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学霸转山寻访“甜蜜事业”
一米多宽的金黄色蜂巢呈扇状,一个个坠在绝壁的齿缝间。猎蜜人戴着能盖住脸的纱帽,用竹竿或长柄勺挖出巨大的蜂巢,一时间,上百万只蜜蜂黑压压地笼罩在猎蜜人周围……“哦呦呦,这个蜂蜜太棒了!”在场的人都两眼放光,台州小伙茹秋凯更是十分兴奋。
浙大毕业、银行辞职、瞒着父母跑到中缅边境创业……茹秋凯花费三年时间,骑行上万余里,走过数百个山区村庄,链接数百位山区农人,连接山区蜂衣网络,寻来上百款独具风味的东方蜂蜜,并记录了旅途和山区故事。期间,带动400户山区农人,使户均增收3000元。
远赴云南,帮蜂蜜出山
今年29岁的茹秋凯出生在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靠着种瓜把他拉扯大。“我从小听话,从来没让父母担心过。”这个街坊邻里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却在从事农业这个事儿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叛逆”。
2016年,浙江大学毕业后,茹秋凯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种瓜艰辛的他,深知农民的不易,一直就想着如何可以改变现状。深思熟虑之后,茹秋凯毅然从银行辞职,只身前往北京,加入互联网公司做农业众筹。
2018年,一次在云南德宏下乡调研中,茹秋凯认识了一群傈僳族猎蜜人,第一次了解了“悬崖蜜”。悬崖蜜蜂巢比普通蜂巢大五六倍,是由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蜜蜂——大排蜂酿造而成,猎蜜人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到百米悬崖上才能采集到“悬崖蜜”。
“村里设施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猎蜜人的保护措施也非常简陋,”这一情况让茹秋凯看了非常担心,“再加上信息不畅通,在尼泊尔售价2000元一斤的‘悬崖蜜’,村民却不知道怎么卖出去。”茹秋凯暗下决心,要带领悬崖蜜走出大山。
于是,他通过拍摄“悬崖蜜”的采集过程,将这种远离人烟的自然环境,充满冒险性和新鲜感的采蜜过程,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了出去。
新奇的事情接连发生了:巴基斯坦的“老铁”打“飞的”过来买了几百斤蜂蜜;屡获国际大奖的加拿大摄影师过来拍摄了一组大片;谷歌上“中国悬崖蜜”的搜索排位竟然开始高于“尼泊尔悬崖蜜”……
“悬崖蜜”快速“出山”,不经意间带动一百多户村民户均增收近万元。“这个中缅边境的小山村好像一下子被点燃了。”茹秋凯欣喜地说。
下乡创业,助村民共富
2019年7月,茹秋凯决定离开北京到云南中缅边境,和当地傈僳族人共同农创。“我又‘叛逆’了一回。”茹秋凯笑道,“我从小就是农村长大的,毕业后也有一股力量指引我往农村走,来到这里,我很有归属感。”
采蜜采得多了,茹秋凯发现当地农人们养的土蜂蜜也很神奇,每一种土蜂蜜都有不一样的味道、香气和色泽。不过,和悬崖蜜一样,这些风味独特的土蜂蜜,也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我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蜂蜜收集起来,利用东方蜂蜜的一个风味美学,向大家传递山居蜂蜜的幸福感?”于是,“叛逆”的茹秋凯考了摩托车驾驶证,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转山寻蜜。
三年时间,茹秋凯骑行上万余里,访遍了云南16个州、市的山头,收集了百余种不同风味的蜂蜜。这期间,带动数百位山区农人,带领着400余户山区农人户均增收3000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大业农心先锋人物”、“新农人品牌IP奖”、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现代农业创客新锐奖”……诸多荣誉蜂拥而至。
“高空采蜜真的是一件又危险又辛苦的工作,但人生亦如猎蜜,苦尽方能甘来!”茹秋凯说,“未来,我将尽绵薄之力,继续助力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采写:弓玉
校对:嘉镱、贝贝
主编:薇薇
终审: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