼物,而女方则需准备丰厚的嫁妆。
在尼泊尔,政府一直坚持着“一夫一妻制”的政策,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城市里,富裕的男性娶多个妻子并不少见。与此同时,尼泊尔北部一些贫困地区仍保留着一妻多夫的传统。这种婚姻形式不仅是古老传统的延续,也因为一定的经济考量,有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一妻多夫的家庭中,一位女性可能会与同一个家庭中的所有兄弟结为妻子。但一旦孩子出生,情况变得复杂,因为很难确定孩子的亲生父亲。因此,孩子可能会被认为是多位父亲的子女,并按照排行顺序认领。妻子的责任是维持家庭和睦相处。然而,随着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反对这一传统。
尼泊尔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约80%的人口从事农业活动,主要种植稻谷、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以满足国内需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于外部援助,约四分之一的预算来自其他国家的援助和贷款。
旅游业是尼泊尔经济的另一个支柱,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尼泊尔因其壮观的山脉而闻名于世,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1000米。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海拔超过7600米的山峰位于尼泊尔境内,再加上超过6100米的240座山峰,使得尼泊尔成为徒步旅行者的天堂。
尼泊尔的人均月收入仅为1100卢比,约合人民币600元。尽管物价水平与国内三线城市相当,但生活成本并不低廉。例如,肯德基的单人套餐要50多元人民币,一双普通牌子的运动鞋接近一个月的平均工资。租房方面,拥有带院子的大别墅一年的租金约为2万元人民币,而购买公寓的每平米价格在3000至4000元人民币之间。因此,即使想要购买摩托车,这也是很多家庭的梦想之一。尽管摩托车价格昂贵,但在当地的交通环境中更为便捷,对于年轻人来说,拥有摩托车也能增加找对象的机会。
尼泊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人说尼泊尔“虽然贫穷,但幸福指数很高”,但这更多是对当地生活状况的美化宣传。实际上,尼泊尔人民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幸福。
在尼泊尔,一些居民甚至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每日三餐的保障都成为奢望,这样的生存状况让人难以将其与“幸福”联系在一起。然而,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可能只是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清修”之旅,旅行结束后可以回到舒适的生活中,尼泊尔可能仅仅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旅游胜地。但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日常生活远没有旅行宣传中那样光鲜。
在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有些旅行社声称提供免费服务,实际上却要求支付60元人民币的门票费用。我在广场上遇到了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他直接向我伸手要求300卢比,我告诉他没有零钱,但这小孩紧追不舍地说10元人民币也可以。
在尼泊尔的某些地方,向游客讨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在猴庙参观时,让我感到无奈。一群孩子在我拍照后纷纷上前要钱,我给了一些卢比,但他们仍嫌不够,一直追着我。在当地的唐人街,几个小孩听说我是中国人后,伸手要钱,没得到后直接摸我的口袋。
我想给计划前往尼泊尔旅游的人一些建议,不要盲目同情而给予钱财,这将助长乞讨的“风气”,也会影响到后来的外国游客,同时在无形中加剧游客与当地人之间的隔阂。更重要的是,这并不会使你在当地人眼中显得慈善,反而可能被认为是容易受骗的对象。
尽管尼泊尔的旅游业为该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对当地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女性游客,一些尼泊尔男性可能存在误解,认为中国女性既富有又容易“搞定”。因此,女性游客在尼泊尔旅游时,需要对街头的陌生男性保持警惕。
尼泊尔居民与其他地方不同,他们更喜欢“自由”的双脚,喜欢赤脚穿凉鞋或人字拖,甚至一些人干脆赤脚行走。尼泊尔女性偏爱身着红色纱丽,涂抹红色或紫色的趾甲,并佩戴金光闪闪的脚镯或戒指。即便在冬天,尼泊尔大多数人也穿着凉鞋,上身可能穿着羽绒服、皮夹克,外加一条厚重的大披巾。女性则在纱丽外面披上色彩鲜艳的羊绒披肩。
尼泊尔的很多商店出售的香烟是按根计算的,烟民们习惯购买单根香烟,并在店内点燃后离开。当我想买一整条香烟时,发现大多数店铺的库存只有寥寥几包,我找了好几个小店才找到一家出售整条香烟的。
在饮食方面,尼泊尔人不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用手直接抓食物。米饭是当地的主食,而在偏远的山区,主食通常是玉米、小米和荞麦。尼泊尔人喜欢喝牛奶和茶,当地有一种手工酸奶味道和口感都很不错。尼泊尔人还有在饭中加入牛奶的习惯,这让我感到有些惊讶,至于味道如何,我没有品尝过就不做评价。
在尼泊尔,富裕的家庭一天通常有四餐,而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能只有两餐。尼泊尔有很多信奉印度教的人,对于牛肉有所忌讳,但水牛肉是可以食用的,因为在他们的信仰中,只有黄牛是神圣的,而水牛则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