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世界观 生物绘画

接下来是几个极其重要的分支。
第一部分:头鳍鱼目的明星成员:
1.掌鳍鱼亚目。
这一亚目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鳍条支撑起来的尾鳍,并且尾鳍变化出来了多种多样的特征。其他任何类群都不具有骨质鳍条。
这一家族的巅峰出现在地撼纪时期,那时候的它们发展出了历史最大的体型,甚至挣脱海水,进入了淡水河湖。它们的辉煌一直延续到海浸纪开始的时候,淡水生态系统遭到重创,许多掠食者同时进军淡水,将缺乏附肢、运动方面已经落伍的它们猎杀殆尽;海洋中,更大、更快、更强的同族--胴鳍鱼异军突起,无情地夺走了他们的生态位。所以你在那副海浸纪生态图里已经看不到昔日的巨型掌鳍鱼怪兽了,那么他们在哪里呢?在珊瑚礁里。掌鳍鱼无奈地退居珊瑚礁当中,放弃了对广阔水域的争夺。在这里,最后的掌鳍鱼发展出了最诡异的体形,新月鱼属、舞裙鱼属、长鳍鱼属这些奇葩在珊瑚礁中和平共处,直到又一次大灭绝彻底将掌鳍鱼从这个世界上抹去为止。
2.头鳍鱼亚目。
这一支和掌鳍鱼一样,在地撼纪早期就出现了,曾经和阿提特尔鱼共存,并将这些元老挤出了固守千万年的海洋。它们的体型在地撼纪、海浸纪一直没有巨大化,可能是因为同时期总会面临更优秀近亲的竞争的缘故,所以他们在最初一直充当着沙丁鱼或是小丑鱼这样的角色。
但是头鳍鱼亚目的秘密武器在于化石上难以保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脂肪层。这个秘密武器在后期的头鳍鱼身上得以发现,但最早拥有这种能力的头鳍鱼已经不得而知了。靠着这层脂肪,头鳍鱼完成了一项壮举:挺过了海浸纪末的大冰期,并延续了这个古老种族的生命,直到下一个地质纪元的终末。
头鳍鱼在经历过冰期清洗过后的空荡荡的海洋中迎来了机遇,发展出了所有弓头鱼当中体型、重量最为巨大的种类。
3.多鳍鱼亚目。
这一种族的历史同样精彩。它们不知何时产生于海洋当中,凭借肉嘟嘟的附肢,它们的运动能力得到了巨大的加强,比起古老的鳍条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正是凭借着附肢,它们在海浸纪掀翻了掌鳍鱼亚目的支配,向大型化发展,它们迅速成为了八九米长的快速泳者;向小型化发展,它们的很多种类遍及珊瑚海的每个角落;向高度特化的方向发展,它们推出了在整个弓头鱼类群中独一无二的营寄生生活的成员,甚至疑似掠食性的种类。
这一类群中快速游动的种类同样度过了大冰期,但在丰裕纪却无法与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的新物种竞争了。具体原因我们以后还会讲到。在丰裕纪中期,多鳍鱼亚目灭绝了。
之所以介绍这三大亚目,是因为他们都是大家族,占据了很多很多不同的生态位,先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这样以后再听到他们的名字就不会太陌生了。
而其他的亚目,基本都是非常特化,占据某一生态位的小族群,会在正式章节中一一为大家讲解。
重新开始:
第一章:珊瑚国度。
第一章:珊瑚国度
第一节:兴衰
在大缺氧之后的海洋中,满目疮痍、一片死寂的浅海,一些虫子重新找到了利用这片广袤空间的生存之道:固着下来。而那些营固着生活的虫子,为了防御外来的攻击,或者分泌毒蛋白严阵以待,或者伸出带刺的触手鞭打来犯之敌,不过更多的物种,选择用钙质、硅质,一砖一瓦地修筑属于自己的万里长城。
这些造礁生物,被统称为类珊瑚动物。它们既不是珊瑚,也不是亲属,而是由各个迥然不同的类群,因为选择了同样的生存方式而拼凑而成的。在地撼纪开始出现,不断繁荣,经历冰期而略有缩减之后,类珊瑚生物终于在海浸纪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在几块大的浅海上(本来是平原,不过在海侵之后变成了浅海),数千种类珊瑚动物共同组建成了一片片绵延上千公里的巨型珊瑚礁生态系统。直至今日,在地层之中依然可以看到十几米厚的类珊瑚生物的骨骼沉积,它们用自己惨白的尸骸默默见证着昔日造物主建造的世界奇迹。
而这些珊瑚礁,吸引了空前数量的生物前来居住,营造了一片自创生纪一来从未有过的乐土。
这些在此定居的身影当中,掺杂着许许多多弓头鱼的身影。在地撼纪到菽丰纪中期的1.5亿年间,共发现了近一万五千种生活在珊瑚礁中的弓头鱼,几乎占据了所有已知的弓头鱼纲种类数量的一半。
草稿,珊瑚鱼类是一个很大的并系群,包含了好几个亚目的十余个科,每个科的弓头鱼特征都是千差万别的,并且在其下,属的数量就更多了,而且难以分定具体的层级关系。
珊瑚鱼对比图:第一部分。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物种。你们能发现多少来?
