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训: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趁着孩子还小,给他一个正确的处世观念,就是送给孩子快乐的人生。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家训,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其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
短短96字,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勤读书,要孝悌
知识拓宽格局,格局成就人生。
读书,是获取知识,打破门第之见最廉价的捷径。
一个七岁的男孩不读书,就可以放羊挣钱。
过了十年,这个孩子就能放牧一大群羊。
可是过了二十年,他也就达到了能力的上限,这一辈子也就只能放羊了。
如果让这个七岁的孩子读书,二十年后,他早已走出山沟,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除却知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天性良知。
若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会了孩子什么是孝顺,这个孩子就会知道推己及人,心怀父母。
一个高情商,懂孝顺的孩子长大了,也会知道尊重父母,照顾父母。
从小教育孩子认真读书,孝敬父母,这是王阳明家训中的头等大事。

学谦恭,循礼仪
有一种修养,叫“勿以身贵而贱人”。
教会孩子不因为自己的出身而仗势凌人,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若是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一些,就从小纵容孩子目中无人,捧高踩低的恶习,将来孩子真的犯了大错,就无法挽回了。
而能把内在谦恭的美德,变成外在彬彬有礼的气质,更是让人受益终生。
有的人就算成年了,还是言语任性,目中无人,人缘奇差。
有的人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已经学会了礼貌待人,身边总是不缺贵人。
不抬高自己,亦不贬低别人,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节饮食,戒游戏
“饮食有节”,是古人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物产丰富,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年代,如果不能适当的节制饮食,小小的年纪就被肥胖等富贵病缠上,那这个孩子未来要怎么办呢?
我身边有一位老人家,很小的时候就习练武术,饮食规律而知道节制。
今年少说也七十六岁了,身体各项指标却都很健康,想吃什么都能吃一些。
这位老人家每天乐乐呵呵,想去哪里游玩就去哪里,还真有几分任侠之风。
相比之下,因为肥胖而自卑的年轻人们,就太让人心疼了。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绝不能让孩子养成过于贪玩的恶习。
孩童时代是人一生当中习惯养成和学习的黄金时期,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聪明的孩子也耽误了。
玩物,必然丧志。

不立志,何谈将来立德、立功、立言?

毋说谎,毋贪利
古训有言:“诚信为本”。
诚信,就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基础。
孔子也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连基本的诚信都不讲的人,人生自然很难有什么建树。
贪,看似得,实则失;得了当下,失了未来。
而这宇宙天地养育万物,何曾计较过得失?
晋商乔致庸想将茶叶生意做到俄国境内的恰克图,沿途的磕碰磨损总是让大部分的茶砖缺斤短两。
乔致庸就有意增加了自家茶砖的分量却保持原价售出,外商因此只信任乔家的茶砖,不久之后,乔家垄断了恰克图茶叶市场,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贪图眼前小利,人生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毋任情,毋斗气
《增广贤文》中写道:“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任性放纵,不知道约束和管理自己的性格,这是非常可怕的。
《史记·楚世家》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某天,楚国的女子和吴国的女子争抢桑叶,楚女抢输了,气得回家找父亲,让他帮自己出气。
楚父见状,叫上亲戚,就去找吴女的家人讨说法。
两家见面后,大打出手,不小心闹出了人命。
两国边邑的长官听说自己国家的人死了,一怒之下相互攻伐,最后楚国灭掉了吴国的边邑。
吴王听到此事后,派了几万兵马讨伐楚国,两败俱伤,各自走向衰落。
原本友好的邻国闹到短兵相接,谁还记得最初矛盾的起源,不过是一两片桑叶?
做事冲动,意气用事,更是惹祸的根苗,损人不利己。
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技巧,就是教他选择一个更好的命运。

