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由于在香港拒绝上场,知名球星梅西在整个华人世界引发了强烈的舆论争议。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是,作为一家新锐快递公司,请了梅西做代言的极兔竟然饱受牵连。
也正是因此事件,人们才惊觉,前几年还名不见经传的极兔,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财大气粗了?
的确,极兔近几年不仅从竞争激烈的众多物流公司中脱颖而出,还在去年上了市,市值最高达到过1443亿港元!
然而奇怪的是,今年开年之后,极兔的股价又如自由落体一般直线暴跌,截至目前已经较峰值跌了将近1/3,不禁让人诧异。
难道只是因为受到了梅西事件的舆情影响,就败落的这么快吗?
舆情影响,当然不小。
二月份梅西塌房时,便有网友要求极兔换代言人,并威胁说:
“不换梅西,就换极兔,今后我家拒绝接收极兔快递。”
当时,的确有一个昵称为“极兔速递”的账号冒了出来,嚣张地回复了一句:“不差业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群情激愤,不仅呼吁拒收极兔快递,更是因为商家使用极兔发货而纷纷退货。
嗅觉敏锐的股市自然也应声而动,一时间,极兔的股价开始“跌跌不休”。
眼见舆情失控,极兔官方也慌了,连忙澄清该言论并非公司立场,并称已经报警调查该账号所属人。
遗憾的是,即便做出了回应和澄清,极兔的股价却没能如愿回升,反而是再次创下了最高跌幅,单日下跌26%。
但很明显,梅西舆情事件虽然影响不小,却不太可能是极兔股价持续下跌的关键原因。
这只已然“一路狂飙”了好几年的兔子,为啥在2024年遭遇了滑铁卢,快要跑不动了呢?
可能很多读者朋友现在还不是太了解极兔,毕竟极兔进入大众关注,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它其实是一家中国人在海外建立的快递公司。
这个快递品牌创立之初,只是为了在海外卖手机更方便,谁知它比卖手机更香,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
最近几年,极兔还杀回了国内,业务规模逐渐比肩“三通一达”、“京东系”等老牌快递,2023年还上市了,你说传奇不?
2015年,为了打开海外市场,全面提升旗下手机的销售,OPPO印尼地区CEO李杰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创办了极兔快递。
但自从极兔快递创办后,李杰竟然发现,喂养这只兔子比卖OPPO手机有前途,就开始全职搞起了快递业。
虽然2015年时国内的快递产业已经很成熟了,但在东南亚还是处于风口。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何况一只轻量级的兔子,它很快就占领了东南亚的市场,发展的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在东南亚发展不错的极兔,逐渐把目光放向全球,我们中国是快递业务量最庞大的国家,极兔自然也不想放过。
出口转内销这条路子,要不然就试试?
国内的快递市场,实在太诱人。
2022年,全国快递业务高达1千多亿件,平均单日快递量就是3亿个,贪吃的兔子自然动了心。
2019年,通过重金收购龙邦速运,借壳成功的极兔终于拿到了通关文牒,杀回了国内市场。
众所周知,国内的快递业已经很成熟了,“三通一达”、“京东系”、“菜鸟系”、“顺丰系”,已经瓜分了整个市场,且都有了自己稳定的势力范围。
初来乍到的极兔,要怎么才能破局呢?
“兔如其名”,极兔刚回国便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它的确是一只极生猛的兔子,搅局的能力超强。
依靠并购、区域代理、绑定平台、价格战等手段“大力出奇迹”,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极兔硬生生从格局早已稳定的国内快递市场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强势冲进了第一梯队。
上面我们提到过,极兔速递中国战场的第一战是对龙邦速递的收购,从而解决了入场资格的问题。
接下来,它收购了天天快递,解决了基础场地的问题,收购了百世快递,既补充了基础设施,又拿到与淘系电商绑定的机会。
甚至,它还收购了顺丰旗下的丰网,丰网的主营业务就是电商揽件,与百世的那块业务融合之后也是相当不小的市场份额。
便如同贪吃蛇一般由近及远圈地,极兔就这样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仅两年时间,极兔在中国的年处理包裹就从2020年的20.8亿件,增长到了120.2亿件,有了和大佬们PK的实力。
“买买买”可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并购后,极兔还要面临怎么经营的问题,而它能快速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搭建起全国网络,靠的就是“区域代理制”。
中国快递业几家巨头的经营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
京东系、顺丰系是全直营,三通一达则是采取加盟制,而极兔也有自己独创的方式。
它的区域代理制,有点类似三通一达的加盟制,不过加盟制是总部和加盟商二级架构,而极兔则是由总部、地区合作商、终端加盟门店三级架构组成,中间的一级地区合作商,就是它的特色。
极兔与地区合作商签订合作关系,下级的事就由地区合作商去动作,这样就节省了总部很多的资金和精力。
有了各地合作商的共同分担,这只兔子也跑得更快了些。
有人说,这种运营模式,天然就适合“跑马圈地”、快速扩张,极兔也果然发展迅猛、一路狂飙。
