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在以前,我从未想过会有机会踏上蒙古国的土地。对我来说,蒙古国就像是一块未经发掘的宝藏,几乎在网络上找不到任何信息,这让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和神秘感。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感,与之前去过的那些常见旅游目的地不同,我对这次的旅程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并不是因为它的风景有多么壮美或者文化有多么独特,而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可能遇到的人和事的好奇。
关于如何到达蒙古,有三种主要的交通方式可供选择:汽车、火车和飞机。从中国内蒙古到蒙古国,一般是选择自驾或乘坐国际大巴。火车方面,有从北京出发经由乌兰巴托到莫斯科的K3次国际列车,以及从北京到乌兰巴托的K23次国际列车。此外,还有每天一班的直飞航班,往返于北京和乌兰巴托之间,价格相对稳定,不太受淡旺季的影响。
飞行时间大约两个半小时,空中服务员会提供饮料和食物,人们享用着,准备着即将降落。这段时间里,人们开始期待着即将展开的未知之旅。
首次探访乌兰巴托北部的贫民区,惊叹于富人区和贫民区的共存;到被当地孩子追逐的快乐,至今仍不清楚原因;偶然发现摔跤学校,体验了蒙古的传统体育;在蒙古包内半夜生火的经历;第一次穿越草原乘车,目睹蒙古儿童骑马奔跑;第一次了解到徒手在河中捕鱼的技巧……
在一个酒吧里,我第一次聆听到了蒙古人的现场演唱。他们用蒙古语演唱,虽然听不懂,但那民歌的旋律仿佛将我带到了草原上。蒙古人的很多行为都带着一丝幽默感,可以说是相当朴实又酷炫。比如他们在舞台上的舞姿,或者穿着卫衣、拖鞋和皮衣一起摇摆。
对乌兰巴托的第一印象最初来自谭维维演唱的《乌兰巴托的夜》,那种宁静中带有荒凉,荒凉中又充满力量的感觉。后来听了安来宁的版本,感受到了一丝温柔在那份宁静和荒凉之中,这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期待。
在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城市规划和交通情况令人沮丧。社会上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而且城市正面临着人口大量涌入的挑战。然而,这座城市也有着现代化都市的一面。从时尚的购物中心到热闹的酒吧夜生活,从高档餐厅到豪华的酒店,再到街头充满朋克气息的年轻人,以及偶尔穿着传统蒙古服饰的游牧民。
乌兰巴托的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大部分车辆都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二手车,价格低廉,只需两三万元人民币。再加上低廉的关税,导致城市中汽车数量激增,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即使在贫民窟也能看到不少汽车。由于缺乏有效的道路规划,再加上左右舵车并行,交通拥堵已成为常态。
实际上,我在前往蒙古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乌兰巴托的交通情况会很糟糕,但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我抵达的那一天,交通堵塞的情况让我感到绝望。从机场到我预订的酒店,本应15分钟的车程,结果花了近一个小时。在这里,似乎没有交通高峰期,随时都可能遇到交通拥堵。
从高处俯瞰,乌兰巴托的城市结构并不复杂。城区很小,周围主要是棚户区。简单来说,以东西方向的图拉河为界,南边是城市的主要街区和富人区,中部是普通的居住区,北边则是棚户区。
由于城区房价高昂,许多迁往乌兰巴托的游牧人只能在城市周边建造简陋的小木屋或蒙古包。考虑到蒙古的工资水平并不高,平均月薪只有约2000元人民币,房价对居民来说显得异常昂贵。
城市缺乏规划,当地居民随意搭建房屋,导致各种颜色和风格的房子混杂在一起。尽管对游客来说,这片房屋区可能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除非别无选择,否则谁会愿意居住在这里呢?尤其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冬季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3摄氏度的情况下。有钱人可以购买供暖设备或煤炭,但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人来说,只能使用柴火或牛粪来取暖。
我发现乌兰巴托的夜景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并不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宁静”。相反,城市的夜晚充满了喧嚣和热闹,到处都充斥着对比。我记得抵达的第一个晚上,被满眼的绿色灯光所震撼!当地人似乎喜欢用绿色来点缀城市,无论是灯光、建筑还是广告牌,都充满了绿色的元素。因此,乌兰巴托的夜景给了我一个异国情调的印象。
