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西 小 琳
责任编辑 | 柳叶叨叨
“旺旺大佬要退休了!”
旺旺是国人熟知的老品牌,“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广告语更是家喻户晓。
但其实零食也只不过是“旺旺帝国”的冰山一角。
旺旺旗下涉及医院、酒店、养老、传媒、地产等众多领域,手中乃至还有自己的报纸和电视台。
联交所权益披露,12月20日中国旺旺集团的大董事蔡衍明将29.66亿旺旺股份转赠给其两名儿子——蔡绍中以及蔡旺家。
若按21日4.67港元计算,这笔股份市值138.5亿港元。
交易完成后,两人对旺旺的持股将分别由0.87%、0.86%上升至25.91%及25.9%。
已经执掌旺旺30多年的蔡衍明如今分出去如此之多的股份,这是否代表着这位中国零食界的巨头即将退居幕后?
旺旺商业帝国还能继续延续下去吗?
而作为这座商业帝国缔造者的蔡衍明,从游手好闲、败坏家产的富家公子哥,到身价数百亿、登顶台湾首富,他的经历堪称传奇。
01
1957年,蔡衍明生在台湾一个富贵家庭之中。
他是家中老幺,父母对他极为宠爱,这导致年少的他养成了很多恶习。
逃课、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左邻右舍对他的评价也很不好,认为这孩子迟早败坏完他爹的家产。
天性顽劣的蔡衍明,连高中都没读完便因为打架斗殴而被学校劝退。
不过他并不在意,仍然是该吃吃该喝喝。
闲来无事还是和一众狐朋狗友到处逛街溜达,典型的“gai溜子”。
非常戏剧的是,在后来的从商生涯中,蔡衍明将自己的混混脾性转化为“街头智慧”。
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和用人方略,在很多事务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岁那年,蔡衍明的父亲接手了宜兰食品加工厂。
为了让这个成天游手偷闲的败家子练练手,便将工厂交给蔡衍明管理。
宜兰在那时是做罐头食品代加工的。
而初入工厂的蔡衍明受到自己当街头混混时养出的冲动脾性影响,十分看不起代加工制造,认为这样没有牌面。
“我为什么不能做自己的产品呢?”他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在这样的念头推动下,再加上年轻人的一腔热血,蔡衍明让工厂加工自己研发出来的一种粮食——浪味鱿鱼丝。
满怀信心的蔡衍明觉得自己这回肯定能扬眉吐气一把了。
但商场如战场,岂是能光靠一腔热血就能成功的?
急于进行产业转型,又缺乏管理经验,甚至连公司财报都看不懂,还因为心高气傲、好面子,不喜欢向别人请教,转型生产的结果可想而知。
铺货不顺,货款要不回来,再加上产品积压,仅一年多的时间,蔡衍明就亏掉了一个多亿的新台币。
不仅现在工厂的积蓄被耗费一空,还要靠家族资金接济度日。
蔡家儿子败坏1亿家产的消息不胫而走,伴随而来的是更多针对蔡衍明的刺耳谩骂和指责。
“蔡家傻儿子”“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很长一段时间蔡衍明都在家族人、周围人面前抬不起头。
二十出头,刚进军商业圈便惨遭“滑铁卢”的蔡衍明,陷入了抑郁低谷期。
02
失败不失志者,终能跨进胜利的凯旋门。
在抑郁的两年间,蔡衍明在一条黑皮狗上得到了启发。
他发现黑皮狗虽然体型矮小,但在面对巨型狗时却从不胆怯退缩。
这让他重拾信心——“自己活的难道还能不如一条狗了?”
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蔡衍明开始认真学习。
一改自身纨绔子弟的样貌,积极向父亲以及一些长辈寻求经营管理经验。
过3年的学习、调研,蔡衍明从台湾过剩的稻米身上寻得商机,他认真思考后决定做米果生意。
米果是以大米为原料做的一种小零食,当时在台湾这种零食还是比较火的。
只不过当时大部分的米果产品都来自日本。
为了制作最好的米果产品,蔡衍明亲自启程前往日本,与年逾60岁的日本前三大米果制造商岩冢社长交涉。
但一开始的交涉并不顺利。
宜兰当时的处境并不好,如果不是家族支撑早就破产了。
再加上蔡衍明自身的名声也不好,所以当时的岩冢想也没想直接就给拒绝了。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
本着三顾茅庐的精神,蔡衍明多次前往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且不断向岩冢讲述自己的失败经历和总结的经验教训。
经过2年多的求教,岩冢被蔡衍明的诚心所打动,决定输出自家的米果制造技术。
这在同行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竟然真的有人敢投资几乎要倒闭的宜兰。
技术取得了,蔡衍明决定给公司和产品取个吉利点的新名字来象征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时,蔡衍明想到了之前那只给自己动力的黑皮狗。
“汪汪”的谐音“旺旺”,不仅能纪念自己的过去,又有着非常吉利的象征意义——寓意着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旺。
1983年,蔡衍明正式将商标定为“旺旺”,并迅速研发了自己的第一款米果产品“旺旺仙贝”。
巅峰时期,旺旺仙贝在台湾达到了95%的占有率,基本上每一家都吃过这款产品。
蔡衍明也名气大噪,成为中国台湾人人尽知的“米果大王”。
但蔡衍明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将目光望向了自己的祖国大陆,准备开始他的“西征之旅”。
03
1987年,海峡两岸长达38年的冰封期被打破,很多台湾人士都开启了自己的探亲之旅。
蔡衍明觉得此时正是自己进军大陆市场的机会。
1992年,在大陆考察了一系列地方后,蔡衍明决定将旺旺厂址定在湖南望城。
彼时很多投资者的目光都放在了南方沿海的各大城市,但蔡衍明觉得自己投资体量小,在那些大佬云集的地区很难受到重视。
之所以选择湖南望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一方面这里有丰富的稻米资源,有利于原材料引进;
另一方面就是,蔡衍明觉得“望”谐音“旺”,与自己的企业很投缘,非常的吉利。
因为“望城=旺城=旺旺要成”。
尽管当时湖南的各种基础设施很落后,有的地方连个出租车都找不到,但当地政府对这个来内陆投资的稀罕企业十分支持。
旺旺很快就把生产线建立起来,并开始寻求方式对外经销。
但一开始的推销并不顺利,毕竟那时在内陆米果产品还是一种比较稀奇的东西,并没有多少商家敢尝试。
最初,蔡衍明想通过大型的“郑州糖酒会”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虽然一开始确实有很多商家抱着好奇心下了订单,但真到了产品加工出来的时候,却没有人过来带钱领货。
