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文|唐太宗《百字令》《百字箴言》《养生百字铭》原文及译文



​​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
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带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戒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闻非口莫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甲辰秋月滌生(曾国藩,号滌生)
很多自媒体未经考证即称此作者为曾国藩。
《养生百字铭》总结了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守则。

图片说明:唐太宗的百字铭拓片。
版本二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
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带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戒出入,乡党要和蔼。
安分身无辱,闻非口莫开。
世人依此语,全福乐康哉。

直译版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
清心寡欲,能量消耗的少,那就会神清气爽,如果思虑过多那气血就会慢慢的虚衰,体质欠佳,造成亚健康。酒尽量少喝为佳,喝多了失去理智,更容易乱心性,凡事多忍耐,才能避免破财,吞下了委屈,撑大了心量。
欲望是人的本能,但要讲究一个度,如果听之任之,时间久了就会掏空精气神,而过多的思虑更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思多伤脾,有人遇到上火的事,由于思虑过多,伤了脾胃,就吃不下饭,气血自然衰败。
酒作为调节气氛沟通感情的工具,在后来的演变中,却似乎变了味。有人说:猴进化成人需要一百万年的时间,但是人变成猴只需一杯白酒。当年酒桌上的英雄好汉,最后都变成了康复中心的骨干。
遇事一定要冷静,不可以因为一时的冲动,造成不可避免的后果。“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俗语“亲戚只怕亲戚穷,邻居只怕邻居富”,如果亲戚比较穷,那就免不了要被打扰,如果邻居比较富,那又触动了我这根惯于嫉妒的神经。如果刚好你很有钱,可是你还不懂得“退”,不懂得“让”,那就不是吉祥的事了。历朝历代首富被瓜分的事太多了,和珅、石崇、刘瑾、严嵩等等,榜上赫赫有名。         所以,忍一时,让三分,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有益,强暴必招灾。
高贵的社会地位是由勤勉中取得的,富裕的生活是从俭朴中得来的。性情平和温柔敦厚,可使人一辈子受益远害,而性格强悍暴烈,这样的人必然招灾导致祸患。
“高贵”都是自身努力得来,甚至是累生累世的勤苦积累,修积福报,成为贵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善果。而富贵的前提要勤俭,最近暴雷的各大房企也都曾富甲天下,可他们的奢侈豪华也是有目共睹,所以走得不远。自古德行高尚的人都是简朴的,如司马光家书《训俭示康》。
古人说:柔弱常胜,退则宽平。麻绳摔不断,砖头能摔断,舌头不会掉,牙齿会掉,所以柔弱比刚强要走得远。
         
正直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带些呆。
正直善良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而时常刁难他人,甚至唆使他人为非作歹,挑拨离间,搬动是非,这样的人最终害人必害己,酿成大祸,自食其果。为人不能搞阴谋诡计暗箭伤人,虽然你聪敏灵智做事乖巧,但也不能锋芒毕露,留一份痴呆,难得糊涂。
刁唆和暗箭最终都会回报到自己的头上。鬼谷子四大弟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都是用术的高手,可是结局都不太好。
《小窗幽记·集醒篇》有这么一句话: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凡事不可聪明用尽,能事用尽,用七分的能力讨生活就可以了,要留下三分的痴呆,以防后患。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戒出入,乡党要和蔼。
修身养性要先把修善作为前提,先与社会大众广结善缘,倘若心怀欺诈,昧着良心做事,那吃斋念佛有何意义?为人要遵纪守法,绝对不可干违法乱纪的事情,衙门口诉讼打官司劳心伤神,耗时破财两败俱伤,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共建和谐社会。
佛家修行,还讲首先要施论,再戒论,再升天之论,这些都是人天善法,没有这个基础,上来就提成佛,那是一无是处的。不打地基是盖不成高楼的。
衙门诉讼之事,自古劳心伤财,能避免就避免,差不多吃点亏也无所谓,人含糊点,老天给你补齐,与周围的人一定要广结善缘。无论善恶,未来总有找上的时候。
         
安分身无辱,闻非口莫开。
世人依此语,全福乐康哉。
做人安分守己,立足本位,自然不会招侮受辱。听到是非的话,就不要跟着往下说了,避免造口业。




唐太宗《百字令》
大着肚皮休闷,苍天自有安排,
得宽怀处且宽怀,世事有成有败。
和气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
不争不妒是贤才,亏我些有何害。
钝斧砍石易破,利刀割水难开,
算来由命不由乖,好歹自家忍耐。
快活我曾过了,艰难我也经来,
试问古往如今来,多少英雄安在?
大着肚皮休闷,苍天自有安排,
得宽怀处且宽怀,世事有成有败。
遇事宽怀大度不要内心苦闷,全部交给“老天”随便怎么安排,能宽怀处一定要宽怀,世间事儿有成功也有失败。
凡事尽人事听天命,春天努力耕耘,能否秋收全看天命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够得到回报,无论什么样的人生,最终都会随着死神的来临而结束,凭什么不开心的活着呢?
世间事有成功也有失败,即使是所谓成功的事儿,也在苦、空、无我、无常、变异当中。在成功和失败,高潮和低谷之间不断的波动,历代王朝国祚一般都不超过300年,开国之君那是何等的英明神武,亡国之君慌慌张张如丧家之犬,这就是世间事,没有永恒的成功。
即使诸多的努力换来以失败为告终,那么曾经奋斗的经历和累计的福德也原封不动的给你存储着,善报甚至会在未来世呈现出来。当前我们所在意的,最应该是如何广结善缘,摄受善法,行善积德,为自己积累善报,而不是在哀怨于自己当前的果报。
 
