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缭乱的联名,没能帮茅台打开年轻人市场,白酒的未来在哪儿?



本文作者 | 老路
责任编辑 | 老路
一向被国人视为酒中“奢侈品”的茅台,今年搞了多少次与快消品联名?
9月初,茅台首度与瑞幸联名,推出了一款咖啡饮品“酱香拿铁”,仅仅在9月4日当天,就卖出了超过540万杯,当日营收破亿。
网图
十天之后,茅台又官宣了与巧克力巨头德芙的联名合作,将推出一款12粒装的酒心巧克力礼盒产品。
这款巧克力礼盒上市后,同样销售火爆,线上各购买入口一经开售就秒罄,线下店也早早有消费者排队等候,十几分钟内就抢购一空。
网图
上边这两次联名,好歹还是跟潮流饮食品牌合作,算不得离谱,但茅台旗下工作人员天马行空的策划创意,绝对超乎你想象。
9月17日,茅台又官宣了与阿里旗下差旅综合app飞猪的联名合作,推出了一款令人大跌眼镜的“酱香大床房”套餐,住酒店,送茅台。
然而,茅台一个月内连搞三次联名,还是引起了不少白酒爱好者的反感。
这款酒店套餐尽管销售仍然火爆,但网络舆情的风向却逐渐失控,部分网友甚至给这款酒店套餐取了个“茅房”的黑昵称。
迫于各种压力,飞猪app也在当晚9点半撤下了抢购链接。
网图
也许是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茅台董事长丁雄军紧急召开发布会,公开对外宣称,茅台旗下的联名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将告一段落。
可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一条重磅新闻再次炸出一大批吃瓜网友:
那就是茅台又要“大搞跨界”,与国内专注于鸡尾酒制造的莫其托合作,推出三款“贵州味道”鸡尾酒,单瓶售价539元。
网图
而且这一次,茅台还花了大价钱请来了周杰伦做代言。
毫无疑问,茅台在今年的屡次联名尝试,目的都是希望借各界时尚潮流品牌的势头,打开年轻人市场。
但这一时的红火热闹,真的有反馈到茅台的销量之上,吸引到青年消费者吗?

现在的年轻人,爱不爱喝白酒?
各项数据显示,确实不爱喝。
尤其是酱酒。
据统计,在国内3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仅有13%会主动购买白酒饮用。
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白酒的售价普遍较贵,另一方面则是酒精度太高,口味辛辣,尤其是酱香型白酒的浓烈风味,更是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喜好。
网图
在上述统计当中,仅有11.2%的年轻人喜欢酒精度在30度以上的酒,其余大多数更喜欢尝试口味丰富的果酒、威士忌、啤酒或者调味酒。
简而言之,相比起老一辈单纯追求刺激的饮酒需求,年轻人更注重品位和体验,甚至可以往大了说,更注重于健康。
早在前几年,上一任茅台董事长季克良在参加一档访谈节目时,就曾谈及茅台“市场年轻化”困难的问题。
当年季董的一番话,曾在全网引发一阵热议,他说:
“我们并不担心打不开年轻人市场,因为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虽然不懂事,却也总有成熟的那一天,到时候自然就懂得喝好酒了。”
如此一番“爹味十足”的发言,一时间引发了大量年轻网友的抨击,在网络上流传的漫画和表情包无数。
网图
无论古今中外,饮酒一直都附带着社交属性。
老一辈在酒桌上觥筹交错时,无论是生意还是人情往来,总是喜欢顺带把事儿给谈了。
一杯接一杯的高度白酒下肚,即便胃里烧得翻江倒海,也要坚持舍命陪君子。
因为你一旦停下来,对方总有一句话在等着你,你不喝,就是“不重视我,不给我面子”。
而当下年轻人喝酒,绝大多数都不喜欢任务式“拼酒”。
他们喜欢的各种花式酒,度数普遍不高,味道也清新爽口,更适合三五好友小酌怡情。
网图
总而言之,现在的年轻人都有个性、有想法,想争取这部分消费者,像季董这种高高在上的“向下式”说教,只会适得其反。
那么,被上一代消费者捧了太久的茅台应该怎样做,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呢?

