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忠告》之二|《风宪忠告》





  曩闻崇安令邹从吉甫能以忠信使民,民亦乐其治。
      予过崇安,会从吉,问所治何先。即出书一卷,曰:“某不敏,粗效一官者,此书之力也。”
      予阅其书,则相国张文忠公为县令时所著,采比古人嘉言善行,自正心修身,以至事上惠下,擿奸决疑,䘏隐治赋,凡可为郡县楷式者,无不曲尽其宜,且简而易行,约而易守,名之曰《牧民忠告》。
      及余客京师,尝于台臣之家见所谓《风宪忠告》者,言风纪要务凡十章,亦公为御史时所著也。
      今年余谒闽海,监宪庄公出《风宪忠告》,将锓梓以广其传,俾余序之。
      余得重观是书,则叹曰:“文忠真仁人也,仁者耻独善于己,己为令长,得牧民之道,欲使天下牧民之吏人人尽其道;己为宪臣,能振纪纲,慎举刺,言人所难言,欲使天下为宪臣者人人皆然。公其心于天下,而不私其身,虽令尹子文之忠,不及此也。《传》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是书可谓仁人之言矣。”时文忠公之子引来佥闽宪,克济世德云。
至正乙未秋 林泉生 序

自律第一
  士而律身,固不可以不严也,然有官守者,则当严于士焉;有言责者,又当严于有官守者焉。盖执法之臣将以纠奸绳恶以肃中外,以正纪纲,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夫所谓严如处子之居室,一行一住一语一嘿必语礼法,厥德乃全;跬步有违,则人人得而訾之。苟挟权怙势,惟殖己私,或巧规子钱,或盗行盐帖,或荒躭曲蘖,或私用亲属,或田猎不时,或宴游无度,或潜托有司之事,或妄兴不急之工,或旷官第而弗居,或纵家人而不捡,于斯数者而有一焉,皆足为风宪之累。近年南北富民多起宅以居势要,因济己私,既有官舍,则不必居于彼矣。夫朝廷以中台为肃政,御史为监察,以宪司为廉访者,政欲弭奸贪,戢侵扰,开诚布公,俾所属知所法也,今而若是,牧民之吏将焉法哉?且他人有犯轻,则吾得而言之;又重,吾得闻于上而僇之;己之所犯,其孰得而发哉?恃人不敢发,日甚一日,将如台察何?将如天理何?故余备载其然,俾为宪司者有则改之,无则益知所以自重。
示教第二
  甚矣,人之不可无教也!生知如圣人,犹胥教诲,胥训告,况不能圣人万一者,可忽焉而不务哉?大抵常人之情,苟非其所惮,虽耳提面命,则亦不足发其良心。何则?非所素服素畏故也。今夫庶司之职,为众所畏服者莫如风宪,诚因监莅于彼,或始上之日会所属而勖之曰:“彼之官重者廷授,次者省授,又次则吏部授,大小虽殊,无非国家臣子。为人臣子,奸污不法,人孰汝容?夫纳贿营私,所得甚少,所丧甚多,与其事败治汝,曷若先事而教之为愈哉?吾之此言,虽曰薄汝,实厚汝也;虽若毒汝,实恩汝也。”苟能如是谕之,吾知退而必有率德改行,易凶恶为善良者矣。且刑罚不足致治,教之而使不犯,为治之道莫尚焉。圣人谓“不教而杀谓之虐”;又闻治于未然者易,治于已然者难。近年刘伯宣为浙西宪使,疏真西山《守令四箴》播告所属,且曰:“近年执宪者惟知威人以刑,而不知诲人以善。”呜呼!刘公此言,可谓仁人君子深得风宪之体者矣。

询访第三
  今为政者,往往以先入之言为主,非彼狃徇一偏,盖由不通上下之情故也。故通其情莫如悉心询访,小而一县一州,大而一郡一国,吏孰贪邪,官孰廉正,何事病众,何政利民,豪横有无,风俗厚薄,既得其凡,他日详加综核,复验以事,其孰得而隐哉?苟廉矣,即优之,礼貌之,荐举之,则善者劝矣。苟贪矣,虽极品之贵,即蔑之,威拒之,纠劾之,则为恶者惩矣。推而至于待士遇吏,亦莫不然。大抵一道之任,犹一家之务焉。善为家者,其子弟族属下逮奴隶,其情性良否,皆所当知;一或不及,则将甘为所弄而不悟,久必致是非颠倒,以佞为忠,以贪为廉,以无能为有能,政令不行,而纪纲替矣。前辈有云:“为宰相不难,一心正两眼明足矣。”呜呼!彼长风宪者,其责任之重亦岂下夫宰相哉!若之何不以前辈之言为法。
按行第四
  将家云:“多筭胜少筭,少筭胜无筭。”不特用兵为然,虽莅官临政,亦莫不尔。夫廉司所莅之处,一方官吏皆惕然不自安;其所不安者,由彼为恶日久,恐人有以发而讼之一旦故也。彼既内隐其恶,则必多方以求司官所亲之人而解之。夫司官所亲者,曰书吏焉,曰奏差焉,曰总领焉,曰祗候焉。夫为人弥缝私罪,则何求不得,何请不随。为司官者,苟不深防预备,严为禁切,万一连己,悔将何及。若乃司官廉正,犹或庶几;其或彼此胥贪,弊将焉救?于是乎有箕敛者,有稛载者,有箧笥充者,有囊橐盈者,微至土地所宜,靡不搜刮。昔端州出佳砚,包孝肃公出判于彼,及其代也,徒手而归。李及知杭州,丝馈缕谒不逮门,由市白乐天文集,终身以为慊。古人持身之廉如此,况在风宪,其所行州郡,敢假分毫之物以自溷哉!大抵宪长得人,则司官不敢恣;司官得人,则书吏不敢恣。抑闻各道公燕,司官、书吏、奏差同堂而坐,喧哗笑谑,上下不分,所以致彼操纵自如,百无忌惮。谚谓:“廉访司,书吏之权。”迹此观之,信匪虚语。诚能设法以禁之,盛威以临之,小有所犯,即随以鞭扑,如此庶使精锐消沮,威福不张于外矣。凡初入风宪者,不可不知。

