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原文及译文(13-13)全文完




第六章   明 辨
一、邪正
​33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与大众和谐相处,然而对事物的见解各异,不苟且赞同;小人曲从私党,同流合污,然各自争执,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33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善举,不促成他人的恶行。小人则与此相反,见人做善事便嫉妒,见人做恶事便赞成,乃天理所不容。」

335.君子揜(yǎn,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卷四十八 体论)
【译文】
君子遮掩他人的过错以长养自己的厚道善心,小人则诋毁他人的美德来标榜自己。
336.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卷九 论语)
【译文】
子贡说:「君子对人是否也有所憎恶?」孔子说:「有憎恶。憎恶宣扬他人坏处的人,憎恶居于下位而毁谤上位的人,憎恶有勇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不通事理的人。」做人应该隐恶扬善;居于下位,看到上级有过失,应该劝谏,使他改正,多次劝谏而不听从,可以离开,如果不劝谏,只在背后毁谤,就失去了忠厚之心;勇而无礼,容易以下犯上;果敢而不通事理,往往败事,却也伤害了人。
337.君子心有所定,计有所守;……智不务多,务行其所知;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安之若性,行之如不及。小人则不然,心不在乎道义之经,口不吐乎训诰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随转如流,不知所执。(卷四十八 体论)
【译文】
君子心中有坚定的方向、信念,每次考虑、谋划都遵循一定的原则。道理、智慧不贪求多,只要知道了就一定付诸实行;行动不求其多,但每个行动都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心安住在美好的信念中,像天性一样自然不勉强;践行时,则唯恐来不及而精进努力。小人则不是这样,心思不在道义的原则上,嘴里说不出规范劝勉的话,不选择贤者亲近求教,以寄托身心,不努力行善,以使自己坚定,而是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二、人情
338.人有六情,失之则乱,从之则睦。故圣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卷八 韩诗外传)
【译文】
人皆有喜、怒、哀、乐、好、恶六情,违背人民的六情,国家就会紊乱,顺从便能带来和谐。所以圣王教化民众,一定依顺人情,而用礼法加以节制;一定随顺其愿望,而用义理加以制约。义理简明而完备,礼法易行而有规则,同人情相距不远,所以人民就很容易遵从国家的法令。
339.今彼有恶而己不见,无善而己爱之者,何也?智不周其恶,而义不能割其情也。(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
【译文】
现在身边的小人有恶行而君主看不见,没有善行而君主却溺爱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智慧还没有达到识别他们恶行的程度,而行道义的决心还不能达到割舍私情。
340.行善者则百姓悦,行恶者则子孙怨。是以明者,可以致远,否者以失近。(卷四十 新语)
【译文】
实行德政者,百姓欢悦;邪恶的统治者,连子孙也会怨恨。因此,圣明的君主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邪恶的君主,连亲近的人也会失去。
♥34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卷五 春秋左氏传 中)
【译文】
我听说忠诚善良的行为可以减少怨恨的产生,没有听说倚仗权势作威作福能防止怨恨的。
♥342.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卷九 论语)
【译文】
周公对儿子伯禽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抱怨不获所用。老朋友如无恶逆等重大罪过,不要遗弃他。不要对一个人事事要求做到完善无缺。」
♥ 343.君子所恶乎异者三:好生事也,好生奇也,好变常也。好生事则多端而动众,好生奇则离道而惑俗,好变常则轻法而乱度。故名不贵苟传,行不贵苟难。纯德无慝(慝tè),其上也;伏而不动,其次也;动而不行,行而不远,远而能复,又其次也;其下远而已矣(已矣作不近也三字)。(卷四十六 申鉴)
【译文】
君子所憎恶的有三种与众人不同的行为:喜欢生事、喜欢制造奇诡怪异、喜欢改变规章准则。喜欢生事,就会制造事端而兴师动众;喜欢制造奇诡怪异,就会违背道义而惑乱风气习俗;喜欢改变规章准则,就会轻视法令而扰乱行为标准。因此人的名声暂且得到流传并不显得可贵,暂且做了难以做到的事也并不显得可贵。纯净纯善的德行没有邪恶,这是最上等;伏住邪念不妄动,是次等;有妄念而不行动,行动而不远离正道,远离正道而能及时回头,是再次等的;最下等的是与正道愈来愈远而不自知。
三、才德
 344.故曰,百言百当,不若舍趣而审仁义也。(卷三十五 文子)
【译文】
所以说,与其推敲言语每次都得体恰当,还不如看是否合乎仁义。
345.故作者不尚其辞丽,而贵其存道也;不好其巧慧,而恶其伤义也。(卷四十七 政要论)
【译文】
所以作者著述不应崇尚文辞的华丽,贵在保存承传道统;不追求聪明巧饰,而担心它会有伤义理。
四、朋党
346.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译文】
所以《尚书·洪范》篇说:「没有偏私,不结朋党,先王所行的正道是如此平坦宽广。」
♥347.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邪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故其国不免于危亡。(卷三十一 六韬)
【译文】
国君把世俗所称道的人当作有才能智慧的人,把世俗所诋毁的人当作不肖之人,那就会使党羽众多者被任用,不结党者被挤退,这样奸邪势力相互勾结而埋没贤才,忠臣无罪被处死,奸臣用虚名取得爵位,所以社会更加混乱,国家也就难免危亡了。
五、辨物
348.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卷七 礼记)
【译文】
对待贤者,要亲近学习而又保持礼敬,内心畏服而又保持爱戴。对所爱之人要知其短处;对所恶之人要知其长处,且明白其有本性本善的良心。