2020年-2022年期间,极兔的国内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包裹增长率为140%,可以说足以让人大跌眼镜。
2022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快递市场上,极兔做到了全国快递包裹占有量1/10的成绩。
彼时,距离极兔杀进中国市场才仅仅4年时间,它便已拿下了中国快递市场约10.9%的份额,速度可谓恐怖。
在接下来的2023年,它的业绩表现甚至更加出色。
2023年,是中国快递业的黑暗时刻,快递企业市值合计蒸发了超过2千亿元,可谓是万马齐喑。
顺丰、中通、申通跌去了近3成,而圆通更惨跌掉了4成,韵达更是崴了脚,市值只剩了一半。
然而在这样的国内快递大环境里,极兔却是一骑绝尘,不仅发展迅猛,还于10月27日在港股挂牌上市了。
任谁也没想到,这只搅局的兔子上市后仅2个月,市值就飙升到了1300多亿,成功赶超了中通,成为了仅次于龙头老大顺丰的存在。
2023年极兔的全年财报很漂亮,总营收88亿多美元,同比增长高达22%。
再来看一下市场占有情况,截至2023年时,极兔在东南亚市场已经连续4年稳居第一名的宝座。
在巴西、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新开拓的市场,都是业内前五名的存在,且营收增长了近3倍。
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上,极兔也是打下了大片的江山,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2023年的全国业绩电话会议上,极兔的执行总裁樊苏洲也骄傲地表示: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们的排名一直不断在提升。”
然而,就在极兔的发展势头一派向好、备受资本市场青睐之时,今年的极兔却像坐上了过山车,自峰顶开始了极速下滑。
今年1月26日,极兔被国家邮政监管局进行了行政约谈,原因是在抽检中发现,它使用的集装袋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
早在去年10月27日,也就是上市当天,极兔也曾被行政约谈过,由头是因为发生了机械操作事故。
这两次约谈,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极兔极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的确,极兔近些年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烧钱补贴、大力投资。
而且,2023年国内其它快递企业的业绩表现,也把国内快递业的内卷和供给过剩的现状给摆到了明面上。
简而言之一句话,快递行业越来越不好做了。
2024年,极兔显然没能保持2023年的良好势头,自1月25日市值达到惊人的1443亿港元之后,就开始一路下滑。
被约谈、被梅西舆情牵连、快递改革等,似乎都成了掏空极兔的重要因素。
如今,极兔的股价已然跌破了发行价,市值也重新跌回了千亿以下。
尚不足半年时间,这般大起大落,也是看得人惊心动魄。
但这也是极兔必然会经历的。
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的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如人意,以价换量带来的量增利润不增、干得越多赔得越多,都是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成为致命一刀。
更何况,现在国内快递业各家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极兔的逆风上涨,也确实只是表象。
不过,尽管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势头不算乐观,但极兔还有海外市场的优势,这也是极兔的底气。
在东南亚,极兔有着“东南亚顺丰”之称,走的是优质服务之路。
而在国内,却是以低价换市场的跑马圈地模式,跟三通一达硬碰硬。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东南亚和国内的市场现状不同。
在东南亚,极兔可以照搬国内快递公司初期的做法,而在国内,它只能选择“拼多多”式发展。
众所周知,拼多多靠烧钱、低价换客流,目前发展还不错,而极兔也以同样的方式圈占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但下一步,极兔能否像拼多多一样站稳脚跟,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不得不说,纵使目前极兔在股市的表现十分令人忧虑,但这只兔子仍然不可小觑。
单单是凭借着和拼多多、淘系电商等电商的深度绑定,它确实不缺业务。
同时,极兔的管理层也已经意识到快递业的拐点来了,在今后的发展中,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一定会在这方面进行改进和重视。
在2023年全国的业绩电话会议上,樊苏洲也明确表示:
“我们意识到了行业正在从量变到质变,我们下一步要狠抓服务质量。”
虽然股价正经历震荡,但目前只是极兔从“纯投入”到“有盈利”的跨越点,有点波动其实也正常。
接下来,还要看极兔能否经受得住未来市场的考验,在提升性价比上更进一步,实现业务数量和交付质量并重,成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有布局完善的海外市场做压仓石,极兔的未来发展,依旧值得期待。
| 先别忙“讨伐”农夫山泉了,这些“伪国货”日资饮料,已经在华捞金几十年了
| 月销仅1台!一代神车桑塔纳被迫停产,新一届中国人已对合资车营销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