和气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
不争不妒是贤才,亏我些有何害。
为人一团和气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刚强豪横那是惹祸的怪胎,不争不抢,不嗔怒不妒忌的人才是贤良之才,我吃点亏又有何妨碍呢?
我们争来争去争的都是在争什么呢?即使贵为秦始皇,到最后也是两手空空撒手而去,带走的唯有自己的善恶业报。
成语《蛮触相争》《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解释如下:有一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上面,有一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上面,两个国家时常因为争地盘打起来了。    
在宇宙中看地球,人类争夺的都是蜗牛角上的虚名,苍蝇头上的微利,何苦忙的不可开交?石火电光这点时间,蜗牛角上这点地盘,可是我们总是认得真真切切。见到以下文字,说明复制自诸子界公众号整理发布的内容。
不嗔不妒,管理好情绪,对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大家想想看。
         
钝斧砍石易破,利刀割水难开,
算来由命不由乖,好歹自家忍耐。
即使用再钝的斧子也能把石头砍破,但是用再锋利的钢刀也无法把水断开。这石头和水哪个柔弱呢?坚硬的容易碎,柔弱的割不开,劝人要有水性,不要硬磕,这样才能久远。
计算一下,所有的成功还是命里注定,不是因为你做事聪明乖巧。人生境遇是好是坏,都得自己接受,自己忍耐,自己的债自己偿还。
人生本有“生老病死”四大项目,有生之乐,就有“老病”之苦,甚至将来还要“死”,苦乐夹杂,苦乐参半,这些苦乐我们都得领纳,这才是完美的人生。
民国元老于右任老先生撰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不思八九”,下联是“常想一二”,横批为“如意”。常言说:“人生不如意者,常十有八九。”而于右任先生却感恩于那只占十分之一二的“如意”,并且如此别致的表述它,享受它。幸福不是简单的物质条件或权利地位的优越感,也不是浮薄的名利心理满足。它是心灵对生活现状的积极认同与乐观评价。
不是你聪明乖巧你就能取胜,得看你有没有福德。韩信、张良、萧何,他们三位都比刘邦要高明太多太多,可是他们却当不了开国之君。马云马化腾手下人才济济,但是成功由命不由乖,他们只能做老板的打工仔。 
快活我曾过了,艰难我也经来,
试问古往如今来,多少英雄安在?
人生中,快乐的事儿曾经有过,但是艰难也经历很多,试问古往今来的,多少英雄好汉都在哪里呢?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司马懿的后人司马炎废掉了曹操的后代取得皇位,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特点就是崇尚武力,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可是西晋只经历37年,就分崩离析了,大一统的局面迅速分裂为五胡十六国。
力拔山兮气盖世,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都在哪里呢?

​​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
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文中的“波波”,是“劳苦奔波的样子”。“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比喻每寸丝绸衣帛,必有上千条蚕的努力;每匙饭粒的产出,耕牛须挨上百鞭抽打,来之不易。他以此赠予朝中大臣,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大概的意思是提醒为官者不忘劳动本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同时做到慎言、慎友、克己、清廉。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一唐太宗李世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唐太宗在修身方面值得借鉴学习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谦虚
他原本是一个争强好胜、能言善辩、英气逼人的人。做皇帝高高在上,志得意满,很容易骄傲起来,自视很高,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但他反而收敛了自己原本充沛的英武之气,勤奋好学,兢兢克己。他虚心纳谏,和魏征一唱一和,一个敢于直谏,一个从谏如流,共同演绎了千古绝唱。

