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大王”栽了!曾年入30亿,如今倒欠4个亿,扬言:我不跑路


本文作者 |   一    月
责任编辑 | 柳叶叨叨
“服装大王”破产了!
近日,山东如意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因资不抵债,宣布二次破产重整,并且已公开招募公司重整投资人。

提起温州庄吉,如今大部分人都比较陌生。
但说起周华健的那句“庄重一身,吉祥一生”的广告词,却令很多人印象深刻。
温州庄吉曾经十分辉煌,它曾是温州“服装大王”,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温州市企业50强榜单。
公司年产值一度高达30亿。
创始人郑元忠,从一名“逃犯”成了温州赫赫有名的“服装大王”,并成功跻身胡润中国富豪榜。
他的经历堪称传奇。

01
1952年,郑元忠生在温州乐清柳市的一个农村,家中兄弟姐妹7个,一家人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郑元忠聪明,敢想敢干,凡事都想尝试。
初中毕业后,郑元忠没有考上大学,但他不甘心留在家乡,便跟着村里人一起外出打工。
他们去湖北、江西等地,盖房、修路、造闸门、打隧道,虽然十分辛苦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本。
一次偶然的发现,改变了郑元忠的人生经历。
那时,老家刚刚通电,见到开关,出于好奇,郑元忠便买了一个回家自己研究。
郑元忠发现,这样的一个东西,只有三条铜片,再加上胶膜,便能卖好几块钱,而自己一个月才赚了十几块。

不顾家人的反对,郑元忠与朋友合伙做起了开关生意。
做开关就需要银,郑元忠就想办法从民间收购银元,甚至还不惜冒险通过特殊渠道购来白银做拉线开关。
因为质优又低价,郑元忠的生意很好。那些年,他还在柳市创办了五金厂、电器厂等数家企业。
1978年之后,郑元忠的生意越发好了,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领当地人走上了生产经营低压电器之路。
短短几年的时间,郑元忠坐拥千万资产,几间工厂年产值百万,被人称为“电器大王”,成了当地的“八大王”之一。

那时,郑元忠刚满30岁,一时风头无两。
他在家乡盖了一幢3层的洋楼,院子里可以停12辆小轿车,还买了当时非常稀有的摩托,甚至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然而任何人的命运都和时代紧紧相关,郑元忠也不例外。
1982年,全国开展打击经济犯罪的行动,温州“八大王”成了当地重点“严打”的对象。
郑元忠也被找去进行约谈,但他觉得自己无罪,之后,便乔装打扮逃走了。
在外逃亡了二十一个月零六天后,郑元忠得知柳市的形势已经好转,料想应该没事了,便回了家乡。
没曾想一回到家,郑元忠还是没逃过被抓的命运。

郑元忠在牢狱一待就是186天,直到1984年4月,被无罪释放,温州“八大王”其他人也相继得到释放。
经历了此番打击,其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急流勇退,郑元忠却没有气馁,而是重操旧业。
他研究了当时的经济政策,并重新申请办厂。
很快,郑元忠成立了乐清第一家股份合作的精益开关厂,并获得迅猛发展。
然而正当郑元忠的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时,他却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02
1992年,40岁的郑元忠决定到温州大学国贸系学习,精益开关厂则交给吴邦东管理。
家人朋友都不理解他的做法,但郑元忠却潜心学习,一边念书,一边思考企业的转型问题。
班主任周德文评价他:“学习认真,喜欢向人请教。”
大学里,郑元忠用2年的时间修完了3年的课程。
毕业后,有人劝郑元忠投资大热的房地产,但郑元忠希望创立一个荣誉更加久远的品牌。
深思熟虑一番后,他邀请老师周德文和朋友一起建立服装品牌“威丽斯”,主打西服成衣制造。

当时的一套低端西服利润并不高,只能靠薄利多销。
在周德文的建议下,公司决定往中高端西服发展。
然而当公司盈利后,一些股东的亲友却开始占据公司里的重要职位,并与郑元忠产生了利益纠纷。
1996年,郑元忠决心重组公司,将公司改名为庄吉服装有限公司。
并诚邀温州服装界的知名人物陈敏,跳出家族企业的桎梏。
陈敏很注重品牌建设,在他的主导下,“庄重一身,吉祥一生”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周华健的代言更是让温州庄吉家喻户晓。

庄吉西服主打定制与高端,虽然价格昂贵,但是设计工艺都属上乘。
短短几年时间,庄吉就在全国拥有了400家门店的终端渠道。
2003年,企业效益更是达到顶峰,那时“全国代理商拉着现金来要货,衣服做出多少就能卖出多少”。
2007年,庄吉的税后利润已达到1.2亿元。
庄吉集团成了全国知名的服装企业之一,也是温州服装业领头羊。
彼时郑元忠也达到了辉煌顶峰,集众多荣誉于一身。

