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何时?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六十…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追求完满人生的典范,读来给人一种对人生规律的感悟,蕴含着积极的意味。

孔子年少时立志于学,并且一生都在实践这个理想,其提出的思想理论被后世称为“儒学”,对后人的思想影响深远。
人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也有人说是尽享天伦之乐,坐着摇椅慢慢聊的老年......
似乎我们都在羡慕还未到来或者已经逝去的年龄。
其实,最好的年龄,就是现在。

往事不可追,过去的日子不会重来;人生多坎坷,来日不一定可期,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
我们智慧而伟大的祖先,早用哲理性的语言概括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告诉子孙后代: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当下。

十岁不愁



古人说“十岁不愁”,人在童年的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爱,渴望去探究这个世界。
整天乐呵呵,玩玩闹闹,自由自在,不知道什么是忧愁。
《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会记得。”
丰子恺认为童心不可失:“我初尝世味,看见当时社会的虚伪,觉得成人都已是失去本性,只有孩子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希望我们长大后,依然不忘初心,保留最初那颗天真单纯的童心,在最无趣无力的日子仍然对世界保持好奇,仍然愿意去热爱这个世界。

二十不悔


古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二十岁的青春时期,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气风发的年龄。
毛泽东也感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二十不悔”,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做个勇敢的追梦人。
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挫折,也不轻易放弃,去奋斗,去拼搏,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那么,在人生的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和七十岁,具体又该怎样度过呢?
三十而立,立什么?
——立身、立业、立家;四十不惑,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社会、自己、责任;五十知天命,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命运轨迹、人生定位、未竟责任;
六十耳顺,看透了什么?
——看透人生、生命、名利;七十从心所欲,应该怎样去做?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三十而立



肩扛的是生活,嘴叼的是自己,手拉的是未来。
三十岁,是人的一道分水岭。
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已经确立了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也应该能够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
这个而立,是指能够立身,立家,立业。
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做到自强。
其中自强是立身之本,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立业,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
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一定的能力,按现代话讲就是有一技之长。
立业是求生的手段,经济独立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历程。

买的菜是生活,撑的伞是自己,抱的娃是未来。
立家,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激烈竞争,虽然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从人类繁衍的角度,这个岁数正为合适。
而且人到三十,多已明白了爱和责任。
家庭的意义是温暖。立家,心灵才有了栖息的港湾。
至于立业、立家的先后,每个人视情况不同,不必刻意分先后,二者也更应该相辅相成。
孔子说“三十而立”,什么意思呢?

王小波有个生动的解释:
“三十岁的肩膀上扛着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一个男人该扛起来的责任,上有老人,中有老婆,下有孩子。”
三十而立,立的是身。
父母渐渐老了,他们撑起的那片天渐渐要由你来支撑了;找到了携手到老的另一半,要为爱人撑起一片天;这时候开始有了孩子,也要为孩子遮风挡雨。
三十而立,立的也是心。
有独立的思想,知道自己要什么,成为怎样的人,不被任何人左右,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

四十不惑


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人到了四十岁,咀嚼了事态的冷暖,感怀了人情的百味,往事悠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是沉思,是恍然大悟……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烦恼,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责任;少了盲从,多了自我……四十岁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对外,他明白了社会;对内,他明白了自己;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01. 对外,他明白了社会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离不开社会,社会越进步,人们对社会的依赖度就会越高。四十岁的人,不再年轻,生活的经历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稳。曾经的挫折让他明白了,人和社会的关系就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个体是群体中的一分子,个体左右不了群体,那就必须正视它,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必须建立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空想。人到四十,明白了社会,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02. 对内,他明白了自己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有理想,而不妄想;有愿望,而不奢望;有作为,而不妄为。有理想,想是应该,但关键在打理,去实践;有愿望也可以,关键在于切合实际;有作为,关键在适度。四十岁的人,最是讲究实际。03. 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四十岁的人最大特点是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他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抚养子女责任。首先,他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不但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只有每个社会成员的辛勤工作,才换来整个社会的进步。其次,四十岁的人,其父母年龄都大了,作为四十岁的人,必须承担起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尽心尽力尽早去尽孝。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四十岁的人,子女都处在学习阶段,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即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为社会延续和发展所应尽的社会责任。四十岁的人,是人生辉煌时期,也是为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时期。
四十岁,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年龄。
是一个可以洞察世间万物的年龄,是一个成熟的年龄。
这不惑,是清醒,是明白,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

人到四十,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尝过了,该拥有的都拥有过,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以前看重的东西,现在看淡了。
以前放不下的事情,现在释怀了;以前绕不过去的心坎,现在坦然了。
到了四十,凡事都渐渐看透了,看明白了,内心释然了,不会被身外之物所迷惑。
人生走到这个年纪,渐渐豁然开朗。
如朴树《平凡之路》中所唱的:“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望失落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五十知天命


