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的龟鳖:全壳虫目。
全壳虫是一类高度特化的板椎类节蜕动物。他们出现于沼厄纪中期,随后快速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成为了极其成功的节蜕动物类群之一。
全壳虫最大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全壳虫都拥有一整块完整愈合的背甲,这块背甲是由三块椎骨上的背部衍生物紧密啮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奇特的特征和现实中的龟鳖类非常相似。这些动物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历经数亿年沧海桑田而屹立不倒。他们跨越了陆生真椎动物的青葱时代,走过了横颚类称霸的时代,走过了漫长的古龙时代,见证了古人类的诞生和衰落,经过了大灭绝并走入现代,一直在海洋、淡水和陆地的角落默默见证着历史的轨迹。
A:原斗笠虫,孑遗的原始全壳虫。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背甲,在三节椎体上有着独立的三块厚重背甲,这就是后世全壳虫甲壳的雏形。
B:杜克氏剑吻甲,2Ma至今。他们专门通过尖细的长吻吸食水中的浮游动物。
C:卵壳甲,1.5Ma至今。小型的淡水全壳虫,成体体长仅有10-15cm。
D:巴亚磷灰甲,成曜纪末-灰雨纪中期,已灭绝的大型淡水全壳虫。
E:库氏珊瑚枝甲,终末纪初-5Ma,已灭绝的巨型汽水全壳虫,在绝大多数古龙灭绝后的真空期快速巨型化并占据了河流入海口和近海的海域,成为一种广盐性的巨型全壳虫类。但是后来因为水生真椎动物的竞争而灭绝。
F:真甲下目,最传统意义上的全壳虫。在之前的图里作为配角出现过多次。
G:长颈弱甲,颈部分裂成多节,背甲已经逐渐退化的热带淡水全壳虫。
H:菱背重甲,现生第二大的远洋全壳虫,占据着类似鲸类和棱皮龟的生态位。
I:隐头重甲,现生最大的远洋全壳虫,成体体长10-13米,在海水中捕食其他游动缓慢的动物,例如水母等。
J:古巨甲,谷亚纪中期-晚期。作为板椎类的成员,全壳虫依然是一种较为低等的节蜕类,对水有很强的依赖性。但他们始终都在尝试脱离水的限制。在横颚类节蜕动物统治的时代,最早的一批陆生全壳虫也曾经是优势的大型陆地动物。但是在古龙繁盛起来之后,横颚类和巨型陆生全壳虫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后来全壳虫又多次独立演化出纯粹的陆生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