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着的世界里,存在这样一个讨论:半程马拉松(通常称为“半马”)是否应该被归类为“马”。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距离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对马拉松精神和挑战的理解。
马拉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腊,当时一个名叫菲迪皮德斯的士兵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以传递胜利的消息。他跑的距离大约是42.195公里,这成为了现代马拉松的标准距离。
而半程马拉松,即21.0975公里,自然就是这个距离的一半。
对于许多普通跑者来说,半马同样需要相当的训练和准备。在耐力上,半马同样考验着跑者的能力。马拉松精神通常与毅力、耐力和超越自我极限联系在一起。半马虽然距离较短,但其所体现的精神与全马并无二致。许多跑者通过完成半马来建立信心,进而挑战全马。半马的距离较全马短,对于新手跑者来说,更容易作为进入马拉松运动的起点,有助于推广跑步运动,让更多的人体验到马拉松的乐趣。
全马通常被视为具挑战性和专业性的赛事,但是半马也有其专业赛事,并且对于专业跑者而言,半马同样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训练。
在中国田协协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田径赛事安全监管的意见》也提出,:"马拉松"的名称应用于标准距离(42.195km、21.0975km)的赛事,新兴跨界项目、超长距离的跑步赛事中,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马拉松"的字样 。
所以半马也是官方承认的马,关于半马是不是马的讨论也有了一个结论。
当然不要以为跑完了半马就可以去跑全马,虽然两者距离差了一半,但是难度可不是1+1=2那么简单,越到最后难度越大,甚至成倍增加。
很多半马遇不到的问题,在全马统统体现出来,比如衣物和皮肤摩擦出血,指甲跑黑了,还有跑者最害怕的撞墙等等。
所以跑马拉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从短距离开始一步步地征服全马。
很多人在跑完半马以后,自信心大增,迫不及待的想跑一场全马试试水,如果没有认真备战,最后只能是失败收场。
新手跑者可以以半马为挑战目标,完成半马后也不要着急去参加全马比赛,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训练计划,认真备战,你跑的每一步都将会成为你征服全马坚定的基础。
半马在很多方面都与全马有着相似之处,尤其是在挑战性、精神象征和个人成就上。
可以将半马视为对半马的补充,给了普通跑者成功挑战马拉松的机会,虽然半程马拉松在距离上不及全程马拉松的极限挑战,但在运动发展的层面上,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跑步的道路上,无论是半马还是全马,每一段旅程都值得尊重和庆祝,重要的是享受跑步过程,超越自我,而这正是马拉松运动最核心的魅力所在。
通过跑步,我们不仅能够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还能够体验到成长和变化的喜悦。无论距离长短,每一场马拉松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拱一卒,你我共勉!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蓝桉,陪您一起进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配图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删。
请点个“赞”和“在看”吧