审录第五
  《书》曰:“庶狱庶慎。”又曰:“非侫折狱,惟良折狱。”《易》谓:“君子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呜呼!于以见圣人好生之心与天地等矣。夫饥寒切身,自非深知义理之人,不敢保其心之无他,况蚩蚩之氓,为守牧者教养之,不至穷而为盗,是岂得已哉。古人有以灼其然,故为制也恒寛而不亟促,恒哀矜而不忿疾。均之为盗也,而有长幼疏戚之分;均之为奸也,而有夫亡夫在之殊。有疾则医药之,疾革则释梏入人而侍之。夫彼冥迷凶险之徒既丽于理矣,何足缀意,而古人为制如此者,则其仁恕忠厚之情可见矣。昔欧阳公父治死囚之狱,求其生而不得,则掩卷而叹,其言曰:“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况世常求其死哉!”后之残忍者一切不务,而惟威刑之尚,谓其无茹寃而死者,吾不信也。夫莅官之法无他,口威心善而已矣。口威则欲其事集,心善则不欲轻易害物。况久系之囚,尤当示以慈祥,召之稍前,易其旧所隶卒吏,温以善色,使自陈颠末,情无所疑,然后参之以按。若据按以求其情,鲜有不误人者。盖州县无良吏,所以不敢信其已具之文,毫厘或差,生死攸系。故圣人谓:“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又曰:“功疑惟重,罪疑惟轻。”论囚之道,尽于此矣。君子其慎诸。
荐举第六
  夫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盖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周知,亦非一人所能独成,必兼收博采,治理可望焉。
      故前辈谓“报国莫如荐贤”,真知要之言哉!
      今夫富者之于家,有田焉,必求良农使之耕;有货焉,必求能商使之贾;有牛羊焉,必求善豢者使之牧。何则?盖彼拳拳于治家,故不得不求其人也。
      况受天下之寄,任天下之责者,乃不知求天下才共治之,岂其智之不若彼富者哉?由其为国之心未尝如其为家之心之切故也。
      于此有人焉,廉而且干,虽有不共戴天之仇,公论之下亦不得而掩焉。苟非其人,虽骨肉之亲,公论之下亦不得而私焉。
      世常谓风宪非亲不保,非仇不弹;又有身为宪佐,风御史荐己就升者。
      呜呼,委以黜陟百官之权,授以仪表百司之职,乃不思报效,惟假之以行己私,人则受其欺矣,天地鬼神其受欺乎?
      大抵求而后举,不若不求而举之;为公识而后荐,不若采之舆议之为博。
      夫己不求贤,必使人之求己者,皆非也。盖求则不必举,举则不必识矣。本文由诸子界公众号整理发布。
      故古人有闻而举者,有见而举者,有举仇者,有举亲者,有集为簿者,有拜其剡者,有书之夹袋者,虽其举不一,要极于公当无私而已。
      于戏!诚如是,则为相为风宪者安有临事乏才之叹。

纠弹第七
  夫台宪之职,无内外远迩之分,凡有所知,皆得尽言以闻于上。虽在外,苟知居中非人,纠而言之,可也。虽在内,苟知外官者不法,纠而言之,亦可也。大率惟务尽公无私,斯得之矣。夫人之仕也,有贵近焉,有疏远焉,贵近者不少贷,则位卑而罪微者不待劾而艾矣。故前辈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亦此义也。切尝谓荐举之体则宜先小官,纠弹之体则宜先贵官,然又当审其素行为君子为小人。如诚小人,虽有所长,亦不必举。何则?其平日不善者多也。况刑宪本以待小人,君子之过苟不至甚,殆不宜轻易加之,使数十年作养之功扫地于一旦也。盖人才难得,全才为尤难得。昔赵清献公在言路,弹劾不避权贵,京师号为铁面御史。尝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其言曰:“小人虽有小过,当力排绝之,后乃无患;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则当为国家保持爱护,以全其德。”于戏!赵公之言可谓深识远虑,真知大体之论矣。故余表而出之,以为当路者楷式。
奏对第八
  中外之官,莫难于风宪,莫危于风宪。曷谓难?人所趋者不敢趋,人所乐者不敢乐,人所私者不敢私,所谓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非难而何。曷谓危?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至于发人之奸,贬人之爵,夺人之官,甚则罪人于死地,一或不察,反以为辜,则终身无所于诉,非危而何。然君子居其官,则思尽其职,所谓危且难者,固有所不避焉,竭忠吐诚,置死生祸福于度外,庶上不负国,下不负所学。其或奏对于殿廷之上,平心易气,惟事之陈。理诚直,虽从容宛转而亦直;理诚屈,虽抗厉激切而亦屈。夫悻悻其辞色,非惟有失事上之体,而于己于事悉无所益。古之攀阑断鞅,曳裾轫轮者,皆势危事迫,不得已而为之;苟事不至是,殆不可执以为法。前辈谓:“慷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体此而行,则蔑有不从者矣。

