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儒释道|诸子百家|传统文化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下面分享的诗歌,是《诗经》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十首,欢迎诸子界的同学们于浮躁的风气里拥有片刻静谧,感受来自几千年前中华先民的智慧与情怀。
1.《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2.《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芦苇茂盛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高又陡。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3.《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4.《采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mǐ】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叫人带信回家找对象。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路上的是什么玩艺?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想来,心里好似大雪纷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5.《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shū】,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 chú】。娴静的姑娘真美丽,约我等在城上角楼处。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我搔头徘徊心紧张。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怿【yuè yì】女美。娴静的姑娘长得挺好看的,她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的彤管很有光彩,喜欢它就象喜欢美丽的姑娘一样。自牧归荑【tí】,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她在郊野采荑赠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不是姑娘有多么美,是她相赠的情意异常深厚。
6.《汉广》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水之上有游玩的女子,不可去追求。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汉水悠悠长又长,不能乘筏渡过。翘翘错薪,言刈(yì)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马。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将她的马喂饱。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汉水悠悠长又长,无法乘筏渡过。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汉水悠悠长又长,不能乘筏渡过。
7.《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í】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挑【táo】兮达【tà】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8.《木瓜》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qióng)琚(jū)。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9.《黍离》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
行迈靡(mǐ)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彼黍离离,彼稷之穗(suì)。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ē)。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10.《无衣》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原本每一首诗的这个位置,小编都配有一段几十至一百来字的评论的。为了不要自以为是的井蛙之见,于是在多个平台寻找一些参考资料,以作完善、尽美。孰料……
你猜怎么着?不看别人的评论赏析还好!(这个别人还很多是“学术界”“网红界”的“专业人士”。)
我不敢说TA们是“不学无术”,只能说是满嘴胡言、误人子弟!小编虽非科班,然多少也有点认识!
那些胡说八道的,我估计就是为了凑点数字赚流量,或者表明不是“吃闲饭”而是“干了活”的。与其刷新我等热爱国学的同学们的三观,真的不如就闭嘴!
所以,最后,小编一并把自己的评论通通删去,我是真的觉得错漏会误人。毕竟,兴之所至,并没有很认真很严谨地专心求证,调查清楚,还是删了吧!
而各个自媒体,有多少是有自知之明,有本分、严谨、敬畏、负责的心态的?
很缺良知!
网络也不能随便瞎说、胡编鬼扯!
与其误人,不如🤐
为了有愉悦的阅读体验,
小编收集整理编辑排版,
花了五小时,点个赞呗!
《诗经》知识全集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说“兴于《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左传》亦多引诗为据。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为《五经》之一。
名称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总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
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
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
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
《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
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
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诗经》内容介绍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无衣》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易学|儒释道|诸子百家|传统文化
资料收集、编辑排版、核查勘误:诸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