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十大权谋术
“在我们的历史里,横躺着我们未来的秘密。”
对历史的梳理和解读不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而是为了烛照我们的今天和明天。总结中国历史的十大权谋术,旨在以古为鉴,警示今朝,昭示未来。
一、阴阳之术
在权谋领域,阴阳之道讲的就是表和里的关系。从狭义上讲,权谋领域的阴阳之术就是“以表盖里”之术,以阳饰阴,用表面的阳隐藏本质的阴,用表面的现象迷惑对方、保护自己。
《三国演义》里谈到的刘备阴以谋曹操而阳以结之的故事,足以给我们解释什么叫阴阳之术。
曹操和刘备诛杀吕布之后,回到许昌见汉献帝,汉献帝认刘备当了皇叔。曹操下属劝曹操篡位以行“王霸”之事,曹操为了试探人心是否归附自己,于是设计进行围猎,想在围猎过程中观看动静。
在围猎中,曹操借天子的箭射死了猎物,人们误以为是天子所射,于是向帝高呼“万岁”。曹操纵马而出,挡在汉献帝面前接受人们的欢呼,关羽大怒,要上前斩曹操。刘备急忙示意不可。刘备欠身向曹操称贺道:“丞相神射,世所罕及。”回来之后,关羽问刘备,曹操如此猖狂其君罔上,怎么不让我杀了他?刘备说,怕一旦杀不成曹操,反而伤了天子,并且害了我们自己,“且宜秘之,不可轻言。”他告诫关羽,要秘密图之,不能轻易对别人说。
汉献帝写了个血诏藏在衣带里给了国舅董承,让他想办法除掉曹操。董承把刘备请来,让他入伙。刘备便在义状上签字画押,共同反曹,并说:“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
刘备暗中和董承相约反曹,表面上却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学老百姓在园子里种菜。关羽和张飞也被刘备的阴阳之术迷惑了,责备他说:“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
曹操看到刘备种菜为乐,对他比较放心;但是,又深知刘备素来长于以柔克刚,就借青梅煮酒之际敲打刘备。刘备随机应变,没有露出马脚。之后,刘备恐怕事情泄露,就以截击袁术为由带着兵马逃了出去。刘备之所以能够“撞开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靠的正是他的阴阳之术。从“阴”来说,刘备签署了“衣带诏”,心中想的是杀曹操为民除害;从“阳”来看,刘备还与曹操青梅煮酒纵论英雄,将真实意图瞒了个结实。
二、虚实之术
所谓虚,就是没有;所谓实,就是有。需用实的时候就用实,该用虚的地方就用虚。掌握了虚实之术,就掌握了有无之道。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是一个深谙虚实之术的人。曾国藩早年仕途得意,十年七迁,从七品迁为二品大员;后来,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办起了地方团练,并发展壮大为湘军,成为倍受清政府倚重的力量。同治三年,曾国藩率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失败。当时国家动荡,人心思乱,曾国藩手握重兵,若有异志,也是可以为之的。但是,曾国藩在手握重兵之际,选择了自剪羽翼、上疏自请撤军的道路。清政府奏准裁撤。
曾国藩靠部队以军功起家,功成名就之后,又主动上疏裁撤军队,从他这一发一收之中,可以看出是一个精通有无之道的人。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没有部队,就绝不可能在太平天国之战中脱颖而出,所以,曾国藩极力发展部队,利用“有”来谋求自己的进步,被清政府授以两江总都之职,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可谓一时间权倾内外;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通过上疏裁军,显示忠心,消解了清政府对他的猜疑和忌惮,赢得了慈禧对他的信任和进一步赏识。紧接着,清政府曾国藩为一等勇毅侯,使其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正是凭借着“无”,曾国藩才进一步实现了“有”。可以说,只有像曾国藩那样参透有无,熟练运用虚实之术的人,才能安然渡过盛名之下的后半生并得善终。
三、迂直之术
迂,就是迂回;直,就是径直。迂直之术,简单得说,就是要学会化直为迂,以迂为直。
“隆中对”的内涵正是“以迂为直”。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才见到他,就向他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这些奸臣先后专权,皇帝蒙受风尘。我不敢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而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请您告诉我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剿平了袁绍、袁术,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占据很大优势。从刘备来说,如果想成就霸业,匡扶汉室,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把曹操赶下台。但是,此办法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有先自己稳住阵脚,不被消灭,才能够谈得上进一步发展壮大,才能够消灭对手。如果操之过急,不仅不能够消灭对手,反倒会被消灭。这就是“以迂为直”的办法。具体到刘备当时的情况和天下的具体形势,就是北让曹操之锋芒,东结孙权为助力,向西发展自己,趁势占据荆州和益州,发展壮大自己。等到自己发展壮大起来,有了实力跟曹操一决高下,实现剿除曹操、复兴汉室、成就霸业的目的了。