2021年,在经历了近三年的营收增速放缓之后,茅台换帅易帜,由时年47岁的丁雄军担任集团董事长。
上位之后,这位相对年轻的掌舵人作出的一个创新,就是加速茅台与互联网时代的接轨,推出了茅台旗下的自营电商app“i茅台”。
这样一来,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上购买到确保正品的茅台产品,体验感相当不错。
上线不到两年,这款app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4000万,每天都有近500万用户登录,累计营收更是已经超过200亿。
网图
如果“i茅台”app的推出对于茅台而言是个100%正确的决策,那接下来迈出的这一步,也许就只能打个不小的折扣,那就是自2022年开始的频繁联名。
去年夏天,茅台推出了第一款联名产品,与蒙牛合作的“茅台冰淇淋”,标价39元小盒,直追哈根达斯。
尽管价格不菲,但凡事贵在稀奇,这一组冰淇淋一经上市,便引来了大群年轻人排队购买。
网图
在当时,许多大小网红还拍摄了测评视频,发布到了年轻人聚集的各大社交软件,将火势烧得更旺。
茅台的第一次联名尝试为什么能火?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款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负担得起的冰淇淋,第一次向这一群体的潜在消费者揭开了茅台神秘的面纱。
一直以来,茅台都被贴上了“昂贵”“高档”“奢侈品”的标签,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没有尝试过它的味道。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这款“仅售39”的冰淇淋中,大概不会含有太高的茅台酒成分。
不过,花个39元钱尝尝鲜,还能追追社交热点,拿在手里拍照发个朋友圈,其实也挺好。
可以说,与蒙牛合作的这次联名活动,让茅台第一次与青年群体拉近了距离,起到了相当不错的品宣效果。
网图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也许是尝到了联名的甜头,在接下来的2023年,茅台开始频繁推出各种联名。
效果也显而易见,每一款挂了“茅台”头衔的联名快消品,都成为这一时段的网红产品,销量可观,网络热帖暴涨,海量的测评视频如同茅台免费的“自来水”一般层出不穷。
但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各种市场统计表单,就可以清楚地发现:
茅台的联名活动对于本身主打产品而言,并没有在销量上起到加持作用,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
网图
我们不得不承认,茅台的每一次联名,都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有加成作用,从这方面来看确实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如果我们回过神来想一想,茅台的品牌知名度,还需要再提升吗?
作为国内也许是最知名的高档白酒,茅台缺少的从来都不是所谓的“流量”,而是抓住年轻人带来的这波网络热度,实现主打产品的变现。
然而,频繁地与快消品联名合作,对于快消品而言绝对是一次“咖位提升”,对于茅台而言却恰好相反,只会降低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档次和神秘感,消磨掉茅台高端的品牌属性。
对于茅台而言,当下最该担心的一件事,并不是年轻人市场久闯未开,而是再这样折腾下去,茅台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就该“变low了”。

现在,我们将话题拉回文章最初的议题,茅台真的迫切于打开青年市场吗?
其实,未必。
作为也许是国内品牌溢价最高的高档白酒,当下茅台旗下产品的利润,依旧可观。
也就是说,即便当下年轻人对于白酒的喜爱程度不及预期,该着急的也绝非茅台等一线品牌,而是市场份额本就不高的中低档白酒。
茅台接连推出的联名活动,其意义更多体现在拉近与潜在消费者的距离,而非直接转化。
这样的年轻化尝试和探索,对于茅台而言也绝非坏事。
打造一个全行业顶级品牌,贵州茅台花了400年之久。
都说“船大难掉头”,随着时代变化而转型并非易事,但当下茅台为之所付出的努力,肉眼可见。
不得不承认,拓展青年市场受阻,是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白酒品牌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好在,手握数量庞大的60、70、80三代主力消费者欢心的茅台,还有很长的一段安全期可以试错。

往期推荐
| 江苏女首富年入7800亿,品牌已超华为登民企榜首,有何生财之道?
| 经销商大量出走,市值3年内蒸发5000亿,海天酱油为啥卖不动了?
你的「赞」+「在看」,毒sir都看得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