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外经典作品系列(第三弹):鸟类帝国--Serina

重量级的来喽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过包括吧友糯小甘在内的大佬们做过的有趣生物实验:如果将特定的某几种生物投放到宜居行星上,让他们作为生物种子去自行演化,最终会得到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呢???不得不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架空生物领域最有趣的几个创作模式之一,因为这种叙事方式既有天马行空的设想,也有依托于实际的依据。实际上,历次大灭绝后重新洗牌的生态系统中,主流的生物往往都是少数几种所谓的”基础类型“物种的后代。比如恐龙总目源自于同一类主龙形态类动物祖先,在辐射演化之下最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恐龙王朝。形态千差万别的哺乳形类,也同样源自一类耗子一样的合弓纲祖先。甚至于再往前推,所有地球生命的始祖也是由被称为”Luca“的单一祖先演化而来的,也就是地球生命之树的基石。这也是架空生物创作者应当参考的依据,即构建自己世界的演化谱系。而Serina是我所见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化游戏“这一主题延伸出来的精美作品,如果我们将某种鸟类作为所谓的”祖先“投放到类地行星上,他们最终会谱写出怎样震撼的演化之路呢?
二楼自占[表情]老惯例,介绍一下作者:Dylan Bajda是一位出色的画师兼作家,他热衷于创作这种演化实验式的架空故事,并为他们配上各种精彩的图片和叙事。他的作品规模是目前已经更新的国外经典作品中最庞大的,但非常有趣。依托于地球生物这一前提条件可能会让这里展示的架空生物更容易被观众理解,演化思路也很明确。可以说是少见的优秀且适宜大多数人观赏的作品[表情]由于Bajda的作品量非常庞大,大家也可以自行搜索他的官网进行观看网址放不上来
点进Serina官网,他们确实画了很多精美的图片,技术力和想象力都很充足不过文字实在是太多了,有耐心的可以去细致地看一下他们的文字设定和编年史
正片开始在未来,更加进步的人类文明/或者外星人将一些被挑选出来的物种投放到了Serina行星的卫星(moon)上。这颗卫星拥有着类似地球的生态环境,适宜这些地球生物的生存。被挑选出来的生物有:金丝雀(Canary/canaries),草,藻类,太阳花(Sunflower)等开花植物,孔雀鱼(guppy,我才知道宝开水族馆游戏里的古比鱼是孔雀鱼的意思),剑尾鱼(Swordtail,我也养了一些青剑,两年过去死得差不多了),蚂蚁和蟋蟀(crickets)。大多数物种确保了能够为雀类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因为这些鸟类截至目前为止(埋下伏笔)是唯一的大型陆地动物。就这样,十几种生物被投放到卫星上,演化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这场演化实验的最初阶段,金丝雀发生了爆炸性的演化辐射。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就像达尔文所观察到的那样,这些鸟类的演化速度惊人地快。雀形目的很多成员都被观察到在仅仅几十年的地理隔离或者环境变化就会产生显著的外形差异,甚至分化为不同物种。在serina卫星上,最初的一万年间(10k years)也发生了同样的事。这些鸟类拥有几乎无限的生存资料和生存空间,也没有任何天敌可以捕食他们。因此他们从同一批金丝雀祖先飞速分化出了占据不同生态位、适应不同食物来源或者生活方式的种类。当然,此时他们的外形还比较相似(之后就开始鬼畜起来了
就在短短的一万年中,金丝雀就出现了食虫类、食种子类甚至还有食蛋类等等的分化。但是在海洋中,演化同样在发生,虽然可能没有陆地上那么快速。在初始分化后的几百万年后(several million years),剑尾鱼和古比鱼由于流体动力学(hydrodynamics)驱动的演化压力,不约而同地演化出了类似的外观(normal forms)。
同样的,昆虫也在缓慢演化,但是目前还看不出他们和自己来自地球的祖先有什么区别。切叶蚁(leaf cuter)在这一千万年间种群规模达到了百亿级别(tens of billion)。
不过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切叶蚁需要以特定的真菌为食,而最初投放的那些物种里似乎没有提及真菌。但是切叶蚁蚁后婚飞的时候都会携带自己母巢的真菌孢子出来,姑且认为这些真菌都是从那些最初被投放的祖先身上带下来的吧。