用人
他自己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任用贤能之士,这是最大的谦虚。
正如魏征所说:“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李世民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道理,所以他自己不仅努力任用贤能之人,而且要求大臣们要睁大眼睛发现人才,举荐人才。
贞观三年,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同时晋升左右仆射。两人都非常勤勉尽职,直接听讼,有时一天就受理几百件之多。唐太宗了解后就对他俩说:你们俩身为仆射,是最高行政长官,理当为朕解忧,广开耳目,求贤访哲,如果陷于日常事务,怎么能帮助朕求贤呢?李世民用人没有门户之见,他所用的人才既有原来秦王府系统的,也有原来中立派的人,更重要的是有来自敌对阵营的人。
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并且曾建议李建成杀死李世民以除后患。但李世民即位后不仅没有剪除魏征,反而加以重用,宠信有加。这是需要胸怀的。李世民能开创“贞观之治”不是偶然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就事业需要人才的支撑,有多少人才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克己
唐太宗在自律克己方面也是令人称道的。
贞观十一年,他驾幸洛阳宫,中途抵达寿安县(今宜阳县)的显仁宫,由于官府供备不足,官员多被责罚。
魏征认为不妥,说:陛下今驾幸洛阳,这是以前陛下大本营所在地,您当然希望这里的人民生活安定,所以要加恩于故老居民。但现在居民还没有得到恩惠,就先遭到责罚,原因无怪乎供应物品不精。如此实则陛下不思满足,志在奢靡,违背了到洛阳的本心,这哪里是百姓希望的事情呢?
李世民一听就明白了,表示自今以后不再发生这类事情,而且对身边人说:朕从前经过此地,也不过买饭而食,租舍而住,现在官府供应如此,岂有嫌不足之理呢?
贞观十四年,他到同州(今陕西大荔)住了半个月,目的是打猎。有一天去栎阳打猎,县令刘仁轨走上前劝谏:现在正是收获季节,农民开始收割的还不到十之一二。这时要抽调他们为陛下服务,实在有妨农事,不是人君顺时而动的时机。希望陛下稍等十几天,等农民收割完了再进行田猎,这样就可以公私兼顾了。唐太宗非常欣赏他的勇气和仁心,不仅接纳了他的意见,而且很快提拔了他。
以上率下
唐太宗很清楚以上率下的重要作用,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说,君犹器也,人犹水也。形状是方是圆在于器皿本身而不在于水。尧舜率天下以仁,人民也随着为仁;桀纣率天下以暴,人民也追随以暴。在下位的行为皆追随模仿在上位者的爱好。
他还比喻说:流水是清是浊在乎它的源头,人君是政源,人民就是水流,人君自为不端而想要臣下正道而行,简直就如源浊而望水清一样,俗求至治,实遥不可得。
节俭
贞观元年的一天,唐太宗与君臣谈论,从营建宫室开始,谈到了社会风气,认为社会风气太过讲究排场和豪华,因而决定加以整顿。
他说,自古帝王凡是有所兴造,都必须顺应民意,比如大禹治水,动用全国人力而人民没有怨言,因为他的计划是大家都希望做的,而他的工程则是大家共同享用的。但秦始皇就不是这样,他营建宫室是为了自己享受,所以导致公众反对。朕最近也想建造一座宫殿,材料都准备好了,但想到秦始皇的事,就不再建了。一切奢侈品,若让人们恣意骄奢地花用下去,则危亡就不远了。从今以后,自王公以下百官,他们的府第、车服、婚嫁、丧葬各依官阶加以规定,身份不合应服用的,要一律禁止。
就是从这时起,贞观二十多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物富饶,人民无饥寒之弊。
慎好
他认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上位者一定要对自己的所好非常慎重。
有一次,有人上书建议赶走奸佞之人,唐太宗问有什么良策分辨贤人与佞人。
此人建议说:请陛下假装发怒以试群臣,如果有人不畏雷霆之怒,仍敢直言进谏,则此人便是正人;如果有人顺情阿旨,屈服于天威,则此人便是佞人。
他摇摇头说:朕常常认为魏武帝曹操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果朕也这样做,则岂可示范庶民而指挥天下?朕想要让大信普行天下,不得以诈道训俗,朕不能按卿的意见办。
戒贪
唐太宗教育大臣要算经济账。
他说,人不会用明珠作弹珠去射雀,为什么不惜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而贪财呢?
他还教人算健康账和家庭账,说,如果贪浊,不仅坏了公法,也损害了百姓。即使尚未暴露,但是此期间心情常常陷入恐惧。恐惧既多,精神压力加大,有些人承受不了,就自杀了。大丈夫岂能因贪财物以害及自己的身心性命而且又使子孙蒙羞呢?见到以下文字,说明复制自诸子界公众号整理发布的内容。在唐太宗治下,时间不长,天下大治。之所以能成就如此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够勤勉修身。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了解人民疾苦,关心群众生活;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不贪不沾;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能分清好坏、丑恶、是非;并能时时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唐朝之所以能成为历史上的盛世,与他的严以修身为大家做出榜样不无关系。


唐太宗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或599年一649年)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杰出的战略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
唐太宗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是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毛泽东评价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唐太宗在位23年,在位期间,严以修身,居安思危,虚怀纳谏,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 "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帝王之道《帝范》原文及译文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由诸子界整理发布。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阅读转发,感谢同学关注!
(♥小编没有粉丝,只有同学♥)
​​​​​​​​​​​​​​​​​​​​​​​​​​​​​​​​​​​​​​​​​​​​​​​​​​​​​​​​​​​​​​​​​​​​​​​​​​​​​​​​​​​​​​​​​​​
​​​​​​​​​​​​​​​​​​​​​​​​​​​​​​​​​​​​​​​​​​​​​​​​​​​​​​​​​​​​​​​​​​​​​​​​​​​​​​​​​​​​​​​​​​​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