库苏古尔湖是蒙古国最大的淡水湖,也被称为贝加尔湖的姊妹湖,位于蒙古的西北部,靠近俄罗斯边境,距离俄蒙边界不到20公里。湖区生活着各种哺乳动物,如驯鹿、麝鹿、驼鹿、野山羊和牛等,湖中也栖息着多种鱼类。此外,Khalkha族、Burat族等民族居住在湖边附近的森林山区。冬季,湖面结冰后会形成美丽的蓝冰,与贝加尔湖相似,非常壮观!湖边设有多处蒙古包或露营基地,需提前预订。这里游客寥寥,以欧洲人为主,而当地居民使用蒙古语,因此需要靠导游进行沟通。
在库苏古尔湖畔住在蒙古包里,一般游客的住宿条件都比较简朴,主要是简单的床铺和火炉。而游牧民自己的蒙古包则更加豪华,配备了电视、收音机、DV等现代化生活设备。
我们住的蒙古包内使用柴火取暖,也许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由于柴火燃烧时间有限,一般只能燃烧一两个小时,而蒙古包的透气性并不高,导致前半夜很热,后半夜则十分寒冷。晚上的温度已经降至零下几度,被子紧紧裹着也感觉冷飕飕的。
在蒙古,人们通常都呈现出强健的体格和低沉的嗓音,初次见面可能会给人一种疏离感。但根据我的亲身经历,他们实际上都非常热情,尽管他们的表现较为内敛。一般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安静地待在一旁,不会打扰你,但一旦你需要帮助,比如问路,他们基本上都会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当然,人群中总会有各种类型的人,有友好的也有不友好的。
至于乌兰巴托的公共交通,实在是相当不便,而且耗时。我当时主要是靠打车出行,但当地的出租车价格相当混乱,私家车和出租车都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此外,除了乌兰巴托以外,几乎找不到一条像样的公路,道路崎岖不平,没有路标,一路颠簸不已……如果你对路线不熟悉,又不是驾驶高手,最好还是不要自己开车。此外,蒙古国的油价也是相当昂贵的,柴油每升7.5元,92号汽油5.3元,95号汽油7.9元。
蒙古的货币叫做蒙古图格里克,简称蒙图,不过当地也接受美元和人民币,在商场和一些酒店也可以刷卡。
由于蒙古拥有大量的牛羊资源,尤其是羊,因此牛羊肉的价格都相对实惠。一公斤牛肉约30元人民币,新鲜的羊排约19元一公斤,但蔬菜水果相对来说价格较高。娃娃菜每公斤15元,圣女果每公斤10元,橘子每公斤11元。当地产的蔬菜稍微便宜一些,包菜每公斤不到两块,土豆每公斤不到两元。所以,来到蒙古一定不能错过品尝美味肉类的机会。
除了乌兰巴托,其他地方的蔬菜水果种类非常有限,有时甚至找不到地方购买。主要的蔬菜有土豆、胡萝卜、洋葱和大头菜。
当地的餐馆主要提供各种汤饭,包括羊肉汤、煮羊肉、面条、土豆等,还有炒饭和羊肉蒸饺等各种炖菜。单人用餐价格一般在10到20元左右。
蒙古人的主食以各种面食为主,还有肉、奶制品、面包和土豆等。由于蒙古的冬季十分寒冷,大部分人喜欢吃高热量的甜食,比如巧克力、巧克力派和各种糖果。
当地著名的商场非常有限,包括中国援建的国百商场、乌兰巴托大商场,以及专门销售GOBI羊绒制品的店铺和花市,规模都不大。这些商场销售的商品款式相对陈旧,种类也不多。但其中也有一些不错的物品,比如著名的蒙古皮包和钱包,都是用纯皮制作,虽然样式和做工不算特别精致,但价格相对较为实惠。
同样,由纯羊绒制成的大衣、围巾和手套,价格低廉,适合作为礼物或者自己穿戴。在乌兰巴托,还有一些知名的超市,如emart和nomin,并非本土品牌,而是国外连锁店,销售的商品大多是进口货。从中国的厨房用品到韩国的卫生用品和化妆品,再到俄罗斯的调味料和面包,甚至德国的酱料,种类应有尽有。而当地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是奶制品,质量上乘,口感出色。
在乌兰巴托这座充满异国风情的都市,人们汇聚在这里,不管是来观光的游客还是为了工作而来的人,都在这里相遇。特别是韩国人,似乎是这座城市中最常见的外来群体。夜幕降临,城市生活达到巅峰,夜店灯火辉煌,听说很多人会在那里熬夜畅饮、畅谈。在这座城市里,外表和穿着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街头随处可见欧美、日韩风格的服装,几乎没有人敢出门不整洁打扮,否则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
蒙古人传统的服装是蒙古袍,这种厚实、保暖的服装完美地适应了这里多变的气候。一天之内可能经历着晴朗温暖、狂风暴雨和飘雪的天气变化。对于放羊的牧民来说,一件蒙古袍在户外工作时尤为必要。即使在现代,许多牧民和老一辈蒙古人依然坚持着穿着蒙古袍的传统,有时甚至孩子们也会穿上,而女性则更倾向于一些现代化的改良版蒙古袍,这种穿着也别具一格。
当地人对于各种节日和庆典都非常重视。圣诞节时,家家户户都会装饰自己的房屋;儿童节,孩子们会表演精彩的节目;新年、毕业典礼、教师节,甚至外地舞蹈团的表演,都会有各种聚会庆祝活动。
在草原上,一个大家庭通常会有三到五个蒙古包。在这些偏远的地方,手机信号几乎无法覆盖。我曾试图打电话,一位牧民告诉我说,信号只能在远处的山顶处获得,但需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意味着与城市设施如医院、商场、学校等的距离遥远。更让人难以适应的是,厕所通常要走好几百米,只是简易的木板旱厕,没有现代化的抽水马桶。
几乎每个游牧区的家庭都养着羊,有些甚至还饲养着大量的马和牛。我曾见过一户人家,他们拥有上千只羊。根据当地市场价格,一只羊大约可以卖到三百块人民币,这说明牧民并不是贫困的。
蒙古国实行着全民普及的免费教育制度,拥有近800所全日制学校和63所专业培训中心。在医疗保障方面,蒙古国实行着强制和自愿两种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