天命者,不可违也。我们中国人会习惯性称之为命运。
五十岁,人生已过去一半了,此时,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应该不变了。
五十岁的人,已到了人生成熟阶段;这个时候,很多事情仿佛都已经成了定局。
这时候的我们因为了解社会,更知道自己,应该学会坦然地面对,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懈怠。

知生命。
五十岁的人,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他们更清楚生命的脆弱,也更清楚健康的重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体悟的更深,他们比从前更注重养生,开始积极锻炼。
 
知自身。
五十岁的人,对自己已经能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他很少再去折腾些什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奋斗,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对于金钱的欲求往往没有年轻时那么强烈。
知情。
五十岁的人,经历过时间的洗礼,更珍惜风雨同路的爱人,长大成人的孩子,相伴许久的老友……
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慢慢成为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们的名利之心,已经日渐消散。
五十岁,人生已经过去一半,明白了天道运行的规律:一年有春夏秋冬,万物有生有灭,人也有生老病死,一切都在周而复始的循环。
也明白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命中一切因缘果报,都是自己造的,若想得善果,必先种善因。
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内心也释怀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执着功名利禄,不纠结是非成败,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种种境遇。

六十耳顺


到了六十岁,基本上都从“叔叔、伯伯”、“大姐、阿姨”迈向“爷爷奶奶”的阶段。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不动心,不生气,心内平静。
人到了这个岁数,不管听到什么言论,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能做到冷静地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情绪顺应客观环境,顺应事物规律,学会不暴躁,不气馁,不悲伤,不退缩,达到宠辱不惊,始终如一的境地。
凡事冷静地思考,顺应事物规律;做到宠辱不惊,悟彻人生,看透生命,淡泊名利。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
从退休起,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到以家庭角色为主,享受天伦之乐。
六十岁的人,明白了这些,就乐于接受这个现实,清楚知道这个年龄段的人应有的生活。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生命。
六十岁的人,要健康快乐地生活,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大于索取,你做到了,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名利。
六十岁的人,经历了岁月的打磨,留下了自己丰富的阅历。
在轻松的生活中,品味酸甜苦辣的回忆所带来一番别致感觉,是人生的晚秋!
退休了,就剩了一个称呼:退休人员。这时,唯有身体是自己的,所以要做好自身锻炼保养,做到健康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六十耳顺”,意思是人到了六十岁,无论是好话还是坏话,自己都听得进去;
无论遇到什么坎坷挫折,内心依然平静,慢慢达到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
有人说,人生的种种烦恼,是从耳朵进来的,听到别人骂我、谤我、笑我、辱我、轻我、贱我,便怒火中烧。
到了“耳顺之年”,经历多了,心胸宽广,能容人容事,听到逆耳之言,心也不为所动。
因为明白了: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七十从心所欲


放眼古代,人们常常是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再加上古代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人们的平均寿命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稳定。七十岁对古人来说,已经是相当长寿了,所以唐朝诗圣杜甫才会吟出“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
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了,就顺从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此时不从心所欲,人生又还有几天呢?
回溯古今中外,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又得几人上七十?
要顺其自然;要随遇而安;要不逾矩。
从心所欲,要顺其自然,要随遇而安。
能吃好就行;房子不在大小,够住就可以;对自己,有兴趣的事,就去做;对外界,没什么抱怨。
对别人的看法不顾忌;对身体的衰老不惊慌,对死亡不恐惧,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坦然的面对、欣然的接受,无怨无悔!再爱、再恨,即将划下句号。

孔子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人活到七十岁,万事都看通透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做什么都能听从本心,但又不会超越人间的规矩。
乔布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别人的评价之下,我们应当追随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八十耄耋


​八九十岁,称为“耄(mào)耋(dié)之年”。
到了这个年纪,明白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应当坦然面对。
只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无愧此生了。
大半辈子为事业,为家庭而忙碌,到了耄耋之年,明白了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快乐乐为自己活一把。
人活到百岁以后,已经和神仙无太大差异。
见证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是一个活历史,活档案。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百岁老人更是如此。

后记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领悟,我们不一定非按照标尺,计划前行。
但每个阶段,我们还是应该对自己有所期许,最不济,每十年,也应该对自我有个反省。
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我们的人生,也就不会太坏。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真是不知好了多少倍。物质条件的富足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不断进步、成长。而面对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做事都讲究效率的状况,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负大好的时光,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经岁月的磨练,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化作经验、智慧和涵养,指引着后人过好每一个当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人生也有四季,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都有那个年龄阶段无法复刻的美。
祖先告诉我们:“当下,就是最好的年华。”唯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拥有,才是对年龄最好的诠释。

END
​智慧分享,图文属原作者,侵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