临难第九
  夫人臣而当国家言责之任,刑辱之事不敢必其无有,要在顺处静伺,以理胜之而已。若乃求哀乞怜,惴詟无所,已先挠矣,何以自明?夫尽己之职,为国为民而得罪,君子不以为辱,而以为荣,虽缧绁之,荆楚之,斧钺之,庸何愧哉!历观自古处祸患而不乱者,三代而下如子路之结缨,宜僚之正色,王景文之与客弈棋,刘祎之自书谢表,魏元忠之闻赦不动,是皆有以真知义命所在,非区区人力所得而移也。然士君子平昔所养其情与伪,于焉可以见之。李斯临刑,父子相泣;杨子云被收,投阁几死;王坦之与谢安齐名,桓温来朝,倒执手板;崔浩自比子房,为辨史事,声嘶股栗,便溺不能隐;此可见彼惟事名耳,而于圣贤性命之学实未尝得诸心也。善乎韩文公之言曰:“儒者之于患难,苟非其自取之,其拒而不受于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溜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若奏金石以破蟋蟀之鸣。”故君子之学,以明理自信为贵。
全节第十
  人之有死,犹昼之必夜,暑之必寒,古今常理,不足深讶。第为子死于孝,为臣死于忠,则其为死也大,身虽没而名不没焉。太史公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非其义则不死,所谓“重于泰山”者;如其义则一切无所顾,所谓“轻于鸿毛”也。呜呼!夫人以眇焉之身,倏耳之年,使之嵩华耸而星日揭者,非节义能尔耶?况人之贵贱寿夭,天所素定,而谓附此人则得官,违此人则失官,言事则身危,不言则身无所患,此世俗无知者所见,士君子岂以是为取舍哉!然正直亦有时而被祸者,君子以为不幸;奸邪亦有时而蒙福者,君子以为幸。一以为幸,一以为不幸,则其是非荣辱不待别而可知矣。故节义者,天下之大闲,臣子之盛德。不荡于富贵,不蹙于贫贱,不摇于威武,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彼依阿淟涊枉己徇人者,所谓无关得丧,徒缺雅道,政使获荣宠于一时,迨夫势移事易,其前日之荣电灭风休,漠无踪迹,其昭昭在人耳目者,奸佞之名,千古犹一日,其为辱也,庸有既乎。呜呼!宁为此而死,不为彼而生,以是处心,庶无愧于古人矣!

进奏书
  右《风宪忠告》第録如上,先臣养浩所著也。伏惟世祖皇帝建御史台,将以举贤良,纠奸慝,察奇衺,兼古谏官之职,复置肃政廉访司于外,朝廷倚之而益尊,视古之风宪尤重矣。故先臣此书或可为执法者之助,今上皇帝作新庶政,思致太平,谨缮写上进。  至正元年十一月 日,前承直郞、秘书监秘书郞(臣)张(引)昧死上。
推荐阅读:
千古奇文《罗织经》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守弱学》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度心术》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书《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韬晦术》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势胜学》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解厄鉴》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荣枯鉴》小人经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驭人经》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势胜学》全文及译文(简版)
从仕智谋《仕赢学》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权谋残卷》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处世悬镜》原文及译文
帝王之书《群书治要360》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千古智书《予学》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止学》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官箴》垂训珍藏版
千古智谋奇书《素书》全文及译文
“无所不能”之书《阴符经》全文及译文
传统文化经典《忠经》原文及译文
传统文化经典《孝经》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忍经》原文及译文
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无根树·解》|修道秘法
千古奇文《渔樵问对》原文及译文
《权书》原文及译文(上)文人兵谋制胜秘籍
《权书》原文及译文(下)文人兵谋制胜秘籍
处世三大奇书《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清刻本)原版全文
处世三大奇书《增广贤文》原文及译文
《茶经》全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原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鉴心录》译文版
国学经典《省心录》宋·林逋
李宗吴《厚黑学》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及译文(详解校正版)
《二十四孝》典故大全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原文及译文
传统文化名篇《了凡四训》全文(附视频)
为人处世《十无益》(附十穷十富十多十少)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大全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