毋责人,但自治
这条家训的意义在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这很难做到,但正因为难,才成为中今中外,由普通走向杰出的一道天堑。
面对别人家的梨树,我国著名的天文历法学家许衡就算是正在逃难,饥渴难当都不会去染指。
正是一份底线,使他历经磨难而不改其志。
有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自己的行为毫无顾忌,但是他人若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便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口诛笔伐,这种人,很难得到尊重。
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使得一个人自由的不是放纵,是自律。
让一个人获得尊重的,不是要求别人,而是修炼自身。

能下人,是有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光复大业;韩信胯下之辱,十年磨剑,终遇明主。
因此王阳明说:“只要立志真切,就能克治私欲”。
一个目光远大,有志气的人,总是能屈能伸。
既能勇往直前,又懂得韬光养晦,能屈能伸,能下人。
对此,王阳明鼓励我们多赞赏孩子,孩子的内心富足了,才会自信。
孩子自己的心态平和,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提升自己。

能容人,是大器
古训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大。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能正视自己的才能,悦纳自己的不完美。
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他们包容,团结,学习。
面对不如自己的人,他们尊重,帮助,不贬低,不歧视。
想让孩子懂得容人之道,不光是需要言语教导,父母更要以身作则。
不要用过度的苛刻压抑孩子,孩子内心更加丰富平静,心胸自然变得宽广。


心地好,是良士
王阳明说: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王阳明曾经被锦衣卫追杀,在龙场,更是遭受了乡民的偏见和攻击。
可是他选择了善良,教会当地乡民读书,耕种,帮助他们治病,建房子。
很快,王阳明就从一个不可信任的外乡人,变成了乡民口中的大善人,活菩萨。
有句古训说的好: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就像是一棵大树,根系出现问题,整棵树也就随之倒塌。
教导儿孙存善念,做善事,做善人,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小结
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有家的地方就有家风,它像一个传承,深深影响着你的子孙后代。
也许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但是良好的家风却能够保证我们一代又一代,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赏析
​王阳明家训无论是“三字经”载体,或是“心学”的内容都适合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范本。作为训蒙学的教材,其三字经的载体适合小孩子诵读,音调和谐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即使儿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足以启发其想象,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促进他们求知的欲望。因此,王阳明一贯主张用诗教作为蒙学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就其内容而言,王阳明家训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深相契合。
第一,王阳明倡导文明和谐的伦理道德,其家训说:“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仪。”
第二,王阳明表彰向上的日常规范,其家训说:“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宣扬“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地善良的“心学”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其家训最后一部分揭示“心学”精髓——“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强调“心”之重要,这个“心地好”便是崇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蒙学
中国传统蒙学《三字经》原文及译文
中国传统蒙学《百家姓》原文注音版
中国传统蒙学《千字文》原文及译文
中国传统蒙学《弟子规》全文及译文
中国传统蒙学《声律启蒙》原文及译文
中国传统蒙学《增广贤文》原文及译文
中华传统蒙学《蒙求》
中国传统蒙学《五字鉴》
中华传统蒙学《传家宝》中国人的家教智慧
中华传统蒙学《童蒙须知》原文及译文
中华传统蒙学《性理字训》
中国传统蒙学《笠翁对韵》视频完整版
中国传统蒙学《声律启蒙》完整版(上)​
中国传统蒙学《声律启蒙》完整版(下)
中国传统蒙学《训蒙骈句》完整版(上)
中国传统蒙学《训蒙骈句》完整版(下)
中国传统蒙学​《幼学琼林》完整版(上)
中国传统蒙学​《幼学琼林》完整版(下)
中华经典家训《朱子家训》原文及译文
中华经典家训+名人家训15篇
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分类版
中华传统文化|千古家训(8篇)
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清原版全文
处世三大奇书《小窗幽记》合集
处世三大奇书《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原文及译文
中华传统文化《常礼举要》学习礼仪礼节的经典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大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集​ 
《二十四孝》典故大全 
四书五经之《大学》原文及译文
四书五经之《中庸》原文及译文
传统女德之《女儿经》版本一
传统女德之《女儿经》版本二
《学记》原文及译文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诸子界公众号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