四、长短之术
在权谋之术中,长短之术强调的就是要用所长、固所短之意。具体来说,有扬长避短、固长补短和以长击短三种变化。
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曾和哥哥李建成争天下。
李建成有着先天的优势:身为长子,继承皇位天经地义;李渊的四子齐王李元吉和宰相裴寂也支持他。李建成也有着先天不足:军功不如李世民大,名望不如李世民响亮,人才不如李世民多。李世民的强项在于手下人才济济,弱势在于被李建成抢了先机做了太子,局面上稍稍处于被动。
李建成和李世民各有长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李建成曾想暗中杀害李世民。暗杀不成,又利用身份之利,多次在李渊面前中伤李世民,同时广布眼线,买通李渊身边的近侍和嫔妃,为太子大唱赞歌,并极力诋毁秦王。李渊开始对李世民产生不满,把他身边的幕僚一一调走,以剪除羽翼。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被迫罢官。
形势对李世民极其不利。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谋划对策。杜如晦建议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听从建议,派武将尉迟敬德在玄武门埋伏,袭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不久,李世民继承了皇位。
李世民多年从军打仗,手下谋臣勇士如云,这是他角逐天下的长处所在。李世民利用文臣为其谋划方略,利用武将为其负责实施,最后,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武斗”手段,解决了太子建成。这个案例,就是长短之术的具体运用。
五、奇正之术
通俗来讲,堂堂正正谓之正,出其不意谓之奇,也就是说以力较力,用硬碰硬,这就是正;用谋较力,攻其不备,这就是奇。
康熙擒鳌拜,用的就是奇正之术。鳌拜是顺治帝留下的顾命大臣之一,想要独揽大权,排挤其他几位大臣,最后成了一个呼风唤雨的权臣。康熙早就了解,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权臣杀幼帝另立太子的故事。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夺回旁落的大权,康熙决定除掉鳌拜。
按照一般的路子,皇帝要废掉哪个大臣,一纸诏书即可办到;但是,鳌拜在朝廷上势力盘根错节,如果堂而皇之消去其权的话,很可能引起反扑。因此,只有出奇制胜。康熙先不动生色地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京城,逐步削弱他的势力;之后,康熙暗中动作,收人心植势力。一切准备就绪后,康熙八年五月,皇帝将善扑营官兵埋伏宫中,并下旨令鳌拜进宫议事。鳌拜进入皇宫,被康熙逮个正着。随后,康熙宣布鳌拜结党营私“以欺朕躬”,将其定罪。
康熙废鳌拜的故事,运用的就是奇正之术。首先,在鳌拜实力强大之时,无法以力对力,只得设谋抓之,这就是康熙的用“奇”;等到把鳌拜逮捕,康熙先是公布了鳌拜的罪过,又派议政王大臣审问鳌拜之罪,并依法剥夺鳌拜的权力,且从轻而处,将其圈禁起来。康熙刚柔并济、奇正互用,尺度、分寸把握极为到位。
六、进退之术
进退之术,讲的就是“得”和“失”。物极必反,盛极即衰,在发达时要懂得自抑、谦和,留有余力,退后一步以求稳妥,这才是真正的权术,是人生的大智慧。
张良是战国末期韩国人。《史记》记载,张良的祖父三世为相,其父二世为相,张良一家五世为相,为韩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韩国地处诸侯之间,加上国王昏庸无能,最后,韩国第一个被秦国所灭。张良身兼丧国之痛,舍家财而寻揽天下英雄,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事败后,流亡下邳,得到黄石公老人所传《太公兵法》。
张良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后,先辅佐刘邦攻破咸阳,再助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可以说,为刘邦称帝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当刘邦分封天下准备厚赏张良之时,张良拒绝了刘邦的好意,只接受了很少的封赏。之后,张良逐渐淡出政坛,很少过问政事。正因为张良早就参破了人生的得失,深知权力斗争的险恶,所以,他才能从“帝者师”退居“政治顾问”,并最后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反观韩信,刘邦打天下,在军事上多亏韩信之力,而且,韩信垓下之战杀死项羽,为大汉立下不朽之功,赏无可赏。但是,韩信并没有看破人生的得失,对于权力过于执着,不知道退就是进,失就是得,反而一味求进,结果被吕后杀害。一代英才,死于妇人之手,可悲可叹。
七、韬晦之术
进退之术讲的是进和退,韬晦之术讲的则是“显”和“隐”。韬晦之术在时机不利的时候运用,是防御手段的一种。
