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全球新能源标杆”特斯拉。
据可靠消息,就在今天稍早些时间,马斯克本人发布了一封长信到全员邮箱,长信中所提及的一条重要信息,是特斯拉即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新一轮裁员,比例高达10%。
以目前特斯拉全球近14万名的员工体量来计算,本次裁员若确实按照绩效盘点的后10%来执行,或将涉及1.4万个岗位。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份,特斯拉本该及时发布的员工绩效考核情况便罕见推迟,“裁员”的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官方回应。
而随着马斯克本人今天亲笔宣贯,特斯拉新一轮裁员潮来袭,也确认已成“实锤”。
“绩效尾部员工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特斯拉的本轮裁员确实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即便作为当下特斯拉旗下产能最高的产区,上海超级工厂也将难逃裁员潮席卷。
企业大规模裁员,有且仅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力过剩,产能超过了市场需求。
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当下特斯拉的车,没有过去几年卖得快了。
上述这一结论,并非笔者主观臆测,通过特斯拉近期公布的Q1销售数据便可直观。
整个2023年度,特斯拉旗下汽车的交付总数达到了180余万,其中两大主力车型Model Y和Model 3近174万,撑起了绝大部分比例,其他车型则都比较零星。
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交付数量仅为38万余辆,低于华尔街专业分析师所预期的45.7万辆,对比去年同期甚至还下滑8.5%。
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特斯拉首次出现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的情况,在新能源赛道上各家品牌越卷越猛的当下,数据属实不太够看。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一切风吹草动,一定在嗅觉敏锐的股市中体现地最为明显,特斯拉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受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车辆交付数据下滑的影响,自2024开年以来,特斯拉市值已经暴跌17710亿人民币,缩水幅度超30%,股民与资本对于特斯拉的信心显然已经有所动摇。
用美国著名投行Wedbush总经理丹尼尔的原话来形容,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堪称“一场绝对的灾难”,若是无法扭转这一黑暗时刻,那么未来必然还会再出现。
不过,“扭转局势”这样的话,从我们局外人的口中说出来总是轻巧的。
只有马斯克和整个特斯拉才清楚,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已经是一片红海,想要再取得任何新突破都绝非易事,而作为最老牌电动车制造商的特斯拉,则更是船大难掉头。
甚至在许多专家看来,如果说纯电车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迎来拐点,就当下的形势来预测,这个拐点甚至很有可能就出现在2024年。
我们先来回想一个问题,电动车为什么能够迅速吞掉传统油车的市场,一经上市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电比油便宜,而且便宜得多。
不得不承认,除了偶尔的长途自驾旅行,或者家中有人从事私人运输等职业之外,大多数家庭其实并没有长时间驾驶的需求,一年也开不了多少里程。
大部分家用车,主要的用途还是在本市内通勤代步,车主每天往返大约也就开几十公里,基本不用担心里程不够,车子充满一次电,开五个工作日绰绰有余。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开电车当然要比开油车划算,上班族对于这样一款产品天然拥有巨大的需求。
正因如此,作为全球最早入局电动汽车的品牌之一,特斯拉仿佛“兵不血刃”般占领了这一庞大的需求真空,市场份额飞速增长。
好日子过了许多年,特斯拉这一路走来太过顺风顺水,有些跟头也是注定要摔。
如上所述,从今年初的交付数据来看,特斯拉的车显然有些卖不动了。
至于原因,简单来说无非两个:
其一,是市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电动汽车;
其二,是市场尤其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特斯拉电动汽车。
不得不承认,当下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环境,与前几年已经大有不同。
相比起油车,电车的使用费用确实低得多,但想要完成【充电】这个动作,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便捷。
据统计,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仅仅建成了7座家用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彼此之间相隔千里,这让电动车主们难以拥有安全感。
充电设施不足、低温续航衰减甚至“虽少但有”的自燃风险,都使得近来消费者对于是否购置电动汽车有了更多的考量。
目前,除了密度较大的中国市场以及美国西海岸的几个大城市之外,全球各地的电动汽车渗透率增长都趋于迟缓。
以韩国为例,今年1月份,Model Y在整个韩国市场上的月销量居然仅为一台,令人大跌眼镜。
另外,今年欧美诸多发达国家都一改常态,停止了对于燃油车的“打压”。
譬如德国人提前停止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英国人更是将“燃油车禁售令”一把推到了2035年之后。
(说句题外话,当年控诉中国因“过度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的时候,您诸位好像不是这副嘴脸?)
简而言之一句话,当下的大环境,对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不再友好。
与此同时,在近几年来电动汽车民众接受度增幅最大的中国市场,特斯拉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什么?因为中国本土的几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实在是太能卷了。
今年,比亚迪秦plus的价格已经跌破8万元人民币,雷军照着Model 3为对标模板“升级打造”的小米SU7,各档售价居然比Model 3便宜了3万块!
“让利就让利嘛,只要不赔,这桩生意就能干!赔了也无所谓,就当交个朋友呗!”
想在中国靠性价比打开市场?那一大群不怕让利的中国老板们可不答应……
老板们肯吐血降价,换来的当然也是销量的提升,再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盈利,中国人的这套独特打法,老外们一般无法理解,自然也就学不会。
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别人变着花样一刀接一刀地切走,自己那块当然也就越割越小。
当品牌的市场需求减小,产能随之过剩,通过裁员来降本增效,自然也就变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早在上个月,上海超级工厂就已经接到通知,特斯拉总部明确要求该工厂减产,将每周工作时间由6.5天降至5天,在当时便被视作是“裁员潮”的前兆。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依托于上海临港这一新能源汽车中枢,特斯拉在中国创造了“产销双新高”的两眼成绩。
商海动向,从来转幻无常,才过短短数月,天都变了。
特斯拉本次裁员,是否会涉及上海超级工厂的人事变动,目前特斯拉还未给出任何回应,我们暂时也无从猜测,后续也将持续关注。
面对有史以来最差的季度财报、最烂开端的2024年,特斯拉和马斯克无疑正处于至暗时刻。
但与此同时,身为看客的我们也不妨期待一下,时任世界首富的马斯克,还能不能再开一次金手指。
| 别小看鄂尔多斯!马斯克老妈爱穿的中国“最土老字号”,年赚已超360亿
| 曾3年卖出1亿台,如今直面内忧外患,“小家电第一股”将如何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