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乐器
中国乐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扬的乐声、独特的音韵,历经千年岁月长河始终保持着神秘感。
希望大家通过对中国传统乐器的了解,从而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辉煌璀璨!
爱我中华的山水、爱我中华的文化!爱我中华的人民!
①琵琶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奏琵琶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②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 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③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古代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都要演奏编钟。编钟也是古代统治者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④箫
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箫历史悠久,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箫,幽静典雅,令人回味无穷,陶醉其中。
⑤笛
笛,七孔,竹筩也”。笛子,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被称作“民乐之王“。
⑥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
⑦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⑧笙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⑨瑟
瑟,是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古时,瑟常常与琴或笙合奏。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⑩鼓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及其历史典故
中华古韵,素有十大名曲之说。据专家考证,这些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曲谱都是后人伪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典名曲,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
大多数人聆听古曲,虽觉得好听,却不知其深刻内涵。其实每首古曲背后都有一段轶事,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名曲背后的故事。
①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②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
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宋玉的结论是:下里巴人是一种民间歌曲,“阳春白雪”是当时楚国一种高级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那些平凡的人,怎能了解我们的作为呢?
③汉宫秋月
秋风习习,月亮高挂,宫墙内多少眼泪,无尽的等待和期盼,只落的满头百发。
据载,《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愁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一吟三叹,情形兼备,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④平沙落雁
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⑤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前,楚汉双方会战于垓下,后人根据这场战争作了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
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剑努声、人仰马翻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之后在呐喊中胜负分晓,在此曲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⑥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琵琶文曲,有人认为此曲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事实上历史上更多人认为它的音乐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此曲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有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
⑦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叹服。
●春江花月夜
一说“十大”无《渔樵问答》,是《春江花月夜》。
不过,在第⑥首《夕阳箫鼓》中已有提到《春江花月夜》的情境,此处就略过了。
⑧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典故出自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这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⑨胡笳十八拍
郭沫若称赞此曲: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还称它是一首自《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曹操得知好友蔡邕之女蔡文姬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她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后人称这段史实为“文姬归汉”。文姬归汉后,悲叹母子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便写下了此曲。她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通晓汉、胡音乐,此曲是她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之成为古代少有的华胡结合的结晶。
⑩广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此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还掌握了异容术。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后立即召见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刺杀了韩王,为父报仇。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
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上刑场时弹奏了此曲。
有兴趣的朋友闲余不妨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