司马懿和曹爽都是魏明帝托付遗孤的大臣。曹爽弄权,很快就把司马懿排挤出权力核心。但是,由于司马懿多年带兵,麾下能人才子众多,曹爽放心不下司马懿,所以,就派李胜去试探司马懿。当时,李胜正要出任并州刺史,于是借机到司马懿家辞行。司马懿装出身染重病的样子,气喘吁吁地说:“我年老体病,恐怕就要死了。你这次到并州任刺史,并州靠近胡地,要加强戒备。我死了,就把我的两个儿子托付给你了。”李胜说:“我是去荆州,而不是去并州。”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话,问:“你要去并州?”李胜又说:“是荆州。”李胜回去禀告曹爽说:“司马公只比死人多一口气,形神早已分离,不用担心了。”李胜不仅被司马懿上演的假戏欺骗,而且还真的误以为司马懿大病将死。曹爽因此放松了对他的戒备。司马懿暂时在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曹爽则更加猖狂。不料,司马懿趁曹爽陪皇帝扫墓的机会,突然发动了政变,夺回了大权,将曹爽逮捕并最后杀害。
司马懿运用的正是韬晦之术,欺骗了曹爽,使其放松了警惕。
八、借力之术
力有不逮的时候,就需要向别人“借力”。在权谋斗争中,总会有敌、我、友三方,从朋友那里借得力量来发展壮大自己,或者借助别人之力打击对手,这都是借力之术应有之意。
清兴之时,努尔哈赤曾带数万精兵犯明,但三次遭到宁远守将袁崇焕的阻挡不得寸土,自己反而在战争中受伤。努尔哈赤壮志难酬,又加上伤势严重,不久之后就死了。皇太极继位以后的第二年,挥师南犯,结果又被袁崇焕打败。皇太极回去之后,秣马厉兵,苦苦准备数年,再次率兵攻打明朝。此次,他避开袁崇焕,从内蒙一线越过长城,绕道山海关后方,长驱而入,直扑北京。袁崇焕听说之后,急忙率部勤王,在京城广渠门外列好阵势,将奔袭而来的清军打败。皇太极要想夺取大明天下,就必须得除去袁崇焕。而袁崇焕在战场上很难打败。既然力取不行,只好智取。于是,皇太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收买明朝宦官,让他们向崇祯告发,说袁崇焕让满兵入关,是自己想当皇帝。崇祯政治经验缺乏,听了宦官诬告之后勃然大怒,立即将袁崇焕下狱问罪。最后,决然地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打不过袁崇焕,但是,他借崇祯之刀除去袁崇焕。皇太极“借力”之术直接造成了明朝自毁梁柱,为清朝入关奠定了基础。
秦朝灭亡后,项羽携巨鹿之战的赫赫威名,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19个王国,将刘邦赶到荒芜的巴蜀之地当汉王。项羽军事实力强大,但是为人刚愎自用,他焚阿房宫,杀害义帝,分封不公,失去了诸侯国的支持。虽然项羽军事力量强大,但是,在人心方面、力量支持方面却受到很大限制。反观刘邦,他为人外表宽和,而且善于团结人,善于争取民心。入关之初就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废掉秦王之后,又还军霸上,与百姓秋毫无犯。义帝死后,亲自为义帝发丧。争取了彭越和英布为后援,使他们能够在楚汉对阵时不断骚扰项羽。这样,刘邦虽然军事力量不如项羽,几次都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但是,他善于任势,能够巧妙创造有利于自己不利于项羽的条件,并且能够把握时机实现双方力量对比的转化。
十、似类之术
制造“似是而非”的假象,因以进谗,因以催迫,古来已然。
齐国有个叫夷射的中大夫,在齐王那里侍酒,喝得酪酊大醉后出来,倚靠在廊门上。守门人请求说:“您无意于赏给我一点吃剩下的酒吗?”夷射斥骂道:“滚!地位低下的人怎么竟敢向尊长要酒喝!”守门人慌忙退下。等到夷射离开后,守门人就把一盆污秽而又发黄的水泼在廊门的檐沟下。第二天,齐王出来看见了,怒责道:“谁在这儿撒尿?”守门人回答说:“我没看仔细,大夫夷射昨天好像在这儿溜达过!”齐王因而杀了夷射。
与此相同的还有: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非常喜欢。楚王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喜爱这位美女,她就也跟着假装疼惜这位美女。楚王说:“夫人知道我宠爱新来的美人,她不仅不嫉妒,反而也跟着喜欢,这就是孝子奉养父母、忠臣奉侍君主的方法,值得三宫六院效仿。”
郑袖知道楚王已不认为自己心怀叵测,就对新来的美人说:“大王非常宠爱你,但讨厌你的鼻子。你见到大王,时常捂住鼻子,大王就会更宠爱你了。”于是美人听从了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王,常常捂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人见我时,常捂住鼻子,你与她要好,肯定知道为什么吧?”郑袖回答说:“我不知道。”楚王硬是追问她,郑袖才摆出迫不得已的样子回答说:“不久前新人曾说讨厌闻到大王身上的气味。”楚王发怒说:“割了她的鼻子!”
还有一个更绝的:费无极是楚国令尹亲近的人。郄宛新近侍奉令尹,令尹非常喜欢他。费无极就对令尹说:“您很喜欢郄宛,为什么不到他家喝一次酒?”令尹说:“好吧。”令尹就让费无极到郄宛家置办酒席。费无极开导郄宛说:“令尹非常高傲而喜欢兵器,您一定要小心遵奉他,先快些把兵器陈列在厅堂下面和院子门口。”郄宛就照办了。令尹前往,大吃一惊,说:“为什么满院都是刀兵斧钺?”费无极说:“您危险了,快离开这里!事情还不知会怎样呢。”令尹非常愤怒,于是就杀了郄宛。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致力中华典籍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