34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神态平和安定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神态不安详。

35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卷九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话说得有理而提拔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的品行欠佳而废弃他有道理的话。」

351.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如得一欧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珍益广,非特止于十也。(卷四十四 桓子新论)
【译文】
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位能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利剑,不如得到一位能打造好剑的欧冶子。得到很多好的物品,还不如得到少数善于识别物类的人。善于识别物类的人能搜集美好珍贵的物品,美好珍贵的东西就会愈增愈多,就不仅仅是十倍之数了。
(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时著名铸剑工。)
♥352.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靡而已矣!(卷三十八 孙卿子)
【译文】
古书上说:「不了解儿子,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不了解君王,看看他的左右近臣就知道了。」这就是由于耳鬓厮磨、相习同化的道理啊!
353.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也。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息则谓水不胜火者,此与于不仁之甚者也。」(卷三十七 孟子)
【译文】
孟子说:「仁道必胜不仁,就像水可以扑灭火一样。现在行仁道的人,如同拿一杯水去救一整车在燃烧的木柴,火不熄灭,就说水不能扑灭火,这种说法,又很大程度地助长了不仁的气焰,结果连他们已行的这一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354.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卷一 周易)
【译文】
立场不坚定或背叛了你的人说的话带有愧疚感;心中有疑惑的人言辞中带有枝枝杈杈的技巧;走运的人、贤良的人大多都不太声张;急躁的人言辞都很多;污蔑别人的言辞都是飘浮不定,说不到点上,失职的人、失去节操的人的言辞都必定是没有主见、随声附和别人,带着一些自责的。
 355.国家将(旧无将字,补之)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卷十七 汉书五)
【译文】
国家将要发生违背道德的败相,那么上天就降下灾害来谴责提醒人君;如果不知道自己反省,上天又出现一些怪异的事来警告,让他心生畏惧;还不知道悔改,那么伤害和败亡就会降临。由此可见,天对人君是仁爱的,希望帮助人君消弭祸乱。
六、因果

356.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弗德罔大,坠厥宗。(卷二 尚书)
【译文】
上天降福降灾不常在一家,对行善的就降给各种吉祥,对作恶的就降给各种灾祸。你行德不怕小,即使是小德,天下的人也感到庆幸;你行不善,即使不大,也可能导致亡国。

♥357.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弗能加也。(卷十 孔子家语)
【译文】
国家的存亡祸福,都是由国君自己决定的啊。积德行善,自然界的灾害怪异也不能强加给人。

​358.故见祥而为不可,祥必为祸 !(卷四十 贾子)
【译文】
所以出现好征兆却胡作非为,祥反而会变成灾祸!

35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弗可逭。(卷二 尚书)
【译文】
自然的灾害还是可以转变的,(只要人弃恶扬善);自身继续造作罪业,仍不知悔改,灾祸就不可能逃脱。

360.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卷三十四 老子)
【译文】
圣人待人守柔处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给予人而不向人索取。有德者待人如却圣人执左契一样;无德者待人就如同执掌赋税,只向人索取而不给予人。天道毫无偏私,永远降福给予而不取、完全合于天道的善人。
【注】古代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以契作凭证。契分为左右两半,左契由物主保存,右契由贷者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意谓圣人永远乐于付出,而对人一无所求。

写在最后
就在小编把《群书治要360》三本书校编“大功告成”之际,非常开心地跟朋友讲起自己的“法布施”“功德”,他一句话把我说懵了,他说:《群书治要360》在“**图书馆”APP平台上有,他去年就看过了!

不会吧?

岂不是白忙活、瞎折腾了?!
于是马上下载安装、搜索文章……

还真的是有!

破涕为笑啊,老铁们!


错漏百出!
所以,小编觉得也值了!
永远要相信那句话:
一分辛劳一分才!

是“一分钱一分货”才对!
只见那叫一个云里雾里、莫明其妙,假如这么经典的书籍到处是错别字:年代错、人名错、叙事都变得面目全非,本就是文言文,又不能联系上下句去纠偏,根本没法正确理解,可就造业了!
小编一页页拍、译、编、校、排,质量真的不一样!
不后悔!
不管怎么说,通过近20天的“浸泡”,已对全书消化多遍,也好!而能发布一部错漏较少的书出来,也才真的对得起所有的读者诸尊!
您说是吗?
谢谢!你竟然阅读到这儿!

诸子界小编·静灯 鞠躬  上
欢迎阅读、分享,谢谢关注、星标。
人生无它,无非是如下这种祝福:
身体健康、
家庭幸福、
子女成才、
万事如意。
因此,我们也做了一个关于健康、家庭及子女教育的号,欢迎阅读,谢谢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