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说,回归之后由中国政府来领导香港,那么香港一定会越来越好,他们却都说我疯了。”
1997年,香港回归时,一群外国媒体找到犹太裔富商盛智文,希望他能够说些有关中国的负面言论,从而方便他们做海外报道。
谁料,盛智文不仅没唱衰中国,反倒对媒体称赞起了中国的实力,这让全球华人倍感震惊。
2008年,盛智文甚至放弃了原本的加拿大国籍,也婉拒了美国的入籍邀请,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国籍。
西方世界不理解,主动放弃“高大上”的美加双国籍,选择“发展中”的中国籍,盛智文的脑回路实在清奇。
不过,盛智文对此却只是霸气回应:
“身为中国人,我感到十分骄傲与自豪。”
如今,这个长着一副白人面孔的犹太富豪已经入籍中国16年,生活低调到绝大部分中国年轻人对他的名字闻所未闻,对于他的商业版图也知之甚少。
74岁的盛智文,现状如何呢?
古往今来,嘴上说着爱中国的外国人不在少数,但是真正为中国作出贡献的外国人却少之又少。
而盛智文虽然出生于德国,长大于加拿大,但是他却唯独热爱中国,并设身处地为中国做出了无数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香港经商的盛智文时不时就会听到外国友人抱怨道:
“香港的酒吧、俱乐部、餐厅等都开在酒店里,想进去的话还得穿西装、打领带,实在是太麻烦、太没意思了!”
盛智文马上意识到,应该在香港建一处娱乐场所,让疲乏的白领们下班后有个解乏的好去处。
于是,一家结合了餐饮与酒吧的娱乐场所,在香港的一条名为“兰桂坊”的巷子里应运而生,盛智文还特意将它取名为“加利福尼亚”,装潢如美国西部一般潇洒放松。
自打“加利福尼亚”开业后,生意几乎天天爆满。
年轻人们时不时都会约上三五好友来这里聚餐、聊天、畅饮,甚至是唱歌跳舞,尽情释放工作压力。
眼看“兰桂坊”受到了大家的热捧,盛智文便决定继续追加投资。
在盛智文的努力下,曾被称为“垃圾街”、“烂鬼访”的兰桂坊,如今已经开满了100多家餐厅和酒吧,被成功打造成了香港最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现在,兰桂坊灯火辉煌、热闹无比,不仅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就连明星都接连前来捧场。
王菲、杨紫琼、陈百强等明星就曾受过盛智文的接待,他们的习惯、坐过的位置,盛智文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一个在吃喝玩乐上如此挖空心思的人,想必肯定会是一个“玩物丧志”的人吧?
恰恰相反,盛智文不仅滴酒不沾、只喝矿泉水,他还相当自律,每天都会坚持早起跑步锻炼。
对于盛智文来说,他只想做有意义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只做对香港人乃至对中国人有意义的事。
因为在香港经商的他相当清楚,只有香港蓬勃发展、中国蓬勃发展,他的生意才会跟着蒸蒸日上。
没承想,兰桂坊大火后,不仅让盛智文名声鹊起,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也注意到了盛智文这个人。
有意义的事,也主动找上门了。
2003年,香港海洋公园已经连续四年亏损,年亏损额达到了2亿港元,濒临倒闭。
当时,迪士尼乐园已经准备落户香港。对于海洋公园这个“烫手山芋”,大家都感到十分头疼。
于是,特首董建华便致电“兰桂坊之父”盛智文,希望他能够出山拯救海洋公园。
“你疯了吧,我是个开小店的生意人,没有经营过主题乐园,也不懂如何经营主题乐园!”
没错,接到董建华的电话,盛智文只有惊没有喜,他果断婉拒了这个任务。
然而,董建华非但没有放弃,还连续给盛智文打了6次的电话。
盛智文实在不好意思再驳他面子,便告诉他自己先去海洋公园看看再说。
不过,在参观完公园后,盛智文有点打退堂鼓了。
“公园里栏杆的油漆基本都脱落了,马路也到处都是裂缝。”
盛智文问当时海洋公园的CEO为何不维护公园,结果CEO只是双手一摊:“没钱!”
盛智文只好无奈地打电话给董建华,并告诉他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他还是问了一句,“如果我不接手,会有别的人选吗?”