同时,在最初的快速辐射演化之后,雀类在这一千万年中产生了大量巨型化的不飞鸟以及其他同样特化程度很高的物种。就这样,在太阳一千多万年的东升西落之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由大量截然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建立起来了。图片后方的那些红色喉咙和锋利尖嘴的不飞鸟是利喙斧嘴鸟(Thick-beaked Axbill),他们已经特化成了完全的陆生掠食者。最为巨大的是由两条壮硕粗腿支撑身体的巨型-温布勒鸟(Large-Wombler),而那些小一些的绿色不飞鸟则是长足阿尔吉斯鸟(long-legged Aardgeese)。(aardgess也有土鹅的意思,但是这个陆行鸟按理说是重新进化出来的,因此还是音译吧)
截至目前为止一切似乎都还在常理之中,这些巨型不飞鸟在地球上也可以找到原型:诸如窃鹤,象鸟和加斯顿鸟等独立演化出两足不飞的巨型鸟类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奇怪(原文就是这样说的,more and more stranger)。值得一提的是,Serina项目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地质断代时间表。从这些物种被投放到Serina的卫星上开始算起,0-一千万年是被称为”Hypostecence“的地质年代。在官网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卫星上的陆地分布情况。
接下来,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关于Hypostecence期serina生物的更多信息(注:这里我一直有个疑问原文说的是:moon of serina,这说明这些鸟类什么的生物所处的应该是”Serina星球的卫星“,但是后面好像serina又变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名字这里我一直没绕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了方便起见,接下来统称为serina生物吧
在介绍之前,必须先说明这颗星球的自然环境才行。在生态系统建立后,卫星的大气层与地球非常相似,此时氧气占大气层的24%。 这一时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更加热带,平均温度约为 70 华氏度(21 摄氏度)。 与我们相比,这一时期地球的温带减少了,热带向北和向南延伸得更远。 只有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区经历了长期低于冰点的气温,与地球不同的是,此时的塞里纳没有任何永久性的冰盖。 这将是一个温暖而温和的花园世界,其设计非常适合容纳新物种,并给与了他们非常宽松的环境来尽情释放演化潜能。
于是,研究者将生态系统建立后 (post-establishment,PE) 的第:0 到 1000 万年,也就是Hypostecence期这个温和而繁荣的时代被称为“后世”——“奠基时代”(感觉这个”Hypostecence期“非常类似于中生代的温暖气候啊)。
关于地图:在这一时期,整个星球上的陆地将主要由一个被称为赛露斯(Cirrus)的超大、蜿蜒的超级大陆组成,在这颗星球的高水平火山活动再次将它们分开之前,这块超大陆将保持在一起不到两千万年。 进一步说明,这块大陆并没有盘古超大陆那样紧密结合,而是由五个相对较为独立的陆地板块组成,再通过相对较薄的陆桥连接起来。这些陆桥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以宽阔的弧形横跨星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这些陆地分别是:被称为安西斯卡 (Anciska)、斯特里亚塔 (Striata)、斯特夫兰迪亚 (Stehvlandea)、瓦尔特里亚 (Wahlteria)、 和卡里(Karri)。 理论上,只要走过它们,生物们就可以轻松地在不同大陆之间迁移而无需跨越大海。这些陆桥也是为什么这五块大陆(实际上是六大块,安西斯卡大陆有一个细腰,中间狭窄导致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被认为从属于同一块超大陆的原因。尽管在这个时代之后不久,各个大陆将变得越来越孤立,但在整个最早和最重要的时间跨度中,它们将保持依附,从而使所有引入的动物群能够顺利殖定居(colonization)和迁徙,从而得以扩散和繁荣。
南北安西斯卡大陆:

斯特夫兰迪亚大陆,位于南安西斯卡大陆之南,有一个狭窄陆桥和安西斯卡大陆相连。

斯特里阿塔大陆和瓦尔特里亚大陆,这是在前期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块陆地,一开始有一个类似地中海的内海,而后期东方的陆地隆起封闭了入海口,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巨大内湖。这导致这两块陆地面积更加巨大了。

卡里大陆,最南方的一块陆地,南极洲既视感

yysy,这几个陆地名字太复杂了好难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