眼瞅着上百万包的仙贝即将到期,蔡衍明心急如焚,总不能运回台湾卖吧,那运费比成本都高了。
最后,蔡衍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免费送给各地学生试吃。
以望城为中心,蔡衍明将旺旺仙贝送给上海、长沙、南京、广州等各地的各级学校试吃,并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这次大胆的试吃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自此,旺旺在国内的市场算是打开了。
为了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蔡衍明开始加大广告投入,并且亲自设计自己的IP形象和异常魔性的广告词,并在媒体电视台上反复播放。
“你旺我旺大家旺”“我要O泡,我要O泡……”的魔性广告语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因为简单直接、易于模仿,无形中也为品牌带来了二次宣传。
旺旺的名声也因此很快传遍了国内大街小巷。
在投产的第一年,旺旺集团便创下了2.5亿的营收,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接下来的时间,蔡衍明带领团队乘胜追击,相继在北京、上海、南京开设分厂,
并且又研发出了一系列诸如旺仔小馒头、旺仔牛奶糖等爆品。
在渠道上,旺旺不断扩展终端网点,做透了下沉市场。
截止致2023年,旺旺在国内的网点达100余万家,覆盖全国1500多个县市。
同时旺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足迹已遍布六大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零食饮料界的一方巨头。
2013年,蔡衍明登顶成为台湾新首富,并于同年荣获“中国最佳CEO”的称号。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曾经被人嘲笑的浪荡公子,如今背倚大陆,终成为了一代商业巨擘。
04
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儿女最朴素的家国情怀,也是蔡衍明一贯坚守的人生信条。
在内地发展的这些年,蔡衍明感受到了大陆人的热情和真诚。
他始终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并不遗余力的彰显着一家知名企业应尽的社会担当。
2002年,蔡衍明在长沙望城建立了一家三甲医院,起名“旺旺医院”。
与别的医院不同,这家医院里布置了很多可爱的旺仔形象,给人一种极为温馨的感觉。
蔡衍明说,他想打造一所人们不害怕的医院。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旺旺医院免费接待救治回湘的伤员。
也曾为数百名老人和2000多个婴儿做免费白内障手术和先天性疾病筛查。
2020年,新冠疫情严峻时旺旺医院还专门派出医疗队前往一线支援。
而几乎每次有灾情发生,旺旺总是冲在最前面:
2008年为汶川灾区捐款1500万元,2013年向雅安灾区捐款500万,
2015年为天津大爆炸事件受灾群众捐款500万,新冠疫情期间累计捐款数千万元。
蔡衍明说,同属一个国家,帮助他们就是在帮助自己的家人,没什么了不起的。
正是他口中这些没什么了不起的行为,让他赢得了大陆人真正的尊重。
同时,为了能够更多的为两岸人民发声,传达自己企业的理念,蔡衍明还带领着旺旺走进了传媒领域。
2008年,旺旺花费46亿元收购了台湾的中时报集团,并于次年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报刊——《旺报》。
这是台湾首家专门报道大陆内容的报刊。
彼时很多人质疑,你一个搞食品的没事儿又去动传媒业干嘛?还办当时最不令人看好的纸质报刊。
面对众多疑问,入主《中时》后蔡衍明直言道:
“我是把媒体当公益事业在办,不是用来赚钱!”
“如果做好了,股东们把红利分一分,属于我的部分,统统拿去做公益……”
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旺旺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旗帜鲜明表达立场。
可是他的这些行为,在某些人眼中,俨然是个另类,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面对某些打压,蔡衍明并没有偃旗息鼓,他深知,没有大陆消费者的信任也成就不了如今的旺旺集团。
而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无论你喜欢与否,统一的这一天终将到来,我真心希望能够亲眼看到那一天!”
年近古稀的老人,予以了敌意者最为坚定的回应。
05
纵观蔡衍明的传奇一生,我们看到了他波澜壮阔的创业经历,以及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他不仅是位成功的商人,同时还是一位不畏艰难、勇于承担责任的爱国者。
初出茅庐的蔡衍明面对挫折,没有气馁,并且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面对市场,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紧随时代变换的潮流,抓住机会挺进大陆市场。
在大陆,旺旺不但实现了市场上的成功开拓,还将自身的命运、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了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担当。
虽然如今的旺旺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中年危机”。
直播带货的冲击,网红产品的竞争,再加上产业转型困难,曾经风靡全国数十年的小零食如今好像也不再受小朋友的喜欢了。
但属于旺旺创下的,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童年回忆和爱国情怀,却绝不会这么轻易的被时间所遗忘。
一家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企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企业家,值得所有人尊重。
往期推荐
| 从摆地摊发家,历经20年成为包头首富,却在44岁自焚身亡
| 一战赚了1450亿!恐怖的王传福
你的「赞」+「在看」,毒sir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