“没有别的选择,或许会考虑一下许仕仁(香港前政务司司长)。”
听到董建华的回答后,盛智文开玩笑道:
“那还是交给我吧,要不然就干脆关掉它。”
虽然,盛智文没有经营主题乐园的经验,但他知道:
一切以顾客的角度为重,便是成功之道。
于是,为了调研出人们心中所期盼的海洋公园到底长什么样,好进行针对性地改造,盛智文迅速组建调研团队和设计团队,并跑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
同时,盛智文深知娱乐场所最讲究的就是气氛。
所以,他提议海洋公园每隔两周举行一次活动。
令人震惊的是,盛智文这位犹太裔富豪非但不是甩手掌柜,为了给观众带去意外惊喜,他曾多次不顾形象,亲自装扮成水母、变脸大师、圣诞老师等奇怪角色。
果然,在盛智文的指导下,海洋公园第一年就扭亏为盈了。
2011年,海洋公园年度盈余达到1.05亿港元;香港迪士尼乐园则净亏损2.37亿港元,入园人数为590万。
2012年,海洋公园入园人数达到710万,不仅轻松碾压迪士尼乐园,还荣获了全球最佳主题公园奖,当年盛智文也因此而被称为“米老鼠杀手”。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公园是亚洲第一个拿到这个奖的主题公园。
对此,盛智文表示:
“海洋公园的成功比兰桂坊更让我感到骄傲,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游客开心,也让全香港人感到自豪和有面子!”
更让人敬佩的是,虽然盛智文已经连续10年担任海洋公园主席,但是他没拿过一分钱酬劳。
义务劳动的盛智文,比拿天价的职业经理人还要务实,实在讽刺。
兰桂坊的成功和海洋公园的起死回生,让盛智文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当年也被誉为商业天才。
谁能想到,事业上屡获成功的盛智文,早年间的人生经历其实相当悲惨。
按他自己的话说:
“如果说童年应当是充满快乐的时期,那我大概就是一个没有童年的人。”
人生伊始,盛智文出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犹太家庭,父亲早早去世后,母亲便带着他移民加拿大,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家庭的变故、生活的艰辛,在多重压力之下成长的盛智文,早早就非常成熟。
10岁时,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他每晚都得派送100份报纸,每周还得去各栋大楼拿回订报的钱,周末则会去牛排餐厅擦桌子。
靠送报收入和餐厅的工资,盛智文每周就能赚到60加元,除了缓解母亲的压力之外,自己也慢慢有了一点小积蓄。
16岁那年,盛智文仅靠自己的积蓄,便买下了人生的第一辆车。
不过,由于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有钱”的盛智文最终只读到高中,没有能够去读大学。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一心只想赚钱的盛智文成为了一家服装公司的销售员。
在这里,他仅用两年时间,就将销售流程和供货渠道了解得清清楚楚。
商业嗅觉敏锐的他,毅然辞掉工作,转身创立了自己的服装贸易公司。
期间,他靠从香港采购成衣,然后转卖到北美市场,赚到了100万加元。
才刚19岁,盛智文就实现了初级财富自由,他十分自豪跟得意。
但做这桩生意,加拿大高达50%的税率实在让盛智文感到肉疼万分,而香港15%的税率则显得十分人性化。
一番考虑过后,盛智文便带着辛苦赚来的100万加元只身来到香港,并创立了服装贸易公司“Colby”。
公司成立的前几年,刚好是香港纺织业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通过将香港的成衣销往北美和欧洲,盛智文顺利让公司走向了正轨。
1979年,盛智文为了前往内地采购服装,他从黑市那里买来了一张绿皮火车票,并坐了整整14个小时的硬座,才终于到达湖南长沙。
经过实地考察后,盛智文在长沙成立了他在内地的第一个办公室。
也许,正是因为之后盛智文经常往返于内地和香港,所以他深深地被“中国到处都在建设、人人充满活力、时刻准备发奋图强”的氛围吸引。
最终,盛智文的公司越做越大,赚得盘满钵满。
直到2000年,为了专注于兰桂坊的发展、为了将业务版图横跨到内地,盛智文才将“Colby”公司以22亿港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利丰集团。
2008年,已经在香港生活了40年的盛智文,突然做了一个不仅让西方人、也让中国人颇为震惊的决定。
这一年,他将很多香港人都想拥有的加拿大护照换成了中国香港护照,甚至还拒绝了无数亚洲人梦寐以求的美国入籍邀请。
多年来,盛智文跟那些只会在口头上宣称爱中国的外国人截然相反,他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中国的爱。
除了毅然入中国籍、拯救香港海洋公园外,他几乎逢灾必捐。
2020年口罩期间,为了帮助国家战胜疫情,盛智文捐款一亿元。
2021年河南洪灾,为了帮助灾民渡过难关,盛智文捐款1千万元。
……
不仅如此,盛智文还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让他们得以完成学业。
尽管,现今已经74岁的盛智文仍然听不懂粤语和普通话;
尽管,他现在前往内地,还经常会被工作人员提示走外籍旅客通道。
但这些“困扰”一点都没有影响到盛智文对中国的爱。
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是真正的中国人。
| 别小看鄂尔多斯!马斯克老妈爱穿的中国“最土老字号”,年赚已超360亿
| 曾3年卖出1亿台,如今直面内忧外患,“小家电第一股”将如何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