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名句选|领略史上最高兵家谋略




中国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涌现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其中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是三个人:老子、孔子、孙子。孙子原名孙武,后世称他为“兵圣”,他的《孙子兵法》享誉中外两千多年,军事奇才拿破仑读过,商业奇才松下幸之助也读过,世界上许多军校、商校都将其定为教材。

0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
02、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孙子兵法•地形篇》
了解对方,了解我方,胜利就不会有危险;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
03、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04、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始计篇》
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05、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孙子兵法•始计篇》
筹划周密的就能取胜,筹划不周密的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筹划的呢?

06、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孙子兵法•作战篇》
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害处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好处。
07、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兵法•作战篇》
用兵作战最贵速胜,而不宜持久。
08、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战而使敌人降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09、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下策是攻城。
1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11、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孙子兵法•军形篇》
善于防守的人,像隐藏于深不可知的地下一样,使敌人无处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像动作于高不可测的天上一样,使敌人无从防备。
12、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孙子兵法•军形篇》
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修明道义,确保法度,所以能够掌握战争胜败的决定权。
13、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兵势篇》
大凡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14、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孙子兵法•兵势篇》
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终而复始,就像日月运行一样;死而复生,就像四时更替一般。
15、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孙子兵法• 兵势篇》
奇正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那样,无穷无尽,谁能穷尽它呢?

16、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兵势篇》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追求形成有利的态势,而不是苛求人力,因而能够选择合适的人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有利态势。
17、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兵势篇》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好像把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不可阻挡,这就是所谓的“势”。
18、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孙子兵法•九地篇》
有利的就行动,不利的就停止。
19、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
用兵的情理,贵在神速,趁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20、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
要使全军齐心奋勇,在于组织指挥得法;要使强弱都各尽其力,在于恰当利用地形。

21、静以幽,正以治。
——《孙子兵法•九地篇》
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
22、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虚实篇》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23、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孙子兵法•虚实篇》
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24、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孙子兵法•虚实篇》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
25、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26、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孙子兵法•虚实篇》
五行相生相克,四时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永远处在变化之中)。
27、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
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才去打击它。
28、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
明智的人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避免。
29、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
用兵的法则,不要依赖于敌人不来打,而要依仗自己严阵以待,充分准备;不要依赖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仗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力量和办法。

30、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
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求鬼问神的方式去获取,不可拿相似的事情作类比推测,也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作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取。


孙武简介​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属山东,具体归属参见“人物争议”部分)人,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为陈国贵族之后。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齐国内乱,孙武避乱出奔吴国,入吴后长期避隐深居,潜心研究兵学。吴王阖闾即位后,孙武经伍子胥多次举荐,以所著兵法十三篇献阖闾,被任为将军。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孙武与伍子胥共谋利用唐、蔡两国与楚的矛盾,将其争取为吴的盟国。随即与伍子胥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攻楚,于柏举之战大败楚军,乘势攻占楚都郢。孙武五十多岁时,便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直至寿终。孙武被尊称为孙子,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所著《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该书阐述了战争制胜的规律、战略原则、临阵战术及军队的后勤保障等,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书中强调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应对客观之道,充满辩证法,其基本原则被后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方面,甚至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阅读转发,感谢同学关注!
(♥小编没有粉丝,只有同学♥)
​​​​​​​​​​​​​​​​​​​​​​​​​​​​​​​​​​​​​​​​​​​​​​​​​​​​​​​​​​​​​​​​​​​​​​​​​​​​​​​​​​​​​​​​​​​​​​​​​​​​​​​​​​​​​​​​​​​​​​​​​​​​​​​​​​​​​​​​​​​​​​​​​​​​​​​​​​​​​​​​​​​​​​​​​​​​​​​​​​​​​​​​​​​​​​​​​​​​​​​​​​​​​​​​​​​​​​​​​​​​​​​​​​​​​​​​​​​​​​​​​​​​​​​​​
​​​​​​​​​​​​​​​​​​​​​​​​​​​​​​​​​​​​​​​​​​​​​​​​​​​​​​​​​​​​​​​​​​​​​​​​​​​​​​​​​​​​​​​​​​​​​​​​​​​​​​​​​​​​​​​​​​​​​​​​​​​​​​​​​​​​​​​​​​​​​​​​​​​​​​​​​​​​​​​​​​​​​​​​​​​​​​​​​​​​​​​​​​​​​​​​​​​​​​​​​​​​​​​​​​​​​​​​​​​​​​​​​​​​​​​​​​​​​​​​​​​​​​​​​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