第二节:起源
在地撼纪,随着初具规模的珊瑚礁出现,最早定居在珊瑚当中的弓头鱼也随之产生。它们就是刚刚兴起,正准备同亲族头鳍鱼亚目全方位开战的掌鳍鱼亚目。
在地撼纪中期,4.3亿年前,掌鳍鱼和头鳍鱼在开阔水面已经打得难解难分,这个时候掌鳍鱼亚目发现了一块处女地:珊瑚虫的咯吱窝😱这里虽然狭窄逼仄,但有着流动的海潮带来源源不断的氧气和食物碎屑,进可在珊瑚礁表层漂游,退可迅速藏身于固若金汤的珊瑚城堡之中,谁也无法近我的身~~想法很好,思路也很正确。于是大量的早期小型掌鳍鱼潮水一般出现,他们的身体还不是非常特化,仅仅是身体变小了,以便于在缝隙、裂痕和隧道中来去自如。
上图就是最早的一种珊瑚礁弓头鱼之一,Coiliamystusy-Kreissefish.它是掌鳍鱼亚目凤尾鱼科凤尾鱼属的典型代表,因为他们的化石看起来很像缺了胳膊腿的凤尾神仙鱼。
凤尾鱼还算是中规中矩,不过珊瑚鱼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向着疯狂迈进了。它们的尾鳍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花里胡哨...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下图:镰尾鱼科,滴状尾翼属:Ursichel-kreissefish
总而言之,最早的一批珊瑚鱼差不多都是掌鳍鱼亚目的。它们最早接触到这片乐土,在这里经营的时间也最长;不但如此,在以后的故事里,珊瑚礁也成为了掌鳍鱼家族最后的家园,和埋葬他们的坟墓。
在这个时间点,阿提特尔鱼和他们所属的弓头鱼亚目已经灭绝。如果不是这样,它们那微小的体型,纤细的身体倒是天生适合生活在珊瑚礁中,不过他们已经等不到了。
第三节:竞争
珊瑚礁为千万物种提供了食物,巢穴,机遇和无限可能。这也就注定了没有哪一种生物可以在这里一家独大。掌鳍鱼最初为了躲避激烈的竞争而来,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其他生物类群不断涌入,珊瑚礁也很快沦为了另一块战场。
虽然如此,不过掌鳍鱼所要面对的压力,更多的还是来自生态位相似的其他弓头鱼身上。
老对头头鳍鱼,这些呆呆的家伙似乎总是慢一拍。在掌鳍鱼大张旗鼓地进入淡水和珊瑚礁的时候它们似乎还在神游,现在才反应过来,也想分一杯羹。化石证据表明淡水系统无情地拒绝了他们,但他们依然挤进了日益拥挤的珊瑚礁。
4.2亿年前,掌鳍鱼亚目水滴尾翼属Bandysiched-Kreissefish和头鳍鱼亚目,钝头鱼科阔颅鱼属Schwerhead-Kreissefish在珊瑚礁中互不相让,“怒目而视”。很难想象这些没有下颌,没有尖牙利爪的小生物是如何大打出手的。
这种竞争不仅仅存在于这两个类群之间,实际上还存在于生态位有任何一点点重叠的每一个物种之间。掌鳍鱼,头鳍鱼,还有后来加入进来的胴鳍鱼,甚至还有海囊动物,柔体动物,厚皮动物,骨肋动物,海妖虫,海爵等等一大堆生物派出自己的队伍加入这场鏖战。
所谓竞争,最终总要产生一种平衡,生态位重叠的动物总有人要被无情淘汰,生态位不那么重叠的动物,就要尽力相互避让,守住自己独特的位置;生态位完全不同的生物,它们之间可以达到更为稳定的平衡,产生更多的适应。
在这场战争的小小局部当中,掌鳍鱼胜利了。头鳍鱼一直被自己压制,只能剑走偏锋;同样难以进军珊瑚礁的还有胴鳍鱼目,在这里,附肢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们同样在珊瑚礁中选择了其他奇妙的生存方式,避开了与掌鳍鱼的竞争。
直到大灭绝前夕,残存的掌鳍鱼已经完全适应了珊瑚礁的生活,身体高度特化。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这一支掌鳍鱼得以坚持到最后。不过过于依赖珊瑚礁的特殊环境,也使得掌鳍鱼在大灭绝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逃生的可能,只能和自己完全融入其中的珊瑚礁一起灰飞烟灭。
从这个角度上看,谁才是赢家?没有哪种生物能一直赢下去。
第四节:特化。
古往今来,特化都是一条充满机遇但却异常危险的路径。通过特化,可以创造出更加适应环境的生物;但如果太过特化,就会走向死胡同:赖以为生的环境一旦被破坏,最特化的生物总是第一个灭绝...不过,就是这种美妙奇幻的过程,造就了很多缤纷多彩的生物,宛如地层中的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段凝固的记忆。
本节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接下来我们将借助珊瑚鱼观察它们的七种特化,看奇妙的创造如何塑造最奇妙的生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