03
只是人总免不了为自己的野心买单,郑元忠又一次付出惨痛代价。
随着企业的壮大,郑元忠不再满足于只做服装,便玩起了跨界。
但郑元忠的跨界想法并没有得到合伙人陈敏的认同,陈敏觉得还是应该深耕服装业,继续做强做大。
因为意见不合,陈敏辞去董事长的职位,郑元忠成为董事长,执掌大权。
就这样,郑元忠开始了多元化发展战略。

他先是投资大热的房地产。
与天津现代集团合作,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建成后,又转让了出去。
后来,郑元忠又涉足矿业,2006年庄吉获得了云南普洱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矿的开采权。
物流、发电、金融,郑元忠在多个领域都砸下重金,庄吉旗下一度拥有十余家子公司。
一开始确实不少赚钱,但败笔已经埋下,因为郑元忠的步伐迈得更大了。
2006年,郑元忠高调宣称进军造船业。
当时,社会上兴起了造船热潮,郑元忠也认为这是一个利润非常高的行业,
“9个月造的一艘船可以抵得上庄吉服装一个园区全年所有的利润和税收。”
这一年,郑元忠收购兼并了3家船舶企业,重组创办浙江庄吉船业,注册资金达3亿元。

期间,庄吉船业接到了不少订单,其中就有香港巴拉哥集团的订单。
他们要造两艘8.2万吨散货船,每艘造价近2.4亿人民币。
这么大的订单,让郑元忠信心倍增。
为顺利完成交付,郑元忠将这两艘船抵押给银行,以获取贷款,垫资造船。
然而,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造船业也进入寒冬,许多造船企业一夕倒闭。
巴拉哥集团主动违约,交付了违约金,放弃了订单。
但此时庄吉已投入超过12亿元,等到银行贷款到期,庄吉已没有能力还上这笔贷款。
最终,因连环效应,庄吉集团在银行产生了300多亿坏账,旗下6家公司申请破产重组,5000多名工人面临失业。
但郑元忠并没有逃避债务,他公开承诺:“不自杀、不跑路,欠钱慢慢还。”
因为做到了不欠薪不裁员,庄吉集团旗下的5000员工并没有发生讨薪闹事事件。
但走到这个地步,庄吉集团只能“卖身”求得生存。

2014年,山东如意集团出资1.28亿元买下庄吉服装的人员和资产,持股比例为51%,庄吉集团占股49%。
“卖身”后的庄吉集团也一度取得不错的业绩。2015年至2018年,累计实现营收达10.38亿元。
但好景不长,2019年庄吉的营业收入断崖式下滑,仅为1.70亿元。
紧接着2020年以来,消费降级,高端服饰颇受冲击,温州庄吉迅速崩塌。
到2022年下半年,温州庄吉已经陆续停工。
04
而温州庄吉背后的大老板如意集团,如今也并不如意。
据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如意集团营收3.09亿元,同比下降46%;
净亏损6297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721万元;
净亏损6297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721万元;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负债合计达18.7亿元。
截至最新收盘,如意集团的最新股价报6.9元,相较于2022年12月的高点,累计跌幅达53%,最新总市值仅剩18.06亿元。
面对如今的困境,庄吉的二次“卖身”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庄吉发展到如今,不禁令人惋惜。
经济学者马津龙曾说:“元忠可惜了,如果安心地做服装,庄吉不至于落到今天。”
其实,企业想要通过跨界来降低单一产业带来的增长后劲乏力和高风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都以失败而告终。
恒大,跨界造车、做矿泉水、进军光伏产业,都以失败而告终。
老牌国货娃哈哈,卖童装,还曾经涉足奶粉、白酒、保健品,屡败屡战。
但被消费者感知的寥寥可数,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老产品。

2015年开始做手机的格力,如今8年过去了,格力手机还是只存在于老板的宣传中。
当年的500强企业盾安集团,涉足风电、机械制造、房地产,甚至还有养殖、食品,最终导致巨额债务危机。
当然成功的并不是没有。
比如云南白药,2004年推出了云南白药牙膏,从医药跨界布局日化领域。
2019年狂揽45亿营收,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药牙膏的市场份额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多元化战略本身没有问题,但盲目的扩张只会导致失败。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自己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否能为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往期推荐
| 佛山首富之子:逃离接班,自立门户,靠“扫大街”赚来110亿
| 私自挪用两亿公款,致使637亩产业园烂尾,鄂尔多斯富商终于栽了
你的「赞」+「在看」,毒sir都看得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